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主体性的高扬──市场经济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之一蒋永文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和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必将带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  相似文献   

2.
完善人大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突破口,重点释放人大已有的政治功能,使之充分发挥代议与监督的职能。行政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作为政治改革的替代方案,在政治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这些改革局限是十分明显的。党内民主从策略和性质上讲都不能成为当前政治改革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既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同时又能够实现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目标。人大改革一方面要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监督人大,这是人大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效率导向模式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行政系统应当努力达到的规格和标准”〔1〕。在确定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时,应当分析整个行政系统是在怎样的实际条件下进行改革的。建国以来,中国行政改革大致经历了六个不同目标内涵的历史阶段〔2〕,各个阶段行政改革的具体内容受改革目标的制约,而改革目标实质上又取决于当时具体的内外部条件。由于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化以及各类新问题的出现,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及其相应的改革内容,在理论界至今尚无完全共通性的界说。原因在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的高度复杂性,在不…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时期的工业体制必然反映着当时特定经济体制的特征和要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其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由计划与市场并存向计划经济转变,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曲折过程。如果以1978年为界,前30年所致力于建立和巩固的经济体制,恰恰是后30年需要着力改革的对象。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就工业体制改革看,要继续完成体制完善的一系列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十分正确而及时的改革战略决策。推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这是14年经济体制改革顺乎逻辑的发展,是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之后又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6.
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全面开展了,解决了一些问题,又产生了一些问题。现在改面正面临着一个转折点,下一步怎么走,需要认真考虑。粉碎“四人帮”后的形势给了我们搞改革的机遇,当时从上到下部拥护改革。回顾过去的历程,从七九年开始在农村全面开展改革,推广承包制后,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很快,农业生产发展很快,改革的效果非常显著。当时大家都认为只要打破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城市的改革也会象农村一样快地发展的。到八四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承包制作为实现两权分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具体形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承包制能否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根据我国改革以来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新的经营机制的要求,笔者认为:承包制并非是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它只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探讨,就必定要被股份制模式所代替.承包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新旧体制因素的矛盾冲突在一定阶段上达到力量均衡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任何领域的政治改革,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经济改革为其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经济市场化对政治体制改革更有着强大的促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经济市场化进程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民主调控体系;市场化进程要求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消除腐败现象;这一进程还要求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民主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目标,同时也就规定了政治改革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改革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基本的是经济和政治两大领域,即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  相似文献   

10.
政治体制改革: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关乎全局的功能。当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的时候,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总结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没有渐进有序、逐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完全胜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最重要经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依据是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经济市场化历史变革的必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后,必须以足够的注意力解决政治如何实际运行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欣 《理论界》2008,(11):45-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建设的根本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相对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作为“四位一体”建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的改革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改革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当初所定的改革目标,多数已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向民主与法治的目标前进。由于这些根本性改革取得成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发展以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表现为物质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多彩。这是有目共睹,人人都能亲身体会到的事实。但改革以来,尤其是开放、搞活方针实施以来,社会风气是好了还是槽了,却是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将直接影响到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而以往有关改革的研究中,往往重视纯经济问题而忽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干扰,这是片面的,有害的。我们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仅需要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而且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创造灿烂的精神财富。如果改革最终不能达到这两个目标的共同实现,那么,我们的经济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了辉煌而又艰难的20年。纵观20年的改革历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体制改革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都紧密伴随着思想上的重大解放。20年来.每当改革处于困境,发展陷入徘徊,思想上的大解放都给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每当我们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并取得新的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思想解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第一次思想解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形…  相似文献   

15.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关系改革全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文中总结我国经验,有的放矢地阐明了改革经济体制不是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体制上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揭穿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并具体地论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15,(2):159-160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除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体制改革日显重要和迫切。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这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首先,改革的目标更高更全面。过去主要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作为人们生活“四要素”(衣食住行)之一的住房也被推进了改革的洪流。那么,为什么要改革住宅制度?住宅向来由国家统分统配,现在为什么要作为商品出租或出售?住宅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本文拟浅析之。一、索源住宅是人们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耐用消费资料。因而,住宅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必须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长远设想,又要研究短期实施的可行性。本文就一个侧面谈一点看法。一、从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保险体制改革的长远设想(一)保险体制的改革要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发展生产力,以发展我国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为前提的,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保险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金融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保障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都或多或少、或迟早地影响、推动着保险体制改革。因此,保险体制的改革要服从于、服务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要同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目标,而且也为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塑造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机构。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和基层第一线的县级机构,唯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才能搞好县级机构改革,避免走过场,真正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一)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必然要引发人们对企业工资改革目标模式的思考。 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目标模式的研究已经较早地取得了重大成果。1986年上海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企业自主,国家征税”的模式,向着工资改革的目标跨近了一大步,对当时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工资改革再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全国劳动工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集思广益,充实丰富,终于取得了全国性的共识——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企业自主分配,国家宏观调控,分级分类管理”。现在,受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制约,1986年提出的工资改革目标也就凸显出某些缺陷来了,有必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