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长江流域诸考古学文化为内涵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流域诸考古学文化为内涵的北方文化。南北方文化经过交流、融合,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步形成中国古代文明。在南北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淮河流域尤其是淮河中下游地区原始居民及其创造的“淮河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大量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说明淮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所作出的贡献,说明淮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并且发挥了促进中国古代文明早日诞生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岭南农耕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前时期,岭南农耕文化的形成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原始先民开发等因素共同的结果。从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的角度,综合概括了史前岭南农耕文化的内涵,以期对岭南农耕文化和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富河文化是在西拉木沦河以北发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富河文化的经济形态同样为复合式的。渔猎是富河文化时期的先民们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采集和原始农业是富河文化的补充性经济部门。富河文化的先民们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阶段。其陶器发展水平较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塘子沟文化人类生活环境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塘子沟文化人类生活环境试探耿德铭以科学理论恢复远古先民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滇西旧石器时代晚期塘子沟文化①研究中必须探讨清楚的重要环节,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的不同导致人类用以适应、利用环境的生...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史前时期各遗址出土的遗物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装饰品,作为史前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当时辽西地区先民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装饰品的梳理归纳,解读当时先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认知考古学这一术语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对史前宗教和思想意识的研究,属于认知考古学的内容之一。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也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红山文化大量遗存的发掘和出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遗存所表现的红山先民的精神世界的关注,从而把认知考古学在红山文化研究中的应用推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先民的宗教信仰是我国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红山文化先民的宗教信仰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这一工作有助于红山文化宗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处考古资料和大量古文献记载发现,在先秦时期,鲁西南地区地理环境是岗丘、平原相间,气楼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草木蓊郁,土壤肥沃,河湖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一副水乡泽国的景象,类似今天的长江流域.古代先民在这里生产、生活、繁衍、生息,而一度经济文化繁荣发达,成为当时全国经济中心.笔者的主旨,就是拟通过对本区各文化时段堌堆遗址时空分布变化的分析,采用考古学和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佐以其他资料,来复原鲁西南地区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玉器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遗物之一,位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与位于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均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两地出土的联璧显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文化交流,而联璧的研究也成了研究中国史前玉器发展与传播交流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洛阳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是对初期青铜器的继承和发展。其数量和种类虽不是很多,纹饰也较简单,但在青铜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发掘的墓葬结构不同,出土青铜器在墓中的位置与组合也有差异。已出土的青铜酒器、容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各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萨满文化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萨满文化的多种崇拜中,星辰崇拜是形成较早的一种,是满族萨满文化自然崇拜的一部分。星祭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原始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状态、古老的自然观以及独特的天文认知形式。星辰崇拜在萨满文化形成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满族先民对自然认知程度的写照,反映出中国东北渔猎民族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辽西地区至迟在8500年前就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古文化区。几代考古学工作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基本建构了这一地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通过对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进行系统分析,这一地区古代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兴隆洼文化分散的村落组织,赵宝沟文化时期流行的部落,红山文化时期的复杂酋邦,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统一的地域性国家的出现,都表现出持续进步的演进态势,并且考古时代的辽西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辽西地区至迟在8500年前就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古文化区。几代考古学工作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基本建构了这一地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通过对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进行系统分析,这一地区古代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兴隆洼文化分散的村落组织,赵宝沟文化时期流行的部落,红山文化时期的复杂酋邦,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统一的地域性国家的出现,都表现出持续进步的演进态势,并且考古时代的辽西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兴隆洼文化经济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时代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西辽河地区是唯一具有地理学上主要地貌特征的古文化区,整个流域以西辽河为骨架,分为山地、高原、台地、丘陵等地貌。西辽河流域内复杂多样的地理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群,为西辽河地区的先民们从事渔猎、采集、农耕等多手段获取生活资料提供了保障。从最新考古学资料的分析发现,兴隆洼文化经济模式应是复合型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5.
新夷夏东西说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东方论坛》2004,(1):107-112
海岱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间除有一段时间上的缺环之外 ,不存在所谓的“断层”。岳石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以及更早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前后相继 ,都是东夷族先民创造的文化。从主体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 ,先夏有夏 ,亦有东夷。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同时代文化以及中原龙山文化在较早时期就已开始了文化上的交流 ,其中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的龙山时代文化在文化面貌上基本相同 ,应属同一文化谱系 ,而作为其后续文化的岳石文化亦应属于同一族属。中国古史的研究特别是族属的研究应该开展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把握考古学文化的内涵 ,不能简单对应 ,也不能盲目否定。  相似文献   

16.
萨满教,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史前时代、历史时期作为东北(包括辽西地区)狩猎社会(狩猎、捕鱼、采集)的主要精神信仰,支配着其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本文拟根据辽西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墓葬、祭祀遗址的特点以及墓葬、祭祀遗址出土玉器的种类、数量、玉器组合,探讨原初形态萨满教在辽西区的社会功用,以求深入了解史前时期辽西地区先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地区之一的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复杂多变,文化格局亦不稳定。“文化一统”到“多种文化并立共存”交替发展。农业经济起源较早,且因环境改变而逐渐占据主体地位。人类为了追求食物资源最大富集地,迁移成为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迁移的频率与聚落使用时间的长久也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类先民就逐水而居,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也多孕育于河流沿岸。淮河流域早在远古时期就出现了人类活动,先民们利用该流域水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芍陂、邗沟等灌溉和航运工程,比巴蜀大地的都江堰、关中平原的郑国渠早了300多年。这些水利工程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农业、交通、贸易的发展,使得该流域成为沟通南北的中心,也成为当时的富庶之地。考察先民治水的实践经验,不仅可以了解先秦时期淮河流域的经济、文化状况,还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有深层把握,深化对多民族国家统一化进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有关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艺术学等领域,对于岩画中的农业方面的研究虽有表述,但大多是零星的、不成系统。本文以现有的将军崖岩画考古资料为切入点,并与文献资料进行互证考察,从农神崇拜、农时天象、农业生产、畜牧生产等四个方面对连云港岩画中所反映的农业文化作综合解读与考证,考察远古时期连云港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生活发展状况,探究原始宗教与原始农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史前人类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与人和人与自然间的种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24-12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