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律程序解释——以法人类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理论在现代法治国家的法律发展中备受关注.从法人类学的视角来观察法律程序,借重结构功能理论来认识法律程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法律程序的兴起有其历史条件和结构条件;法律程序基于对称的二元结构发挥作用,程序结构是开放、宽容和中立的;法律程序具有类似于实体的功能,程序与社会利益脉络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法律社会化源于社会化理论,是一个事关法律、法学、法治的基础性概念。对法律社会化的解读存在着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心理学三种角度和整体、个体两种立场,而更为可取的应该是综合性、跨学科的角度与立场。就其基本意蕴而言,法律社会化是整体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之间围绕法律而展开的经由教化与自化机制、策略而实现的法律共性与个性的成长过程。出于维护概念的独立性、严整性,不能将法律社会化混同于法律的社会化、法治社会化、普法教育等一系列与其形似神离的术语或提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法律人类学进路对国家—社会框架做单一的支配性的理解,使得研究往往停留于对民间法运行较为表层的分析上;同时对法律社会学价值基础也没有认真检讨,未对中国当代自身的价值理论做认真研究,存在思维在西方传统模式中摇摆的情况。虽然当下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民间法乃至整个法学界研究都有所贡献,但其所开放出来的问题还没有为学界于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在对国外法律人类学知识的引介和理论梳理与归纳,研究问题的中国语境化,相关学科围绕法律人类学所进行的交流和对话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科成就,但也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法律人类学基础理论,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科交叉,一些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真正地利用等诸多问题,它在未来的发展上是有大好的前途的.  相似文献   

5.
法律史若要走出法学“边缘学科”的困境,可尝试自法律史研究旨趣的法理学论证逻辑、传统法律史叙事框架的法理学“修复”、“法理学化”的法律史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范式重构。法律史的法理学论证逻辑,不仅要求厘清史料与史实的关系,还要求对新的史实的发现始终保持开放心态。面对传统法律史叙事只关注“历史—事实”而带来的诸多缺陷,应引入“历史—事实—原因”的法理学叙事框架予以弥补。“法理学化”的法律史分析,可在承认法律人类学“可翻译性”理论基础上,自静态与动态法理学双重视角同时展开。法律史的法理学分析范式建构是一项体系化工程,需要以跨学科视角来进行知识、方法与技术等层面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纠纷和纠纷解决的复杂性为人类学提供了社会研究的对象物,人类学家在纠纷研究中创造了多种研究进路,这些研究进路促进了不同时期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并形成了人类学纠纷研究进路以人类学方法为基础,建构社会事实,迈向法律多元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法律人类学分析方法,考察了当代中国农村的调解现状,以此揭示乡土社会中的治理秩序、权力-权利关系和制度、权力、文化结构的变迁,探索农村纠纷解决和基层治理的经验与挑战,指出法律赋能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可能路径,从而力图为中国当下的宪政理论提供必要的方法论补充.  相似文献   

8.
风险社会中的宏观调控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宏观调控本身也是一种风险,呈现出入为性、不可预测性、二重性、个体性和延伸性等特征.这种风险既源自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行为功能的多重性,也源自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风险规制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因而,有必要在宪法层面对宏观调控行为进行专章规定,在宏观调控基本法律原则层面确立经济稳定增长原则和一致行动原则,在具体法律制度层面完善宏观调控权力制约机制和宏观调控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践中出现公、私部门法的冲突时,法律适用是个难题。深入理论层面分析,则"私法优先"是契约精神在公私法冲突的法理必然选择,而本文评析案例中的保险是一种契约。不能忽略保险制度的社会公共政策属性,应超越部门法冲突,从深层法律效益价值和平衡整体的社会效益角度来评析具体案例,以推动良好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36-142
基因信息和基因隐私的特殊性使得理论和实务界对基因隐私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仍需对法律保护的限度加以思考。从法理层面、法律层面和现实层面进行分析,可知:基因隐私的绝对保护缺乏法理依据并对立法带来巨大挑战,破坏法律的整体性;绝对保护将促成基因决定主义的再度盛行,有碍社会的整体进步。基因隐私的法律保护应遵循一定的限度,必须采取"小综合立法模式",从实体上完善例外情况的规定,在程序上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以达到对基因隐私有效且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公认的一项法律原则,它作为一种制度肇始于英国。英国的法律历史土壤为司法独立的确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渊源。英国社会很早就确立了司法在社会控制机制中的权威地位.以抵制国王的专政。法律至上观念的早期传承,使得精通法律的专业法官开始全面接掌原本属于国王的司法权。而精密的法律运行所孕育出来的职业化法官和律师,形成了地位崇高、力量强大的职业共同体,他们致力于维护普通法。从而使得英国的司法独立有了实体的承载而得以存续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法律传统自近代以来逐渐受到西方法律思想及其制度的影响,尤其受到民法传统的法律思想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以废除旧法为基础的。但是,废除旧法也并非完全割断了与旧法的联系,中华法律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谓否定旧法,只是对那些法律政策以及法律中所反映的某些政治思想的否定。而对于那些根植于一般社会生活规律和悠久历史文化基础上的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以及具体的道德规范,无论古今中外,都须予以接受。作为婚姻家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扶养制度,同样是这一发展进程中的一环。对扶养制度的法律文化解读,可以从一个相对崭新的视角探究我国婚姻法关于扶养制度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法益概念与多元的保护法益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益概念是作为社会的实在概念的“利益”与作为法的评价概念的“法的要保护性”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发挥犯罪说明的机能、犯罪构成的机能、犯罪界限的机能、犯罪分类的机能和犯罪定数的机能等。历来的学说都是将一个刑法法规中只存在一个保护法益作为当然的前提,实际上在一个刑法法规中存在着复数的法益并存的情况,即,存在着复数的法益以“对等关系”或者“优劣关系”相结合的重叠并存形态和复数的保护法益并列且相互分离的并列并存形态。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与法制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人文精神对法制建设具有规导作用,法制建设对人文精神发展具有保障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人文精神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过程,为弥补和重构人文精神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法学已是信息社会迫切需要的学问,实践中与此相关的信息立法、司法、学术研究与高校课程教学也有所展开。但是,由于其学科地位未得确立、学科归属不明,这不仅导致一些课程开设与学术研究的模糊与混乱,还阻碍了信息法学的纵深发展,不利于从信息法治的角度为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应赋予信息法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将其归属于法学学科、定位为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推动和深化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里法律工具主义论始终起着绝对支配地位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行为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摆脱这种法律工具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致力于建立现代化法治国家 ,必须对法律工具主义价值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在全社会树立起现代法治观。  相似文献   

18.
判例和判例法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却又紧密联系。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并没有约束力,但在实践中,它具有说服力。我国应当在考察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法法系国家日益重视判例制度的借鉴,加强判例的作用。当然适用判例法制度的种种条件尚不完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法律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国家或者地区)内的能系统存在和运行的法律整体。对法律体系的认识往往取决于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是在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之间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立法司法而达成妥协,进而整合统一成的法律整体。欲认识法律体系概念,必须探讨法律体系的特征。法律体系具有规范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在我国的法律体系的研究中存在研究的教条化倾向等值得我们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20.
法律发现的场域是法律渊源.法律渊源只有与法律发现相结合才能彰显它的方法论意义.然而,对于法律渊源的认识,学界存在含义不清、定位不明的状况.所以我们需要对国内外法律渊源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方法论意义,并对我国当下法律渊源表现样态进行厘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