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申大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224-226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然而,时至今日,仍无一个普遍公认的区域划分方案。通过研究我国20世纪初至今颁布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较为典型的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方案,发现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经历了一个"不划区、分省讲述→将位置邻近的省区合并在一起讲述→分区讲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义论纲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中国正义论是一个源远流长、而被现代学术长久遗忘的传统.汉语正义与西语justice之间存在着可对应性和非等同性,这就为中西对话与比较提供了前提.中国正义论的总体架构是:仁→利→智→义→知→礼→乐.中国正义论的主题是礼的损益根据问题,即赖以进行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的正义原则问题.中国正义论的论域是利的问题,即由仁爱中的差等之爱所导源的利益冲突问题.然而同是仁爱中的由推扩而溥博的一体之仁却正是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保证,即保证对他者私利、群体公利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5-14
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文化认同是指社会公众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法治模式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当前,中国陆地边疆因市场化、城镇化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民族人口结构变化,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传统道德秩序的消解和改造,破坏社会有序化的分化、渗透、犯罪等边疆特殊性问题日益凸显。这就意味着置于边疆社会特殊的文化空间和法治环境之中审视法治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边疆的实际情况,从边疆法治文化认同的背景、内涵、基本要求、作用机理、层次结构,以及在边疆治理中的价值体现等几个方面对中国陆地边疆的法治文化认同问题予以具体分析,可以看到以法治文化认同为突破口的必要性,其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群众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国家认同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法律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4.
关家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35-39
长期以来,大陆、港台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商法的特征进行了很具体的界定。例如台湾学者张国键、梁宇贤、刘清波认为,商法的特征有六个,即公法性、技术性、国际性、营利性、协调性与进步性;蔡荫恩把公法性、技术性、国际性、营利性与进步性做为商法的特征;除了公法性外,林咏荣的看法也与上述诸人相同;大陆学者王保树认为,商事法的特点有四个:一为营利性的特征,二为确认企业维持,三为确认交易顺利、可靠、安全,四是组织法与行为法相结合;李玉泉、何绍军认为商法除了具备张国键等 相似文献
5.
靳生禾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我国人民的地理知识,与我国文明史的发展是相适应的。迄今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已有大量具有地理价值的地名,是研究商王朝的政治地理结构、疆域、山川大城、周边方国以及对外军事活动诸问题的重要史料。在后来的几千年历史时期中,我国地理文献不仅内容宏富,体制斑烂多彩,更具有绵绵数千年的连续性。凡此种种,都是没有任何国家和民族所能匹敌的。我们发掘、研究和利用这些地理学遗产,结合实地考查,可以了解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的地理视野所及,探索祖国地理学的前进踪迹及其今昔发展的规律,以至成为当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靳生禾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Z1)
<正> 元明清时期我国进入元明清时代,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阶段。一方面,中央集权的国家更加强化,经济上开始孕育和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一方面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更由于晚清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东侵,斗争愈加错综复杂,在这种总的形势下,尽管明代中叶以后有“海禁”的实施,清代有“闭关自守”的政策,毕竟国内民族的融合,中西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达到空前的水平。此时期的中国地理学之作,不论数量上,抑或质量上,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特别是有清一代地理书实谓举不胜举,1924年梁启超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地 相似文献
7.
集中审理原则起源于英美法系,根植于英美法系国家固有的法律土壤--陪审团制度和对抗制.它的确立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诉讼效益,同时也维护了司法公正,显示出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制度优势.随着对集中审理原则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蕴涵的诸多合理因子逐渐被挖掘出来,成为引领各国民事诉讼改革和司法现代化的精神统领和目标指向.这一变革潮流也给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带来了冲击,本文认为,引入集中审理原则并将其本土化,让其在中国的司法环境中发挥应有的指导性作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3.强化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以推动审理集中化的实现. 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善意推动诉讼程序进行,不故意为虚假陈述或恶意掩盖事实的行为,包括一般的诉讼促进义务和个别的诉讼促进义务.[17] 相似文献
9.
“正能量”一词走红于2012年,以网络微博等方式迅速产生蝴蝶效应,成为当红微博用语,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的平台上,这种能量对每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在对正能量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并对其循环试作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0.
韩保清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3):52-54
山西大学百年发展历史中,内部成长生命历程的主旋律和各个阶段生命特征表现在:成长阶段,长期实行与政府相同或相似的运行逻辑和机制;再生与成熟阶段,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文化的地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根顺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2):55-58
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性因素。中国古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世隔绝的东亚大陆之上 ,属于大陆民族文化。东亚大陆那种一面临海、三面险阻丛生 ,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地理状况是中国古文化产生的地理基础。中国多山的环境、陆路交通又十分困难的自然条件 ,也是中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地理基础 ,并在这种互相封闭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 ,形成了典型的宗法家族社会 相似文献
12.
周鉴铭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在当代文学史,陆地是以小说创作而知名的。这并不意味着:他只长于小说一艺。其实,陆地对于新、旧体诗词、散文、杂文,都有较深的修养。少年时代,他曾倾慕于郁达夫的散文,并曾有一册模仿式的习作。他的旧体诗词始作于一九三四年,时陆地刚步入青年,积四十年之所作,可得近五十章。正象他同时代的许多学者文人一样,陆地在文学上有多方 相似文献
13.
人类边疆随国家形态不同而不同,国家形态也因发展阶段和所处生态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人类经历的聚落、城邦到王朝或帝国时代,中心地位突出,边陲比较模糊;直到亚、欧、非等老大陆的人口承载过度,人类依靠科技和文化发现新大陆并缓解了老大陆人口压力后,陆地边疆才逐渐明晰。与此同时,海疆和天疆进入人类视野并逐渐成为边疆组成部分,但陆疆只有与海疆、天疆及因利益、战略形成的"软边疆"相对比时,才能确定它的基础性地位,即陆疆是海疆和天疆的依托,也是因利益、战略形成的"软边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6,(2)
决策,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思维贯穿于决策过程的始终。可以说,没有决策者的思维,就没有决策,没有正确的思维,就没有正确的决策。一、决策过程中思维的基本矛盾从广义上讲,决策过程包括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两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贯穿于这两个过程思维的基本矛盾是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这个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标志的特征及其完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晓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83-184
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地理标志法律法规尚不够成熟,阻碍了这一制度的进一步推广。本文拟从地理标志的概念和特征出发,探讨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并提出其发展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顾其学术发展史,总结其区域研究的经验,分析其得失,为进一步推进近代经济地理研究所必须。为此,本刊特约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回顾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学术史,总结边疆经济地理研究的经验,审视东北、华南经济地理演变的区域特性和书写路径,从不同的侧面对既有研究进行审视,以期引起人们对近代经济地理研究走向的关注,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商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古今中外商事立法规范 ,结合我国国情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商法的概念及四项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我国商法应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俞为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94-97
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 ,自元末高明作《琵琶记》始 ,文人学士、官僚士夫逐渐取代民间艺人成为戏曲作家的主体。而随着戏曲作家的文人化 ,也使得明代的戏曲呈现出与宋元时期戏曲不同的特征。一是出现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作家流派 ,如五伦派、昆山派、吴江派、临川派等 ;二是在戏曲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呈现出典雅化的特征。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既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品位 ,使得戏曲与诗文一样 ,具有了经典性 ,同时也由于其精致典雅后脱离了舞台 ,异化为一种案头文学 相似文献
19.
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论明代戏曲的文人化特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为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79-84
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自元末高 明作《琵琶记》始,文人学士、官僚士夫逐渐取代民间艺人成为戏曲作家的主体。而随着戏 曲作家的文人化,也使得明代的戏曲呈现出与宋元时期戏曲不同的特征。一是出现了具有 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作家流派,如五伦派、昆山派、吴江派、临川派等;二是在戏曲的题材 、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呈现出典雅化的特征。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既提高了戏曲的 文学品位,使得戏曲与诗文一样,具有了经典性,同时也由于其精致典雅后脱离了舞台,异 化为一种案头文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