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悲情意识是北宋前期词的基本精神。感性追求的无限性与客观条件的有限性形成根本性矛盾,对此悲情性质的明确感知和应对即悲情意识。它分为"不足"之悲、"不永"之悲、离愁、闲愁四种,其特质为生命层面的感伤与执著。这种不注重功业追寻与价值求索的"唯情主义",为苏轼的"情本体"作了充分准备,预示着传统社会后期新的人性心理与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2.
<全宋词>中近80首的士大夫寄内词,真实地再现了宋代士大夫夫妻生活的原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士大夫寄内词与赠妓词一样,绝大部分皆有艳情化的倾向,这主要体现在对妻子容貌服妆、形体情态、歌舞琴技、云雨情事四个方面的叙写上. 相似文献
3.
在异军突起的商品经济和“心学”的影响下,晚明士大夫勇敢地冲破传统理学的束缚,或率性而行、直抒胸臆;或追求精神超脱与隐逸自由,掀起了一股个性解放的狂狷之风。这种变化使晚明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对士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当时的社会风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对于苏轼的革新词风和“以诗为词”,前人和今人的评论可谓多矣。然而我总感到尚有若干未“说透”之处。本文拟就词的“士大夫化”这一特定视角来重新认识苏轼对词风革新所作的贡献。词的“士大夫化”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人间词话》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撇开它过去贬低李煜之前的词为“伶工之词”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的山水诗 ,多数写在永州十年 (80 5— 815 )的流放生活中 ,诗中满含着悲情。形成这种悲情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二是游览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三是山水染上了深怀幽愤的诗人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 ;四是与永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有关。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促使中国传统文学也发生巨大变化。有些文学样式丰富、发展了,有些萎缩、衰落了。争得与诗并尊的词,便是后者。但是,词的创作仍绵绵不绝如绺。究竟是什么因素,使这种文体保存着吸引一部分人的生命力呢?简要言之,便是近代词从广泛的社会创作活动走向学人之词,它的书斋化和自慰性,使词创作在大势衰微之下还有一个小圈子的生存空间,顾影自 相似文献
9.
范曾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4-56
1162年,辛稼轩自金南归宋,至1207年辛稼轩死,45年间,辛稼轩怀北伐雪耻之大愿,然南宋偏安朝廷,苟且偷生,佞臣当权,残害忠良。辛稼轩虽有文武奇才,而身居下僚,且仕途险恶,三起三落, 壮志沉埋。其间,歌以述怀,写下了不朽的壮丽、悲凉词章。以婉约、豪放区分历代词人,实为研究者的方便说词,而这种方便是多余的。辛稼轩不只拓宽了词之境界,且于语言上开旷古未有之自由疏放特色,无法以门户限之。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士大夫的不朽观杨建华人,是自然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人们都渴望生存,渴望不朽。这不仅是一种生理的本能,而且,还是人类精神面对暂存性生命所作的最为悲壮、最为惊心动魄的努力。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欲望、一种冲动。那就是:对永恒的追求,对创造的渴望,对...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融通起来。曾氏所学不是出于著述,而是作为事功和德性开启的前提条件,一切学问的认知与实践最终指向理想实现和人格提升的总判断。 相似文献
12.
清词中兴的特征之一 ,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学人之词。清代学人强调学问的重要性 ,但并不主张把学问作为表现内容 ,而是提倡学问、胸襟的统一 ,用学问提升修养和人生境界 ,词境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展与深化 ,创造出更为广泛深微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晚宋士大夫奢靡之风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宋士大夫奢靡之风是晚宋士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多种表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风气。本文探索了形成奢靡之风的诸多原因,并阐明奢靡之风对晚宋政局造成了严重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开始,士大夫从事货殖经营的活动日益突出,货殖经营之风愈益渗透到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之中.宋代士大夫货殖经营之风的盛行,不仅与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有关,也与宋代士大夫的贫困化和平民化紧密相连;宋代浮薄华侈的社会风气和士大夫义利观的转交,则为宋代士大夫从事货殖经营提供了肥沃土壤和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人曲子词源于花间,但花间之词或流注于女容的赏玩之中,或局限于一己之情意,情致逼仄;晏、欧等士大夫之词则在女容、艳情的狭小的境界中渗透出人情物理、家国之慨,由一己之悲欢而生发出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反思,扩展出对于人生苦谛的深切体悟,形成了一种"悲情的境界",具有一种隐喻品格,蕴蓄着凝重执著的生命体味,透视着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6.
南宋婉约词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点.这一派词人多用"瘦"字,借"瘦"来形容人或物象,并在借词的"宛转回互"的特点,反复咏叹人生的悲苦与家国的沦亡中,形成了其意境不开阔,但意韵悠远的"瘦"境词. 相似文献
17.
女性诱惑作为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流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构筑人们消费文化心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唐宋词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缘于其女性诱惑策略的成功运用。词中对于女性身体诱惑的多角度描摹,是男性原始欲望的恣意书写;无处不在的女性情感诱惑,其中大多属于被男性用于消费的柔情和悲情;而由此蓬勃发展的女色经济,乃是女性诱惑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动乱年代。社会的激烈震荡,犹如大浪淘沙一般,使汉族土大夫阶层发生分化,各种人物呈现出千姿百态。以陈名夏、龚鼎车、金之浚、钱谦益为代表的降清派,他们由明的“忠”臣摇身一变而成为清的顺民;还有一些“愧无半策医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思”的士大夫,如徐访之父徐研,见“苏州城破,正衣冠,投虎丘桥下死。”①虽然其行为愚腐实不足取,但决不降身辱国的精神仍然难能可贵;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那些在国破家亡之时挺身而出、奋起反抗的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土大夫,即使待到复国无望,他们宁愿者死在穷山… 相似文献
19.
常州词派崛起于清中叶的乾隆、嘉庆之交,是一个颇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平心而论,该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并非士林领袖,文坛宗主,不过是一介穷儒,终生衣食不给,何以有开宗立派的号召力?其于嘉庆二年编成的《词选》一书,不过是课徒授词的普及读本,何以竟迅速不胜而走,流行于大江南北?其论词之文《词选序》一篇,立论虽高,但偏执固陋之处十分明显,何以能弁冕词坛,“意内言外”之说居然被后人尊为“词教”?这一切,绝非仅依张惠言一人之力所能致,也不可归于纯出偶然. 相似文献
20.
宋代贬谪词有三大情感类型:感伤缠绵、悲愤执着、旷达平和。其中,感伤缠绵类包括时光流逝之感伤、功名成空之感伤、漂泊无依之感伤;悲愤执着类情感包括对对奸佞小人的指斥、对自我高洁人格的标榜和肯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平和类包括在山水自然中的旷达,在佛道思想下的旷达,以及旷达的最高化境——随遇而安、无往不适。这三种情感类型分别受到宋玉、屈原和陶渊明的巨大影响。从时代上来看,感伤缠绵类情感在宋代贬谪词中最为普遍,但更典型的表现是在北宋贬谪词中;悲愤执着的情感集中表现于南渡前后;旷达平和的情感虽在北宋苏轼笔下有突出表现,但更普遍地表现于南宋贬谪词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