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是第一篇关于侵华日军在其占领区核心大城市——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全面、系统的个案调查与研究。笔者根据近几年对侵华日军在南京设立的近40家慰安所遗址、近百名知情人及其相关的中、日、韩档案、报刊史料的调查与研究,论述了侵华日军在侵占与统治南京的约8年期间,实施慰安妇制度的由来、途径与各慰安所的分布、活动情况,揭露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及其给中、韩、日妇女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侵华日军南京慰安所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南京的侵华日军近 4 0家慰安所遗址及其相关的中、日、韩档案史料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论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的由来、途径与各慰安所的分布、活动情况 ,揭露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及其给中、韩、日妇女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随即实施的大屠杀,不仅杀死了30多万中国军民,而且烧毁了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市建筑,摧毁了南京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将自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定都以来十年建设的成果几乎扫荡殆尽.本文对日军大屠杀以前南京的建设成就与社会风貌进行论述与解读,从而深切感受与深刻认识日军大屠杀对南京近代化进程的严重破坏与阻挠.日本的侵华战争的罪恶影响,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典型的事例.  相似文献   

4.
鉴于田中正明等人蓄意缩小日军在南京强奸的数目 ,以否认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规模强奸 ,进而否定南京大屠杀存在的做法 ,本文针对田中正明所用史料进行分析 ,指出田中所论是对史料的割裂、曲解和掩盖 ;对安全区内外大规模、长时间性暴力犯罪及日军建立“慰安所”问题的研究 ,便可确认日军在南京的大规模性暴力犯罪 ;认知历史应有正确的态度 ,不能出于偏私的政治目的而任意曲解和涂改历史。  相似文献   

5.
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秘密生化武器试验与战争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罪行不仅仅是大屠杀与性暴行 ,而且驻南京的日军“荣字第 16 4 4部队”秘密进行的生化武器研究、活体试验及其战争实施长达近七年之久。本文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长期被掩盖的罪行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全面的揭露批判。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六个星期内”,南京城的恐怖达到了极点。约有“20万以上”的中国被俘军民被屠杀,有“妇女二万人”被强奸,有“三分之一”的城区被烧毁。这时南京城水、电、通讯全无,尸体堆积,房屋变成瓦砾。而被日军杀剩的 20—25万平民得以不死,完全是由于有15位外国中立人士所组织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进行救援工作的结果。这是中国人民永远应该感谢的。本文本此目的,对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的救援工作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1987年的“12·13”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五十周年,为了悼念死者,激励生者,振兴中华,奋发图强,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2月5日,邀请了省、市史学界、新闻界人士近四十人进行了对五十年前日军屠杀我市同胞的遇难遗址的凭吊和座谈活动。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占领平,津,沪后,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入城后,就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杀、烧、  相似文献   

8.
日军部署及战略意图与南京大屠杀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军攻击南京的军事部署来看,日军兵分八路攻击南京,其意图显然是想占领中国的首都南京,并将中国精锐部队围歼于南京城下,彻底消灭中国军队的精锐力量。正因为如此,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即展开所谓"扫荡",大肆搜捕并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从战略角度来分析,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占领南京在政治上意义重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消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打击和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与之签订城下之约,一举彻底解决所谓的"支那事变",对日本来说则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日军进攻南京时,击沉了美国炮舰“帕奈”号,引起两国关系紧张.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方为缓和对美关系同意美使馆人员最早返回南京.美国外交官阿利森在调查日军侵入美国产业拖走中国妇女强奸的罪行时,遭到日军士兵的殴打.美国政府就“阿利森事件”向日方施加压力,驻南京日军在来自东京的命令下,向阿利森道歉,并将涉事官兵提交军法会议,事件得以解决.然而,在“阿利森事件”中,遭受侵害的中国妇女却为美日两国政府及舆论所遗忘,被提交军法会议的日军官兵的罪名也是殴打美国外交官而不是强奸中国妇女.美国政府得到了大量有关日军暴行的报告,美方的政策和行动却只限于维护本国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人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有30万以上的同胞遇难。“30万”,这一数字,不仅被郑重记录在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决书中,而且已经被赫然镌刻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墙壁上。它已成为世界人民用来声讨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以及中国人民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维护中日友好关系的生动教材。 但是,近年来,在日本却有极少数人,别有用心地在南京人口问题上大作文章,企图用一个被歪曲了的南京人口数字,来推翻30万同胞惨遭屠杀的血腥事实。日本北海道拓殖大学讲师田中正明,就曾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出所谓“质问”:“市民二十万,防卫队五万,合起来当时南京人口就是二十五万。即便一个没剩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中国的首都南京后,日本当局为了对占领区的中国人民实施有效而方便的统治,在政治上,就一次次地组织、拼凑由中国人组成的傀儡政府.本文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南京第一个伪政权"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由日军当局扶植成立的过程,及其存在约四个月期间的工作与社会功能,揭示了日本当局通过这个"过渡时期"的傀儡政府与汉奸组织,实施"以华制华"统治政策的罪恶用心.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外交关系档案揭秘:1937年秋冬的“泛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12月14日,美国驻德大使陶德在给总统罗斯福的密电中披露,日本驻德大使东乡茂德承认,日军在攻占南京之前就已杀死了50万中国平民。1938年1月25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上海总领事高斯就日军暴行的专题报告。这一报告与"广田电报"中记录的英国记者田伯烈关于日军屠杀30万平民的报道的内容完全吻合。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记录的来自加害方和第三方的消息相互印证了同一事实: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日军在以占领南京为目标的侵略行动中曾经大肆屠杀中国平民和俘虏。若将第三方档案与其他证据(电报、日记、书)连贯起来就能明晰地看到,日军从侵略中国开始就伴随着一系列的屠杀、奸淫、抢劫等残暴的反人类罪行。不仅"南京大屠杀"真实可信,而且在南京沦陷之前、之后,以及在南京周边地区,日军曾施以大量屠杀中国平民的暴行。也就是说,1937年秋冬,不但存在"南京大屠杀",而且还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泛南京大屠杀"。档案及相关记录揭示并证明,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军国主义教育就意味着与犯罪相伴,也注定了日本军人成为罪恶的战争与屠杀机器的必然。"南京大屠杀"并非孤立事件,它既不是日军犯罪的开始,也不是其暴行的结束。  相似文献   

13.
1937年 7月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实施全面战略进攻 ,日军攻占厦门、广州、香港、福州和海南岛等地后 ,实施“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战略 ,在工矿企业、农业、金融、商贸等领域实施全面的经济掠夺和统制 ,给华南地区的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二战期间日军性奴役"慰安妇"事实日渐广为人知并超出了亚洲范围,而且作为妇女人权问题被国际社会关注.联合国人权机构从1992年开始持续审议"慰安妇"问题,在"慰安妇"受害事实的认定、"慰安妇"问题的法律责任划定以及如何解决"慰安妇"问题上,形成自己的立场和见解并以此一再告诫日本政府.联合国人权机构由此成为解决"慰安妇"问题以及维护历史真相的重要参与主体.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政府一再拒绝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拒不接受解决"慰安妇"问题的建议.更有甚者,日本一些政客肆意否认强征"慰安妇"的事实,使得"慰安妇"问题的根本解决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15.
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兆奇 《社会科学》2006,13(9):5-44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有一种论调,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的审判”,日军在二次大战中的行为被歪曲丑化了;而在所有对日军的不实指控中,“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大的谎言。由于日方文献在战后遭到了大规模焚毁,而日本又有人不承认事发当时中国和西方文献的客观性,使得这一观点对海外不知情的第三者,尤其是日本民众至今仍有影响。本文通过对日本烬余的相关史料,特别是日本右翼也不得不认可的公私文献的辨析和梳理,基本廓清了日本虚构派布下的迷雾,证明以屠杀为代表的日军在南京的各种暴行,即使仅据日方文献也完全可以证明。同时,本文也概述了历史进程不同于“概念”的曲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冈村宁次的日记及回忆录中有很大的篇幅谈到了侵华日军的军风纪问题,涉及日军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处理俘虏等。在冈村宁次看来,日军官兵素养下降和得不到及时充分的补给是日军军风纪败坏的重要原因。尽管日军试图采取措施严肃军风纪,但是日军的侵略本性决定了其不可能有真正严明仁义的军风纪,因此不可能杜绝各类暴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市面繁荣,人口激增;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1937年12月这里成了日军血腥大屠杀的屠场,此后八年,又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其所扶植的汪伪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日伪统治的核心地区,因而,研究抗战时期南京的城市人口变迁和市民生活状况,对深入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中国城乡人民不屈反抗斗争的原动力,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失败的必然性,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侵华日军暴行研究概述李蓉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侵略中国、独霸中国的野心,在中国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完全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人们、持别是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对日军的强盗兽行无不义愤填膺、刻骨铬心。为着记住...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术界“慰安妇问题”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慰安妇问题”是战后遗留的问题之一。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际社会开始不断关注起“慰安妇问题”,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以“慰安妇问题”为代表的日本战争责任的追究问题以及慰安妇受害赔偿问题 ,已经成为亚洲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的进步学者们早已组织起来进行艰苦的调查 ,从各方面搜集资料 ,就“慰安妇制度”、强制的内容、公娼制度与“慰安妇制度”的关系等问题 ,出版了许多有分量的资料和调查研究报告 ,发表了许多极有见地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28日,日本天皇去塞班岛“慰灵”,向美国人、日本人、朝鲜人的慰灵碑或纪念碑致礼。其意不言自明。然而我国却有学者在电视上赞许之情难抑,称之为“多么人道”。此类学者或许因此而显得“多么人道”,但若想到这与为强盗剪径杀人越货叫好无大差异时,则此“多么人道”又变得“多么不人道”!日本的做法非自今日始,甲级战犯松井石根于1937年8月15日被任命为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指挥侵华日军从吴淞口登陆,一直打到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其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对中华民族欠下了永远偿还不清的血债。1938年3月松井复员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