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作用》)一文中,关于人类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三个科学概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目前学术界认为这三个科学概念是三个依次进化发展的阶段。攀树的猿群是指成群地生活在树上的古猿,它们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的共同祖先(生存年代约三千万年前——一千四百  相似文献   

2.
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这已是常识。至于人是怎样从猿进化而来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有一段话:“……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似乎也已成了不容置疑的经典。可是,从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来看,我认为这个命题缺乏科学事实作为依据,因而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它不仅增强了人们的体质,同时也改变了人类,促进了人类的不断进化。从猿进化到人,直立行  相似文献   

4.
自组织作为系统新的结构模式创生的一般机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构架,是一种组织的方式、序的结构,这些都只能用信息活动来加以解释。开放性、非线性、内随机性、内反馈、信息网络与全息建构等特征,分别从环境信息作用、系统整体信息构架维持和建构、系统新的信息模式的探索等方面,为系统自组织演化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和根据。复杂性研究纲领要在更为综合的层面上对系统进化的自组织特征和机制进行阐释,就必须对信息因素和信息科学纲领加以充分关注,并给其应有的地位,而且,信息科学研究纲领还可能为复杂系统研究提供某种最基础性的、具有核心理论意义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5.
婚姻制度发生之前没有人形成,此时地球上生命链接的高级形态是“过渡期间的生物”———南方古猿。从猿转变到人的首要条件是实行杂乱的性交关系。对杂乱性交的限制和禁例,标志着婚姻制度的发端,这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婚姻结构了血缘家族,家族即社会,社会为人猿之分野。由是而论,婚姻制度的出现昭示了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终结。血缘婚配为人类婚姻制度的第一种形态,也是群婚的初始阶段,这是一种以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两性结合方式。因此,桑文所谓的“婚姻制度的真正创始人必定是两个男人”的代表性观点,是个伪命题。前提不真,关于发生学意义上的配偶权是“一种对性资源的排他占有权”的推定,也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论,从全息论的视度来看人的认识问题,可以得出许多新的结论。认识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全息重演的演化过程。其理论的基点或理论预设是认识主、客体的同源、同构性,认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认识的主客体具有相同的信息源且二者全息统一,故而彼此可以实现认识。认识的过程即是信息的双向交流或全息共振。认识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全息重演进化来完成的。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形成,既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也是认识得以实现的基础,而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最终确立,正是自然界长期重演进化的结果。认识的重演发生也就是认识论意义上认识本体向认识主客体的分化过程,是认识本体全部信息的有序化展开。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对象的认识通过了中介物作用的事实乃是客观信息存在的有力证据。不能把天上月、水中月和脑中月都看作是客观实在的,这样的观点比庸俗唯物主义还要庸俗。霍有光先生"通过顾名思义"所"理解"和"姑且试定义"的"全息"概念与我所定义的全息概念的距离相去甚远,其用如此手法对我相应观点所进行的批评同样不着边际。存在两类信息活动方式:一类是"痕迹"和与之相应的信息模式的随机产生,又随机消失和耗散的过程;第二类是产生出来的"痕迹"和与之相应的信息模式的稳固化和被凝结积累的过程。只有第二类信息活动方式对事物的演化才具有建设性贡献。仅用第一类信息活动方式的例子去否定信息形态进化的学说是以偏概全的做法。应当在宏观和微观双重涌现和约束的层面上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正是这种双重涌现和约束的机制形成了自组织有序进化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全息现象。仅只通过个别例证的有或无来证明或否定客观信息和全息现象的存在是不可能最终说服人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只有从时间和空间内在融合的相互转化和蕴含的关系上加以逻辑的说明才可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8.
从《山海经》等早期文学典籍到唐传奇和明清小说中的白猿形象,经历了从单纯的珍奇动物到淫邪好色的猿精、修道练气的灵猿的演变,最终定型为看守和传授天书的仙猿角色。促成这一演变过程的主要原因,一是天书和白猿皆与道教有关;二是白猿本身所具有的诸多有利因素;三是古代的白色动物崇拜。在白猿传书模式的背后,是白猿形象逐渐"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黑龙江省嫩江县三个自然村落之间的礼物交换模式,并由此展开相关的理论探讨。当地社会主要由三个族群组成,“站人”“东北人”和“关里人”。首先,其礼物一交换体系的考察应当与不同群体的历史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看到,各个群体的交换模式是与过去三个世纪中其各自的历史及社会结构紧密关联的;其次,一个特定群体的交换模式只有与其他相关群体并置起来,才能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和彼此的相关性;最后,一个群体的礼物一交换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双边交换模式,还是三方交换模式,都有可能随着族群历史与关系的变化而转化。  相似文献   

10.
物流信息搜寻是托运人优化决策、调整经营计划、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依据.物流信息组织模式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在合理解释信息搜寻与物流信息组织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与物流信息组织模式.为获取物流信息搜寻行为特征,以上海市210个样本数据库为基础,基于结构方程建立物流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物流信息搜寻的结构方程模型重点分析托运人属性、物流信息需求以及信息源因素与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收入群体的托运人更趋向于进行物流信息搜寻;物流成本和货物在途实时状况对托运人物流信息搜寻的影响较明显;此外,在物流信息需求驱动下,托运人由于自身属性不同在信息源和搜寻行为上存在差异,托运人普遍认为进行物流信息搜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大约距今 3 0 0 - 40 0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而人又是从古猿的进化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作为真正的人的主要特征是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 ,这是从猿到人的分水岭。人类历史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阶段 ,又称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来看 ,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属于旧石器时代 ,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阶段 ,最后完成了原始人向现代人的转换。在社会组织形式方面 ,原始人经历了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公社 (前期母系氏族公社 ,后期父系氏族公社 )的演变过程。原始人从采集植物果实和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耗散结沟理论为基点,从详细对比分析人与动物的生存特性着手,证明了劳动手段对于人类发生与发展的巨大意义。劳动手段起着连接人与自在自然、个体人与个体人、后代人与前代人的中介作用,使得人类不断强大,持续凝聚。又提出理解从猿到人进化的关键是古猿的手。由于古猿手的形态与功能允许它抓握身外之物,使得身外之物能“嵌”到体上,作为一种“体外”器官,起着劳动手段的作用。在生物进化规律与劳动手段进化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古猿逐步脱离了动物界,形成为现代的人类。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4,(9):14-15
在距今41年前。据说发现一具连接从猿进化为人的中间缺环的生物--明尼苏达冰人(Minnesotaiceman)。并引起极大轰动。而如今据说在越南也发现同样的生物——森林人……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标准及科技英语翻译初探郑荔荪一、引言文化是人类在从猿进化为人,从自在的“人”走向自为的人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出于人的物质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出于人的社会性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制度文化;出于人精神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1.劳动创造人类 101年前,恩格斯写成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1876),阐明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猿到人,有个“过渡期间的生物”①。一个世纪以前,当人类起源有关问题的物质材料还相当贫乏的时候,一些科学家已经提出这种过渡生物的假设,例如“兽人”或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起源于25亿年前广泛分布于古超大陆的近似哺乳类的爬行动物。高等哺乳动物的前脑已经进化为包含了三条神经中枢集合的三位一体结构,从解剖学和化学上来看,这些集合反映了一种同早期和晚期爬行动物原始的联系。在由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进化过程中,三个发展的关键是:(1)同母亲的关怀相结合的保育护理;(2)用于维持母方后代联系的视听信息;(3)活动。“脱离母体的哭声”或许是哺乳动物最早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石器工具与装饰品我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元谋猿人时代至今约有一百七十余万年,其中旧石器时代即约占一百六十多万余年。可以想见,从猿到人的转变是会经过更加漫长的进化过程的。当猿类开始制造工具,有目的、有意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的演化态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40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群体行为的演化规律,发现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群体行为演化态势在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三个要素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群体利益受到威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诱因;外部环境条件是群体性行为的导火索;群体突发事件中群体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进行互动;群体结构特点是决定群体行为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防范并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应特别重视公共性较强的群众矛盾;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方面,采用正态型的信息释放模式与公众进行沟通;实时监测事件关联者的情绪反应,并控制主动激发他人产生暴力行为的个体;降低群体性事件中核心参与者的利益期望,弱化当前事件的"利益补偿"对未来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主体在地球表层巨系统中改变客体的能动作用的角度对技术进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技术发展的三阶段论。在这三个阶段中 ,地球表层学视野的技术走向在技术的价值观、技术体系的功能、技术发展的模式、技术的结构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只有在实现主客体统一、以主体为主的技术思维前提下 ,才能促进自然、人、技术的协同进化和结构升级 ,以便克服技术文明发展的障碍 ,找到人类进入新技术文明的突破口———以新技术平台为支撑的人类创造时期。  相似文献   

20.
人类产生以后,进化并没有终结,人类自身仍然处于一种特殊的进化过程中,即人的新进化.人的新进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外进化;二是体内进化.人的体外进化主要标志是四肢在体外延伸、人的大脑功能在体外延伸、人的感官在体外延伸.人的体内进化主要标志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即道德能力的发展、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思维方式的演变、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在人的新进化背景下,高校实行主体性教育,使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与方法与时俱进,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