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铁路厘金是晚清时期厘金制度的新样态之一,沪宁铁路厘金成为该时期铁路厘金的典型案例。沪宁铁路厘金伴随着沪宁铁路的修筑过程而发生,商货运输方式的不同,使得依附于水卡的原有厘金税政受到了扰动,进而逼迫主政者思考铁路厘金问题。其中,英国势力的参与使得该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围绕沪宁铁路厘金问题,中央与地方、清政府与外国势力之间相互交织,最终通过磋议、协商、博弈,建构了沪宁铁路厘金的实态。沪宁铁路厘金产生之后,影响了沪宁铁路自身的运营实效,成为清政府的弊政之一。 相似文献
2.
3.
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国力日衰,民族危机深重。因国内外刺激,为了挽救危机,国人主张实业救国,兴办近代职业教育,以增强国力,抵抗外敌。在多次学习西方技术实践中,清政府起了主导作用,积极制定并颁布近代意义的学制,扶持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使其得以在中国成型,并最终以制度形式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4.
台湾保卫战是中法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结束后 ,清政府对台湾在维护东南海疆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并着手在台湾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善后措施。中法战争后的清政府台湾善后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外交善后、防务善后以及内政善后。其中 ,外交善后虽无明确措辞 ,但相对独立且结束较早 ,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防务善后与内政善后 ,随着台湾的建省而被纳入台湾的建设事业当中。台湾善后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的努力 ,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6.
7.
晚清国际法输入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法主要是指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 ,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起源于欧洲 ,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 ,在国家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为各国所公认、用于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自鸦片战争起 ,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晚清帝国逐渐卷入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由此而有国际法的输入。关于中国与国际法的最早接触 ,一种说法是 ,早在明末清初 ,来华耶稣会士已经将国际法介绍到中国 ,1 648年左右 ,马丁·马提尼神甫 (即卫匡国 )曾将国际法先驱者之一、西班牙人苏阿瑞兹 (Suarez)的拉丁文著作《法律与作… 相似文献
8.
9.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晚明的社会风气,使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体现着进步意义。不过,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转型时期新的是非标准尚未建立,晚明社会风气的变异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矫枉过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11.
奕訢是晚清政治舞台上的峥嵘要角 ,他在内外政务中举步维艰 ,特别是对外的立场转变 ,代表了近代不少封建统治人物与西方殖民者交往的心路历程 ,即起初盲目虚骄 ,一旦受挫 ,就以为洋人不可战胜 ,由此在处理政务中出现了不少悲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晚清社会经济"外耗"愈益增大,导致清政府财政拮据,国力衰弱.为了遏制垄断资本的经济渗透和掠夺,晚清政府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由于国内资本短缺,而海外华侨资本增长较快,晚清政府企图以华侨资本替代和抵制西方垄断资本,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侨资的政策,鼓励华侨商人回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经济独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述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是一种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 ,力图维护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社会思潮。自道咸以降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陷入危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 ,文化保守思潮乘势崛起 ,以中体西用论为滥觞 ,经康有为的孔教活动、章太炎的国粹派而形成一个明显的思想流程。文化保守者们主张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借鉴西方文化的若干长处 ,希望以此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从而达到文化保守的目的。这一思潮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走向 ,其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些设想及其对现代化的认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文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115-119
明万历二十六年,明朝正式授予黎维潭为安南都统使,承认其在安南的合法统治,同时强迫其安插莫氏后于高平地区,使安南处于黎、莫分治状态。学界认为晚明这一政策是对安南的“双重承认”,其实晚明对安南的政策并没有脱离“一个安南”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处理对黎、莫关系以及边境骚动。 相似文献
15.
16.
略论晚清内外债的发生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近代社会后,清政府的财政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应对内外战争及国家建设,清廷发 行公债,举借外债,以解决财政危机。内外债本来应该是早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财政来源,但由于 清政府的封建性质,其筹借的内外债主要并没有用于早期现代化建设,内外债推进工业化的功能 在晚清未能得到体现,反而成为中国早期工业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晚清现代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被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晚清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军事现代化。湘军、淮军和甲午战后的新军前后相继,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的统领下,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了晚清军事现代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推动了中国早期军事现代化进程。但由于封建专制腐朽、经济困境和传统观念的制约,中国军事现代化被延误。 相似文献
18.
19.
晚清十年,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进行的与外交相关的立法,推进了近代中国的外交最高权力划分的法制化进程:谕旨设立的"新政"统汇之区"督办政务处,开始全面参与最高的外交决策,并进而形成了皇权之下的军机处、督办政务处二元外交决策机制;《钦定宪法大纲》则第一次明确的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皇帝的外交权力范围;《资政院院章》规定了资政院对外交事件的"议决"权,《内阁官制》下的外交行政权表现为皇帝主持下的内阁总理大臣与外务大臣的权力平衡,《弼德院官制》则赋予弼德院对外交事件的顾问权;《十九信条》则最终把外交决策权交给了国会。 相似文献
20.
论晚清政府招商募股活动失败的原因詹亦文招商募股是晚清政府在财政支细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军工生产,并筹集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所迫切需要的资金,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招徕社会资金的尝试。通过招商募股,清政府建立了一批近代新式企业,其中较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