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第七卷《集外集拾遗·自题小象》诗的注释有一个明显失误,它这样解释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出处:“风雨如磐,唐代齐已《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这处误作‘齐巳’为‘齐己’姑且不论,尤为严重的失误是;这句诗原非齐巳所作、齐巳亦无题为‘侠  相似文献   

2.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七卷《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注释“风雨如磐闇故园”句云:“风雨如磐,唐代齐已《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按,查《全唐诗》第十二册所收齐已诗,并无《侠客行》之题,亦不见有“黄昏”之句。又查同书同册所收贯休诗,断句部分正有“黄昏风雨黑如  相似文献   

3.
“臣舍人相如止臣”是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的一个句子,课文后的练习题中要求回答这句中的“止臣”是不是使动用法。教学参考书把“止臣”解释为使动用法。曾仲珊同的《古汉语使动用法》(见《中学语文教学》83年7期)一文中也把“止臣”解释为使动用法。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但是,原《语文园地》(今《阅读与写作》)85年10期发表的杨立国同志《关于“臣舍人相如止臣”》一文则持相反意见。笔者认为杨立国同志对“止臣”的解释有其代表性,而且最容易被中学生接受,但这样的解释确实不妥当。  相似文献   

4.
历代诗话中有不少聚讼纷纭的问题:有些因各有道理伹各家理由均欠充分而莫衷一是,如杜诗中“乌鬼”究属何物之类;有些经过调查研究、扩大见闻并逐渐由后来的读者群众所公认,也就由其说不一而日臻统一,如菊花是否落英,姑苏城外夜半是否有钟声等。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开头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一句的解释亦属后者一例。 近人的唐诗选注本中,对这首诗中的“瑟瑟”一词大都注为“风声”,这种解释是正确的。而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元白诗选》却注为:“瑟瑟,旧注风声,应作碧色解,白诗‘半江瑟瑟半江红’同此。”固不敢苟同这种解释而又翻了几本书,发现编注者的这种理解是其来有自的。  相似文献   

5.
在《庄子·杂篇·徐无鬼》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即“枯槁之士宿名”,这句话在初读时很容易被略过,但细细想来,此句之意又颇值得玩味。在历代《庄子》注本中,对这一句话的解释并不很完备,而尤其对“枯槁之士”四字竞无详细注解。而在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中却直接解释成了“山林隐士留意声名”…,这样一来,本来作为一对相悖概念的隐士和声名就发生了关系,让人摸不着头脑。在通过对《庄子》书中涉及的“枯槁”“隐士”和“名声”这三个概念进行考察后,发现陈鼓应先生的这一解释并不恰当,并且在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旁证,进而确定出“枯槁之士”的真正含义是可与贾谊所言的“烈士徇名”互训的。  相似文献   

6.
《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1期载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幸次郎先生《我的杜甫研究》一文,颇多卓见。但文中提到《行次昭陵》诗中“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句说:“这里说有幽人拜太宗皇帝的陵。幽人究竟是哪样的人呢?我怀疑了很久。后来在宋邵博的《闻见后录》里发现了一条,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唐故事,天下有冤者,许哭于太宗昭陵之下。’太宗是开国英主,所以一般的人可以到他的陵下,诉说自己的冤枉。杜所谓幽人,就是邵博所谓有冤者。‘幽人’两个字,本来是《易经》里的话。复卦说:‘幽人贞古’;归妹卦说:‘利幽人之贞’。《易经》一般的解释,把它解为幽隐之人,山中的隐遁者。《文选》里的用法,也是那样。三国时代虞翻的解释就不同了。他解释为幽囚之人,就是有罪受罚的人。关于这一点,清代惠栋的《周易述》,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都有考证。那么,这里拜鼎湖的幽人,也应当是幽囚之人,就是邵博所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 ,学术界对于屈原《天问》“受礼天下 ,又使至代之”一句诗一直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在分析各家得失、考察《天问》文例的基础上 ,提出了“至”为“隹”(谁 )之误字的新说。  相似文献   

8.
“三句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特指这样一些诗歌 :以三句组成一首完整诗篇的 ,如相传为孔子所作的《获麟歌》和刘邦的《大风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章节的 ,如《诗经·王风·采葛》和《越谣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意义层次的 ,如曹丕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长期以来 ,很少有人专门论述这一诗歌体式。据笔者所知 ,最早提及这一现象的可能是宋朝的严羽和魏庆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指出 :“有三句之歌。”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二《诗体上》中说到 :“有三句之歌 ,高祖《大风歌》是也。古《…  相似文献   

9.
“太极”一词在《文心雕龙》全书中只出现过一次,但对它的理解却涉及到如何评价刘勰的世界观和文学理论的问题。现在各家对它的解释并不相同,这就有辨析的必要。当前对“太极”最流行的解释是沿用汉儒的“元气”说。刘歆《钟历书》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郑玄注《乾凿度》“孔子曰《易》始于太极”云:“气象未分之时,天地之所始也。”虞翻曰:“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郑玄又引《星经》曰:“太一,主气之神。”可见汉儒是训太极为元气的。现在不少同志都是据此而引申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如周振甫同志释为“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见《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页);陆侃如、牟世金同志说是“指天地混沌的时候”(见《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出版上册第5页);郭(扌晋)稀同志干脆译为“远古”(《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甘肃  相似文献   

10.
李方泽  王培 《江淮论坛》2012,(3):120-123
“克己复礼”被后世公认为是孔子对“仁”的内在涵义的一个界定。但是,究竟该如何解释“克己复礼”,却有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影响,把“克己”、“复礼”作为一个并列的联合词组来理解。朱熹的解释颠覆了传统的经典解释,是对儒家经典的“误读”,从根本上说是为其理学思想体系建构服务的,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朱熹的这种解释,既不符合原著上下文的逻辑.也偏离了孔子论“仁”的本义。通过梳理和研究各家典籍对此句的解释,方可还原和澄清“克己复礼,,的本义。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很少有注家解释。近有一书释道:“蜀地江山景色虽美,然玄宗倩伤无心观赏”,比较滑稽。其实这两句的关系,前是兴句,后是应句。问题是兴句中的“碧水”、“青山”,是纯粹写景,还是传达一种主观的悲情?如是前者,那么这“碧”和“青”,当如“春水净如僧眼碧,远山浓似佛头青”(林通《西湖》)和“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颜色字,均表达景物的美感。如是后者,那么在这“碧”“青”颜色的后面,尚积淀着一种传达离别情伤、寂寞凄苦的特定的文…  相似文献   

12.
唐诗人张继的著名绝句《枫桥夜泊》中有“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历代注家对其中“江枫”一词的解释,或为“江上的枫树”,或为“水边的枫树”,也有把“枫”字解释为“枫叶”的。最近,卢文辉同志在《“江枫”新解》中提出,以上这些解释都不符合于作者的原意,他认为“江”指“江村  相似文献   

13.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通论部分把“言”全都解释为“句首语气词”或“动词词头”。查余冠英《诗经选》,新近出版的《辞海》,杨树达的《词诠》,北大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也都是解释为助词的。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诗经》中的“言”,不全是助词,在句中的“言”有不少应解释为代词“我”,而在句首的“言”则全都应理解为代词“我”。理由如下:(一)《小雅·彤弓》:“彤弓召兮,受言藏之。”《诗经注疏》  相似文献   

14.
因教学需要重学毛主席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对“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一句,有一点新体会。“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句,诸家多解释为“好久就怀有凌云壮志,要重新攀登巍峨的井冈山”。(如吉林师大中文系《毛主席诗词讲解》一九七七年版,吉林人民出版社)对此,我有个疑问,这里的主语是谁呢?当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谦虚的品质,是举世景仰,人所共知的。毛主席会不会在词中  相似文献   

15.
朱克玲同志的《对于黑格尔“一个‘这个”的理解》一文,对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作了探索性的研究,读了颇受启发。该文不同意“一个‘这个’”包含有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看法,而认为只是“为了强调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又认为“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所论述的‘这一个’来解释恩格斯这句名言中的‘这个’”,是“不恰当的”。这在我们看来是值得商榷的。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一朱文认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第一章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第十场《惊梦》中杜丽娘和春香的合唱词“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口留)得圆”一句,用形象化的、具体可感的语言描绘阳春之时欢声啼叫、悦耳动听的莺鸣燕啭,清辞丽句,流畅易懂。但最近出版的隗芾注《元明清戏曲选》中,却将“燕语明如剪”这样解释:“‘语’字应是‘羽’的假借。形容燕子飞时羽翅象张开的剪子一样。此句写形态与下句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了倪墨炎同志的《鲁迅旧诗浅说》(以下简称《浅说》),感到作者在笺释解说鲁迅诗歌方面搜集了不少资料,做了许多工作,有些地方也确有新的见解;但有些地方的解释还是可以商榷的。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浅说》在解释原诗时,有的地方有些牵强附会,不易使人了解原诗的含义。如解说《吊卢骚》一诗头两句:“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时,作者对过去不正确的解释进行了批评,然而他提出“脱帽”是忏悔之意,不知有何根据?下一句的“盖代劣”则又说应理解  相似文献   

18.
近在《全宋词》里,读到岳甫的两首词,一首《满江红》,有些内容似写乃祖岳飞的事。另一首《水调歌头》词又与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有不少可寻的关系。过去解释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句,都认为语出“三国童谣”,如周振甫《毛主席诗词浅释》就说:“这两句表现手法的特点是活用典故,它借鉴了三国时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可是加以融化,看不出一点用典的痕迹来。”其实,倒不如说毛主席直接借鉴了岳甫的词。为了说明词题,把岳甫词抄录在下边:  相似文献   

19.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目前通行的各种注本,都把后一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成是“凡四海之内所居住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其中“率土之滨”被解释为“四海之内”,诸家均无异议。但是追本溯源,却发现这种解释颇有牵强之处。 这种解释的来源是毛《传》、郑《笺》和孔《疏》,主要是孔《疏》(见《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毛《传》:“率,循;滨,涯也。”郑《笺》:“此言……王之臣又众矣。”孔《疏》:“诗意言民之所居。民居不尽近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的思想主旨是“王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一书 ,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为杂家著作。但许多学者却认为杂家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主导思想。其实 ,杂家就是杂家 ,“王治”是《吕氏春秋》的学派宗旨 ,取各家之善、形成一个新的统治理论模式就是其理论体系。不应用另外一个学派的思想来解释《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