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源头上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又处于政治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其政治热情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应当科学解读社会稳定观,寻求大学生社会稳定观教育的着力点,让社会稳定观念深入人心,人人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社会稳定的论述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大致可以从社会稳定的本质认识、产生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条件和途径等方面去把握。毛泽东的社会稳定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局限性的批评,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要落实这个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非持续性发展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重要的文明保证或文化支撑,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文明观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为了营造稳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顺利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陈云集中思考了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些重大问题,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云晚年的稳定观源于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责任意识,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认识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这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稳定观,是他留给我们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治国兴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心理价值导向的角度 ,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超常稳定的原因 ,并由此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稳定所应有的社会心理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指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亦十分重视社会的稳定问题,其思想体系涵盖了社会稳定的价值意义、价值内容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系统学习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强调中产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形成了中产阶级“社会稳定器论“。考察“社会稳定器论“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中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发现中产阶级并不总是具有稳定社会的正功能,中产阶级也会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正功能;相对于社会稳定和冲突,社会和谐才是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指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亦十分重视社会的稳定问题,其思想体系涵盖了社会稳定的价值意义、价值内容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系统学习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冲突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正向的社会功能。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冲突主要是非对抗的现实性冲突,因此必须重新解读“稳定倒一切”的内涵,建立良好的社会成员意愿表达机制、社会问题解决和协调机制、民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真理性耦合.不存在单纯作为社会分析理论或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重要理论内容是风丰富,始终围绕着发展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两个核心。现在正在开展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在话语结构上体现出系统思维、开放性特征,是多维的、立体的结构。它把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完全融在了一起,在理论高度和科学表述上,都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以诺思意识形态理论为视角,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成功的意识形态,它能在节约人民对于党执政合法性地位的认同成本、减小制度转轨与实施的成本代价、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搭便车"行为、节约用于人民群众的激励成本以及消除人们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摩擦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理论分析切入点,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成功的意识形态,它还能发挥诸多现实经济功能,在节约人民对于党执政合法性地位的认同成本、减小制度转轨与实施的成本代价、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搭便车"行为、节约用于人民群众的激励成本以及消除人们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摩擦成本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贫富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背景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并且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政府干预贫富差距扩大是必然的,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必然把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核心开展工作,就要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让改革的成果共同享有,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如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实现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深入分析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厚内涵,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即一种价值追求。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科学形态,是科学与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所确定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人类的解放,是一种科学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解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不仅将成为各种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也必将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作为引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哲学与价值基础主要来自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本质也被认为是改良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有差距。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它的出发点是人。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是追求社会公平,对弱势群体做出承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内在地包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并以新的时代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凸显了人是社会发展主体的人本理念,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动因的人力思想,人是社会发展目的的人本观念,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等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贯穿着一种伦理精神,那就是社会正义。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社会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而社会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要用正义的原则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正义的精神协调好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