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方理解论的冲突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各派哲学始终关注理解问题,并建立了各种理解论。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解论和当代流行的人文理解论,是西方哲学两种主要的理解论模式。科学理解论从科学认知出发,在主客关系中片面追求客体性;人文理解论从人际理解出发,在主体间关系中片面追求主体性。二者都未能全面地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基本关系和基本属性,在尖锐对立中陷入了理论困境。只有从马克思实践论世界观出发,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在实践的主客关系与主体间关系、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中,才能建立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新哲学理解论──实践理解论,进而从根本上超越西方哲学理解论。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虽然是国内哲学论述中经常谈论的话题,但大多只是将科学的进展作为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一般性的历史背景谈及,而很少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从而也就往往缺乏关于此一关系对于理解西方哲学的重大意义的足够认识。但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却绝非只是一种模糊的背景性关联,而是一种有着极为深刻的学理上的内在关联。本文意欲探讨的便是这一关联的一个范例:近代科学与近代主客体辩证法的内在关联。笔者试图通过探讨表明,近代哲学中的主客体辩证法正是针对近代科学世界的问题而提出的,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现代实践哲学要想超越这种主客体辩证法,首先便必须在理论上超越这一近代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全面的。不同于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发生了三大转向:一是科学化转向。近代科学和哲学分离,近代科学获得巨大进步,哲学模仿科学,追求成为严格的科学,导致哲学不再主要关注给人生提供价值和意义;二是政治化转向。哲学和政治的结合导致哲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哲学化。哲学政治化导致哲学变为意识形态,政治哲学化导致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和享乐化;三是历史化转向。近代西方哲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哲学被看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而不能脱离历史时代,结果哲学陷入了历史主义的洞穴。认识近代西方哲学的“三大转向”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明确提出自己在哲学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有康德和杜威。康德的革命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对笛卡儿以来的自我(主体)中心论作了重要改革,使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获得了一种较完备的形态。杜威的主要贡献则在于总结了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哲学,揭示了认识论转向后形成的康德等近代哲学的片面性,明确反对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代之以自我与环境、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等的相互作用为中心;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人的经验、生活、行动或者说实践,在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杜威由此明确地论证了西方哲学的实践的转向,比康德的革命具有更为进步的意义。杜威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但二者在阶级基础和理论形态上存在原则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深入 ,近代西方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包括分期问题 )上升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事实上 ,不厘清这一关系 ,许多理论问题都无法得到说明。本文不赞成引入外在因素对哲学发展进行分期 ,提出分期的依据应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还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模式 :片面肯定近代西方哲学、否定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解模式 ,和片面肯定当代西方哲学、否定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模式 ,强调要在重视历史性的基础上对近代西方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并就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郑海侠 《兰州学刊》2004,42(3):63-65
当今,日益恶化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学者们将问题归结为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理论及建立其上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传统.本文通过哲学史的解读认为,问题的核心并非在于单纯的"理性"和"主体",并非是"主体理性",而是"理性主体",即对人的抽象化理解.但西方现当代哲学却未能突破这一理论悖论,而马克思以"实践"为核心,将社会实践归结为主体(人)的本质,建立起的"实践主体"哲学突破了"理性主体",从而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是一场深刻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大于当时的政治、宗教改革,虽然它作用的方式比政治、宗教改革要平和得多。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从根本上动摇和改变了西方哲学界。从此,哲学低下了高贵的头,科学主义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立场。这是哲学的一大变革与进步。中国哲学迄今尚未发生这样的变革与进步。当前哲学“贫困”的出路就在于用科学的精神进行改造。(一)要用科学精神改造中国哲学界,首先必须了解近代科学的产生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转型过程中对"科学性"与科学精神的重视可溯至西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思潮。西方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知识哲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本土化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学术土壤里与之相应的传统思想资源。本文选取现代"新儒家"学术群体中具有西方理性主义特征之思想为主体,旨在探索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中理性主义的形态。尽管受到西方哲学,尤其启蒙时期以来的德国哲学影响,西学东渐的接受范式仅仅为新儒家构建理性主义思想提供了框架。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的以道德实践为最后的"德"与"智"——德性与智性——取代了西方狭义理性主义范畴对立于外部经验的内在"理性",成为中国当代理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现代新儒家注重西方哲学的抽象思维和科学精神,将西方理性主义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思维模式中进行重构,以实现传统儒学道德观和知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思想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存在着主体,l生思想的萌芽.近代西方认知主体哲学经历了由笛卡尔的自我意识论到康德的先验意识论、再到黑格尔的实体主体论的历史演变过程.马克思通过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史上关于主体性思想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对近代西方认知主体哲学的扬弃.解决了长期困扰西方哲学的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和分裂的难题,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实践性主体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古代到近代 ,西方哲学都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哲学与科学都是因果性的知识形态 ,即以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知识。哲学当然是科学这是西方人的素朴的信念。休谟否定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使科学的哲学如何可能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黑格尔站在传统哲学立场上 ,从思辨的理性出发 ,建立起科学的哲学 ,在黑格尔那里 ,哲学不仅“当然是科学” ,也“必然是科学”。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在传统哲学中的嬗变促使我们对哲学与科学及其关系重新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古今西方哲学家对于“存在”范畴的不同表述 ,揭示了“存在”这个西方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关于“存在”的科学定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内涵仍将会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哲学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其他重要范畴一样,“他者”亦是通过指涉整个西方文明的存在论基础和认识论机制而开启一种新的哲学视域的。无论他者问题的形成具有何种起源、它的演化遵循着何种路径,其核心都是围绕主体问题展开的,正是这一原因,它能够作为一个基本形而上学问题出现,并在反主体中心论、反欧洲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话语中广泛使用。在本文中,我通过齐泽克这个个案来展示他者问题可能的理论境界。就此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当今的批判理论是否可能通过充分动员西方思想资源(这些资源大都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不相…  相似文献   

13.
关于“和而不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即协调、和谐,本文题中“和而不同”之“和”就取此义,即我们要谈的是和谐问题。就近代以来西方已经有过诸多关于和谐的理论,其中经济理论、政治理论上的居多,我们要谈清楚和谐问题离不开对这些理论的理解,然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想从哲学的视角去探究一下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对于和谐的理解,(并侧重于西方哲学和谐问题的探讨)以找到和谐问题最本源的根基,并对中西哲学中关于和谐的理解试作一个基本的比较,以期明示二者在核心问题、追求途径等方面的不同。篇幅、水平有限,必有不足之处,求教于方家。一、西方哲学中“和谐”问题的发展演变(一…  相似文献   

14.
合理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否定性评价 ,关键在于一是要具体分析这些评价的缘由和本来意义 ,避免将之普遍化和绝对化 ;二是正确认识 1 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及相应哲学意识形态发展的新的特殊情况。只有对这一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以往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简单否定态度 ,与时俱进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贾红莲 《江汉论坛》2003,2(9):64-69
自19世纪中叶,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发生了近代转型。传统哲学范式近代转型的基本路向有三个:一是今古文经学之争,二是“中体西用”之说的萌芽揭开了中西方哲学此消彼长的序幕,三是新的社会进步思潮相继出现,并与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相颉颃。中国哲学史上这种哲学范式的近代转型的完成应该说是完整的。通过转型,传统哲学丧失了它的主体地位,经学、理学渐成为历史性的概念,由主题变为背景,它的存在退隐到思想界的边缘。而西方哲学的观念、问题、方法和典范逐一进入到学术话语的中心地位。通过近代在哲学范式上的启蒙、反省和清理,既带来了传统哲学的部分解构,也促成了新的哲学范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从一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先进的思想家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他们向西方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当然可以说,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如果追溯一下两个口号的哲学根源,则可以归结为学习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客思维方式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主体性哲学①。科学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民主就是反对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以及各种变相的封建压迫,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重视主体与客体、我与非我的区分,不重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近代具体科学出现以来,具体科学的影响日益渗透到人类思想和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西方哲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不能不深深地烙上这种时代的印记。从一开始,面对具体科学一日千里的加速性发展,西方哲学便不可避免地陷入窘境之中,如海德格尔深刻指出的:“从那时起,‘哲学’经常处于窘境,无法在‘诸科学’面前为它自己的存在自圆其说”(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信”),因此,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场哲学危机的结果,这场危机的核心,就是哲学首先要在“诸科学”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理由。当具体科学取代了…  相似文献   

18.
康德开创了主体论思维和研究方式,建构了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康德实践哲学以自由为核心,将主体性问题研究由认识论提升到主体论的高度,使之由纯粹的认识问题升华为道德实践问题,展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广阔领域和深刻内涵。康德实践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它的局限则暗示人们,建构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运用实践论思维方式,是建立合理形态的实践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张传开 《学术界》2004,(3):193-201
从社会根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理论来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 ,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 ,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答时代课题 ,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 ,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 ,并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 ,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转型和超越。固然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等同起来 ,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 ,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式的"心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构成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第一原则",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一系列二元区分的基础.笛卡儿式的心灵概念继承了希腊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在德国哲学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被杜威祛魅;而与之相关又很不相同的以感觉为本质的英国式心灵则被塞拉斯、维特根斯坦所摧毁.祛魅后的"心灵"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被看作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意义系统,失去它"第一原则"的地位;要么被当作一种多余的累赘,从哲学中剔除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