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段玉裁诗“合韵”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玉裁“合韵”是对韵脚字异部现象的概括,后人把合韵当成异部“音近押韵”是误解.“音近”并非合韵的必然条件.合韵的本质是本来押韵的一组字在古音系统中异部,表现在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不是其在系统中的读音.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其在古音系统中之本音不一致是韵文作者所为,相对于古音系统中之本音而言是一种“通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赞同样态指示词“么”和复数词尾“们”同源于“物”的假设。但认为“物”词义虚化的同时,读音也发生弱化。“弥——每——们”等用字的变换反映了描述轻声音节的习惯的差异。语法形式的用字不同于重读实词用字,不能据韵书音切判定读音。语法形式用字的变换不反映历史音变,不宜用叠置式音变解释。近现代汉语的“么”“们”在方言口语里常读成一个鼻音。注音可写作·m。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诸葛亮与五丈原》(刘宏岐著,三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发现109—112页罗列了五丈原得名的四种说法后指出“四种说法只能作为参考,各有疑问”。其中110页谈到“五丈原”就是“五状原”即第三种说法时,引述持该种看法者的立论理由是:至于“五丈原”的“丈”字,因为在关中西部方言里一直将“丈”和“状”不分,都读作“zhang”,读音相同。这种将韵头“u”丢失的现象是关中西部方言中一种普遍现象,是古代汉语语音的遗存。就因为“丈”“状”读音相同,因而古人在书写时将“状”写作“丈”也就有可能。读了持第三种说法者关…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印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是目前流行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版本(至一九八五年,该书发行量已近四十万册,在纯学术著作中,这种发行量是罕见的)。由于许慎时代采用的是“读若”、“直音”之类的注音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说文》各字的正确读音,所以,宋代徐铉在校勘整理《说文解字》时,依据当时的韵书,给《说文》的每个字加注了反切,这样就使人们在阅读《说文》时,能够根据反切比较准确地切出各字的读音。但由于校勘等方面的原因,大徐本仍存在着一些错误;又由于现在印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是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了”从开始只能跟延续性情状的动词组合到能够和终结性情状、静态性情状的动词组合的过程,就是“了”语法化程度逐步增强的过程。“了”的语法化在语义和读音两方面都体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征,在方言里,“了”语法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读音形式,一般情况下,语法化程度越高,其读音形式越简单。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8,(5):127-131
薄荷片推荐;有人从斐济回来后便兴奋地说:“在斐济的海里可以徒手抓鱼。”事实正是如此.在斐济通透的海水里你用手完全可以抓到五颜六色的鱼.它们会以为你是同类而在你身边游弋.那种与鱼儿亲密无间的感觉.绝对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7.
东北方言词“猫”和“尥蹶子”在普通话里都有相同的形式。比如“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mao①哺乳动物。③躲藏。“尥蹶子”解释为;liaojue·zi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它们在普通话里的意义在东北方言中也普遍地使用着。比如:(1)现在城里的猫已经不抓耗子了。(2)这头骡子前天蹶子踢伤了一个人。上两例中的“猫”和“蹶子”,无论在普通话里,还是在东北方言里,它们的声音、意义和用法都是相同的。但除这种相同之外,它们在东北方言里还有其特殊用法。我们试作分析。“猫”在东北方言里也是动词,它的意…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本《六音字典》里有着丰富的“土音”材料,反映了20世纪末福建闽北方言方言的底层.全文可分五部分:一、土音与文读音字音节“某同而某、某不同者”;二、土音与文读音音节“某、某同而某不同者”;三、土音与文读音音节“某、某、某均不同者”;四、只有土音字,无文读音对应者;五、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延边,以“图们”命名的有图们市和图们江。图们市在本世纪20年代之前仅有10户人家,汉族称它为“下甸子”,朝鲜族则称它为“灰幕涧”,后因依傍图们江才称为图们。图们江则是中朝两国的天然界河。 图们的“图”字在今天延边人的汉语口语里并不读为tú,而一般则读tǔ。 “图”字读为上声调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我们这里认定它是一种特殊的地名读音。这种特殊的语音现象表面看来是方音上的差异,其实则不然,在这个特殊的语音层背后潜藏着较  相似文献   

10.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希望过一个健康、祥和、平安的春节,是每一个人的心愿。当我们正在期待着春节的到来,盼望着在那几天的长假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时,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节了,它们的苦恼是什么?它们在倾诉着什么?让我们来仔细聆听吧!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电子鱼缸里,一群群鲜红的“金鱼”摇曳着轻纱般的尾巴嬉戏游弋,一群群艳丽动人、五光十色的“热带鱼”穿游在翠绿的“水草”之间……不时,鱼缸中还泛起串串珍珠般的“水泡”,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然而,您可曾料到,这种鱼缸里既没有鱼,  相似文献   

12.
《金史》“合里宾忒”为千户名,在上京胡里改路北边界内,距路治一千五百里.因其名称与今哈尔滨相似因而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过去只是考证其地理位置,对“合里宾忒的语源、语词结构、读音及其语义尚未展开研究.近多年来随着对哈尔滨地名探讨的展开和深入,“合里宾忒”便成为目前争议的一个问题.兹就与“合里宾忒”语义相关的问题,讲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轻声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评判难点之一。测试员在评判时,要把握普通话轻声词的范畴;掌握轻声读音失误类型及评判原则;根据是否具有辨义作用,区分对待“朗读”、“说话”中轻声读音错误的扣分归属。  相似文献   

14.
华岗在他的“著作”和“大报告”里,时常引用一些生物学中的事实和理论,来显耀他的“学识渊博”。然而由於华岗对於生物学根本知道得太少,笑话也就时常出现了。现在举几个例子来看: 在华岗著的“社会发展史纲”(增订本)里,讲到“生物的起源”一节里,提出了古生代的“斜叶树”,第三纪的“尖叶树”。这两类植物在植物学名词字典里是找不到的。如果想知道它们是些什么植物,首先需要假设是华岗抄错了;在这种假设的条件下,“斜叶树”可能是“楔叶蕨”,而“尖  相似文献   

15.
<正> 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词类活用,意义略有变化。如动词的活用:(1)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2)父子死余矣。(《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例(1)“活”、例(2)“死”,表示的意义和平常用法不同。“活”是“使……活”的意思,“活之(项伯)”即“使之(项伯)活”;“死”是“为……死”的意思,“死余”即“为余死”。“活”的这种用法,一般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死”的这种用法,一般称为动词的“为动用法”①。  相似文献   

16.
    
北方的隆冬,河面上结着厚厚的冰。鱼在冰层下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晒不到温暖的阳光,它们在黑暗的世界里郁闷极了。一天,一群无所事事的鱼突然听到冰层上面传来“咚咚”的声音,它们都好奇地停下来,静静地听着。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通假字     
关于“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说的只是一种情况,即本来没有正字,一开始就借用某一个字。如本义为燃烧的“然”,假借为代词。《论语·宪问》:“古之人皆然。”本义是竹器的“匪”,假借为否定词。《诗经·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关于这类“本无其字”的假借,我不打算多谈。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本有其字的假借。这种假借的特点是:本来就有一个正字(或叫本字),书写时却借用另一个与之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下面提到的通假字,指的只是这一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于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4月下旬,在河西走廊与国民党之马步芳、马步青部浴血苦战半年,究竟消灭了多少马家军,迄无确切统计。近读青海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血染河諻》一书,略有所知.1937年6月1日,国民党骑五师师长马步青在“青海省各界追悼剿匪阵亡将士大会”上的祭文中说:“阵亡之数,七千有奇”。新二军军长、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马步芳,在1938年元旦讲话《代理省政之过去与现在》一文中,在与西路军作战中“阵亡将士,共三千余人”。那么,马家军究竟“亡”了多少呢?若将马步芳和马步青所说数字简单相加,会以为共亡一万余人。我以为这种简单相加是不妥的。因为马步青所说的“阵亡之数,七千有奇”,是在“青海省各界追悼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美学观,到底是怎样的,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我是不大同意把孔子的美学观完全说成是“约之以礼”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总觉得这种说法缺乏足够的根据,不大令人信服。我想就孔子“仁为美”说,对他的美学观做一个考察。一孔子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在《论语》里。《论语》是一部孔子和他的弟子谈话记录,主要讲的是政治、道德和哲学方面的问题,讲美学问题的不多。据考察,提到“美”这个词的,大约十几处,接近给“美”这个概念下定义,算作美学命题的,只有“先王之道,斯为美”(《学而》)和“里仁为美”(《里仁》)。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汉藏对音材料以及西夏文与汉文的对音材料,对分布在陕甘宁地区的“拓”姓的读音进行探析,认为“拓”姓是由党项拓跋部族的复姓“拓跋”简化而来,“拓”作为特殊姓氏以及封闭类词,其方言中的读音滞后于与它相同音韵地位的“托”,保留了12世纪末西北方音中的读音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