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苏轼的四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苏轼的四六文尹占华一四六文在宋代文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中,如科学考试、政府公文、交际书启等,仍然通行四六。但经中唐与北宋时期的两次古文运动之后,四六文接受了散文的影响,宋代作家在作四六文时,以古文的气势行文,加添古文的长句,...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文章理论体系及其美学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在欧阳修的奖擢下跃入文坛,正是北宋古文运动将要取得实绩之时,而这个实绩之主要体现应该说就是苏轼的文章写作和文章理论批评,正是苏轼为北宋古文运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苏轼的时代已经是古文的时代,骄文的违反辞达,仅剩下一点未珍之余风,而古文的违反辞达,则有“求深”、“务奇”两种弊端,成为新的“时文”,可称之为“古体时文”。所以,革除这一新的文弊,便成为当时文章批评的主要任务之一。苏轼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他的文章写作和理论批评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针对唐代古文运动以来倡导古文者在观念主张…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散文传统源远流长,但作为针对骈文偏弊而兴起的古文运动,则开始于李唐而完成于北宋。北宋古文运动的盟主是被称为宋代韩愈的欧阳修。但最后完成古文运动,并以宏富精湛的创作,显示了这一运动的最高实绩者,则是欧公门生苏轼。欧阳修不愧是热心奖掖后进而又极有眼力的文坛宗师。他初见苏文即预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下。”(《诚斋诗话》)后来同儿子欧阳棐论文,谈到苏轼,又说:“三十年后,世上更不道著我也。”(《曲洧旧闻》)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这曾为一切通人所深信的历史发展辩证法,果然体现于欧门弟子东坡之  相似文献   

4.
宋娟 《北方论丛》2005,(2):62-65
古文运动与科举制度的出现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唐代古文家对科举考试中的时文多有批评,但实际上古文家与科举考试有着相违与相依的双重关系.从宋代起古文渐渐在科举考试中发挥作用,"唐宋八大家"的出现正反映着古文与科举的这种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代革除弊政的志士、振兴文运的宗师欧阳修,既反对“剽剥故事,雕刻破碎”的西昆体骈文和“险怪奇涩”的“太学体”,又汲取了宋初以来古文家写作的失败经验,从而把建立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他开创了一代文风,使宋代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独霸文坛六百余年的历史,并且纠正了韩愈的主要继承者李翱把古文降为谈道论性的工具的倾向,这是他对中国散文史的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诸多论者只简单强调历史上的骈散之争,其实骈文大家陆贽对唐宋古文大家的散文有着巨大的影响。陆贽是韩愈的座师,而韩愈是最早给陆贽立传的作家;陆贽任宰相后,方使屡试不第的柳宗元如愿以偿,陆贽的为人、为文对柳宗元影响巨大,陆贽遭贬,柳宗元愤然撰文抨击时政;苏轼把宋代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与陆贽、韩愈、司马迁相提并论,认为欧阳修“论事似陆贽”,自称年轻时即好“陆贽书”,“私所钦慕者,独陆宣公一人”,为文为政多承陆贽。可见,陆贽与古文大家们均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兼容的气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宋人选唐宋文选本选录唐宋作家之散文数量进行排比分析,得出宋人心目中的唐宋八大家,他们是苏轼、欧阳修、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司马光、张耒。八大家的诞生,各有其具体原因,且与宋代古文、理学同源共存的特定学术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诗歌、散文、词、赋、书法、绘画,样样都有出色的成就,不愧为一代大家。历史上,象他这样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并不太多。在散文方面,苏轼和当时一些先进的散文家一道,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继承和发扬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优良传统,对于促  相似文献   

9.
东坡教坊词与宋代宫廷演剧考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坊词是宋代文人参与宫廷宴乐活动的特殊产物。本文就苏轼教坊词的创作背景与结构体制展开论述 ,考定苏轼某些教坊词的创作时间 ,并以苏轼教坊词为引子 ,结合相关材料 ,考察宋代宫廷乐舞与杂剧的演出体制 ,澄清王国维、周贻白等学者对宋代宫廷乐舞、杂剧的一些误解。附带论述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人与杂剧艺术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王安石的散文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王安石的散文美学思想吴小林在欧阳修所倡导的宋代新古文运动中,王安石是重要骨干之一。在风云变幻的北宋政治舞台上,王安石是卓越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散文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表现出作为政治家兼古文家的鲜明特点。在功利与审美的关系问题上,他具有突出散文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与韩愈的“古文”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古文”一词,涵义有三:一指古代的文字,如甲骨文、蝌蚪文、钟鼎文、籀文、篆文等。一指古代的文章,如三代两汉之书,屈、宋、扬、马之作;广泛而言,凡非现代、当代的作品,都可称为古文。一指韩、柳所倡导的文体,是“弃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于六经两汉,从而名焉者也。” 唐宋古文运动,韩愈是拓荒者,欧阳修是建业者。韩愈在唐代提倡古文运动的时候,大声疾呼,召收后学,结果受到群众的“笑侮”、“聚骂”、“指目牵引”、视之为“狂人”。因此,他提倡古文,在当时没有真正的成功,但留下深远的影响。欧阳修在宋代提倡古文运动,既有柳开、姚铉、穆修等作先驱,复有尹洙、苏舜钦、苏舜元、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友生为羽翼,加上位高名重,诗赋文词皆有杰出成就,故提倡古文,一呼百应,成绩斐然,凌轹千古。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108-113
由于宋代科举考试对诗赋的贬抑及诗人自身欲寻求诗歌艺术的突破等原因,一部分宋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随性而抒发,表现之一就是诗歌的题目相当冗长。但由于传播的便利性原则的规律使然,这些长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诗歌在当时和后世的接受有不利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宋诗的印象。苏轼就是这些喜用长题的宋代诗人中的典型代表,尽管诗歌长题是苏轼"以文为诗"的一种艺术拓殖,但长题还是对这部分诗歌传播接受的不利影响甚大;尽管如此,从在宋代及之后的元明清的苏轼诗歌接受过程来看,苏轼诗歌也在不同的声音中成就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宋代咏茶诗蔚为大观,苏轼直接歌咏茶道茶艺以及间接提及荼事的诗作共有六十余篇.这些诗作多角度地将日常茶事描摹与诗人的生命书写融于一体,客观再现了苏轼乐道茶事、以茶会友、赋荼唱和的文士风流,呈现了在佛教思想流行的时代背景下苏轼与禅僧以茶为触媒参悟机理的文化交往.同时诗歌还以托茶言志的方式折射出苏轼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骨鲠刚直人格的推崇,并且将他在困顿窘迫的境遇中借茶雅心、旷达自适的情感体悟彰显无余.苏轼咏茶诗典型地凸显荼这一现实物事在宋代文学创作和宋型文化建构中的积极作用,见微知著地反映了茶与宋代文人的紧密联系,对于真实揭示苏轼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亦具有积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柳在文章学史上的地位,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柳宗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远不及韩;成复旺等的《中国文学理论史》认为,柳宗元的文学理论进步性较韩更强一些,丰富性略逊于韩,无论在当世还是后世,他没有获得韩愈那样的声誉和影响。这种评价对柳宗元的文章理论的成就估计不足,他的文章理论与韩愈一样,在唐代古文运动中起到了领袖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宋代的古文运动。 古文论:兴西汉文章 柳宗元虽不象韩愈那样有明确的古文概念,但他的古文观念很明确:“贞元间,文章特盛。本之三代,浃于汉氏,与之相准。”①他的古文符…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引入布迪厄符号权力的概念 ,从分析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入手 ,重新讨论了中唐古文运动兴衰的原因。作者认为 ,作为一种不自觉的策略 ,古文运动的初衷是借助于对文学的重新命名 ,来实现山东士族特有的符号资本即经术节义 ,并进而谋求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但由于诗赋取士制度的影响 ,当古文运动获得得到体制保证的形式上的符号权力时 ,它却失去了其原有的符号资本 ,从而最终导致了它的夭折。直到权力场的阶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宋代 ,中唐古文运动所追求的符号权力才伴随着科举考试的重大变革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柳文无论在唐代还是宋代都已经被世人提到了一个备受推崇的地位,尤其是有宋一代,穆修、柳开等北宋初期倡导古文运动的文人将柳宗元与韩愈并提,是对柳文评价的一大进步。整个宋代对于柳文艺术特色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清泠如泉的意境、峭拔凌厉的语言以及奥僻艰涩的风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楼兰 《兰州学刊》2007,(9):207-208,200
文章穷尽性地对<广韵>中216条"古文"术语进行了梳理分析,考察了这些古文的来源以及字际关系.从中发现,<广韵>中的"古文",很可能是指出现早于宋代并在当时已经不使用的文字,它们与正体构成异构、异写、假借等关系.它继承了<说文>"古文"术语的概念,但又有着自己的收字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宋代古文运动是一次成功的以儒家思想为归旨的变骈为散的文体改革运动,这是在北宋中期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里进行的改革斗争中,唯一取得了最后胜利的。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当然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准备谈一个历来未被看重或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9.
韵散对偶范畴制约着骈散对偶范畴。在此思维模式中考察骈文与欧阳修散文创作之关系,能更为真切地了解欧阳修的文学造诣和宋代的古文运动的奥秘。骈文是散文的一个亚文类,在特定的环境下骈文能向散文回归。经过欧阳修等人的努力,这一回归在宋代较为彻底地实现了。从单篇文章的创作总量看,欧阳修的骈文远多于古文。欧阳修是伟大的解构主义者,他以长对仗句改造了骈文,将它发展为宋四六。欧阳修的古文乃以其骈文功夫锤炼而成就。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欧阳修是散文赋的文类开创者,其赋作不多,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散文的辩证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20.
宋初文风与王禹偁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入宋以来,王禹称是首先对风行宋初文坛的颓靡文风进行讨伐的一位作家。围绕着“革弊复古”的宗旨,他提出了“宗经传道”的进步理论主张,为后来欧阳修、曾巩、苏轼等人的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一) 如同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也是沿着一条曲折的轨迹。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给予了有力的冲击。但是,由于古文运动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致使唐代一直流行着的骈体文在晚唐五代再度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