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我国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刑法司法解释应有溯及力,以及溯及力存在的各种情况。还就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在司法实践中的几种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刑事既判力与刑法溯及力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既判力作为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以诉讼效率和人权保障为基本价值追求;而刑法溯及力作为刑法学的一个范畴,其追求的价值目标为人权保障的极大化。二者的价值目标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冲突。在刑事一体化的观念指引下,我国的刑法溯及力规定应以与刑事既判力原则相协调为基础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空白刑法 ,是相对完备刑法而言的。后者是指刑法对犯罪的构成要件与法定刑均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空白刑法 ,则是指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法定刑 ,而将犯罪构成要件的一部或全部委诸其他法律或命令之情况。刑法条文中“违反××法规”的表述 ,即为空白刑法的表现。在空白刑法中 ,所指明参照的法律、法规 ,由于对犯罪构成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因而称为补充规范。① 如刑法第 3 3 2条 :“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 ,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并处或单处罚金” ,本条规定了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法定刑与部分的…  相似文献   

4.
赵阿华 《学术论坛》2007,3(2):34-37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与学生生活脱节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要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文章从生活德育的理论依据、优势分析、实践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丰富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为生活德育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层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象性犯罪之后,刑法中的平等就不能固守"凡具有脸孔者一律平等"的立场,而是需要引入一种弱势平等观念,即从社会正义出发,给社会弱者以更多的法律保护,给社会强者以更多的法律限制。立基于弱势平等,刑法应该正视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象性犯罪,并分别针对强者为谋取利益针对弱者的犯罪和弱者为维护自己利益而针对强者的犯罪,形成一种"重强、轻弱"的罪刑结构。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意义本质的认识虽尚未完全取得一致,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愈来愈多的意义理论家不再将意义看作某种实体,而是倾向于将意义看作某种关系。国内外一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指导从事语言哲学研究的学者更是如此。意义关系说无疑是对意义实体说的根本性超越。然而,仅仅将意义看作一种关系并不足以摆脱意义理论中的形而上学窠臼。若要彻底克服已往意义理论中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与其将意义看作一种关系,毋宁将之规定为建基于人类实践活动的诸种关系的复合体,即将意义理解为主—客—主交往活动框架中以语言为中…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6-20
法不溯及既往是指法律不得适用于其施行前发生的行为或事件,从而改变该行为和事件依据旧法所取得的法律效果。这是一项古老的法治原则,为多数国家所遵循。在党内法规建设中坚持这一原则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利于党内法规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和促进法规的严格执行。同时,它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也具有积极价值,有利于保护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更好地挽救犯错误的同志,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有利于维护党内团结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对林彪、“四人帮”歪曲篡改了的理论进行了拨乱反正,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全面地认真地进行了纠正,并根据建国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  相似文献   

9.
新刑法与并合主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首先分析了刑罚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报应刑论 )、相对主义 (目的刑论 )与并合主义的内涵 ,指出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的分歧不在于刑罚目的 ,而在于刑罚正当化的根据 ,提出并合主义是理想的刑罚观念 ;其次论证新刑法采取了并合主义 ,认为这样有利于同时保护个人与社会利益 ,有利于适当处理刑罚积极主义与消极主义的关系 ,有利于协调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原则 ,有利于使刑罚整体程度适中 ;接着根据并合主义的理念提出刑罚与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的具体要求 ,主张量刑时不宜过于重视一般预防的需要 ;最后联系中国国情与公民的一般价值观念 ,根据刑罚的本质 ,指出我国目前的刑罚虽然不宜过于严厉 ,但也不能盲目地推崇轻刑化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践行实质刑法三部曲的理念,必须对其整体思维加以分析.面对刑法规范中成文或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尤其是后者)需要补充解释的情形,应基于古典法哲学的理性主义以及经典罪刑法定原则的处罚值得处罚的行为之实质侧面,建立以客观构成要件违法性与主观构成要件有责性的实质二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同时,对刑法规范予以实质解释,并以此避免“无罪之罚”现象的出现,通过形式入罪和实质出罪,建构形式上“有罪不一定罚”的出罪通道,从而充分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同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之一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才能成为实践的指南 ,达到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新刑法在河南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职务犯罪的判定难点,经济犯罪案件操作的难点,惩治单位犯罪的难点以及普遍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现象,进行了剖析,并从立法、执法、法律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因,就立法缺陷,司法完善,加强监督力度,追求司法公正提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交环境在冷战后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和时代主题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理论,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以求"同"、求"和"的原则精神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外交展示出从未有过的成熟和自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重要目标”相提并论,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所进行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而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进行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换。整个过程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自然与社会交错地运动着,这就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提供基础。 早在1844年,马克思已经开始探索,在人类的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是以异化的形式)和工程的方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的自然界,从而,历史本身是自然界产生人类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组成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象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人本身是自然科学的直接的对象,自然界是关于人的科学的直接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并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运动统称为新公共管理。这场运动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诞生了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取代了传统官僚制。当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面临行政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巨任务。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为我国行政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全面把握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理性认识其内在缺陷,结合我国特殊背景吸收其合理因素,对于推进我国行政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三大新视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 90年代以来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形成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背景下 ,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三大新视点 :知识管理 ,企业再造 ,战略管理。从我国企业的现实出发 ,探讨了这三大新视点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刑法学界并没有认真对待刑法解释限度之理论问题。对于刑法解释限度理论中关联概念的探讨和运用还仅仅停留在抽象性、模糊性的权利话语或道德话语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对刑法解释限度的论证力和合理性,同时也是导致刑法解释限度理论混乱的根本原因。鉴于此,为了深入地厘清解释限度不同理论之关系,有必要对解释限度理论之关联概念进行本源意义上之探究。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儒释道向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传统儒学因与政治结盟而成为“正统”。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先秦至东汉末年为第一期,宋明理学为第二期,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五四”之后,儒学由政治的附庸而成为制度的殉葬品,同...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1999年6月至9月,我们就吉林省社会经济关系新变化与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即是笔者以此次调研为基础,对目前在社会经济关系新变化的情况下,对如何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