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清玄“禅思散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坛上,间或有以佛学、掸宗为题材或是渗透有佛教色彩的作品,但也不多见。不过.在海峡彼岸.台湾作家林清玄却在近十年来全面、系统地以佛教作为主导思想进行文学创作,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林清玄,台湾高雄旗山人,1953年出生。六十年代末开始任记者、编辑,后来专业从事写作,写过散文、小说、诗歌、剧本、报导文学、评论等。在25年的写作生涯中,已出版作品集八十部,平均每年出书三部以上,作品曾多次获得时报文学奖、中山文艺奖、金鼎奖、吴官芹散文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等数十次奖项、他还担任台湾多种文学奖的…  相似文献   

2.
谈论福建散文,今日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将意武列为创作的一员主将.盖因新时期以来,章武接连推出了《海峡女神》、《处女湖》、《仲夏夜之梦》等散文集,近期又创作了访日系列与大西北系列等一大批境阔意新、清丽隽水的散文作品,初步奠定了其作为一个散文家在当代文坛应有的文学地位.然而,如果仅仅以作品篇目的繁多来检视章武散文之所以越来越备受文坛往目的原因.只能算是皮相的一瞥.章武的散文创作从“通篇都来是新闻通讯”(1)蜕变为“真正的散文”(2)这一现象的本身,也即召武散文创作的自我超越过程,理应才是评论界深入探讨的视…  相似文献   

3.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琦君自选集》等十多本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说集《菁姐》、《百合羹》、《缮校室八小时》、《七月的哀伤》、《钱塘江畔》等多种。比之小说,散文的结集出版的多,成就也大。她多次在台湾获散文创作奖,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作品曾被译为英、朝、日文,在美、英、日、南朝鲜及印度的读者文摘和报纸副刊上刊登,也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  相似文献   

4.
王本朝 《河北学刊》2002,22(6):98-102
张晓风是汉语文学里很有个性风格的散文家 ,她延续了汉语文学的人文性与诗性写作之路。本文主要探讨了她的思想和散文创作与基督教的复杂联系 ,认为张晓风立足于个人的精神立场 ,既表现了鲜明的“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又蕴涵有“基督徒”的悲悯情怀 ,在自然与历史、自我与神性之间消融了汉语文化和基督教的矛盾 ,实现了文学与人生的诗性言说和神性关怀的汇通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创作与理论同步发展。一些在散文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提出各自的散文理论主张,是构成这种“同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坛巨星丁玲,其优秀散文家地位早巳确认,对其散文作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但对她在进行散文艺术创作的同时发表的大量理论见解,学术界却是重视不够的。鉴于此,本文试联系中国现当代散文名家的理论观点,对丁玲散文理论主张的独特性及其价值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 郭枫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他始终是把散文当作“美文”来写的。从《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到现代散文,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美文”传统。“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散文,倡导者冠以“美文”的称谓,明确要求以缜密、漂亮的全新范式,在思想和艺术上超越古典散文,以显示新文学对旧文学的革命性示威。一代又一代的散文家作出了他们的历史性贡献。然而数十年间,自觉地把散文当成“美文”或者“诗”来写的散文家是少数人,而在语言上苦用诗心并见创造的更不多见。郭枫却是执意地在语言上苦下功夫,使之成为“美文”,在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散文,论述颇多,各有千秋,也尽显风采。郁达夫的归结就很有见地,他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指出:散文或散文家之深情远旨,在于贴近“散文之心”。在笔者看来,这里有两种内涵,一是散文的主旨或主题所在,二是散文乃散文家的心性折射。如此,散文史就不单是对散文发展脉络的勾勒,也是对作家心性的捕捉与感悟。这就为撰写者提出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论周作人与郁达夫五四散文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与郁达夫以散文家的资质解读五四散文。作为五四文学的在场者与创造者,周作人注重散文主体的“性情”与“趣味”,郁达夫则瞩目文本中人性与社会性的“调和”。这不仅凸现出他们操持的散文观念的差异,而且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散文因其开放而得的多元品格。  相似文献   

9.
回顾15年来台湾文学研究,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恐怕是:如何看待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在这个学科中的影响?众所周知,台湾文学研究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两岸关系松动而开始的。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大背景下,最初的台湾文学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而被人注意。以“统战”为目的的文艺运作,就很难不沾染浓郁的政治色彩。然而,重政治思想性远甚于重文艺本身,把文学研究变为情意会场,这种流弊一旦被传播开来,80年代那曾盛极一时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便极易沦为“庸俗的社会学方法”。社会学方法之所以被鄙为庸俗,主要体现为:或者有些研究者由于自…  相似文献   

10.
散文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散文?这是个曾令许多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出过许多散文集子的巴金先生在回答什么是散文时说:“我实在讲不出来。我并非故意在讲假话,也不是过分谦虚。”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很大贡献的散文家郁达夫也说过:“我们的散文,只能约略的说,是Proso的译名,和Essay有些相象,系除小说戏剧之外的一种文体”(《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更有甚者,一位英国作家曾不无怨恼地指责:“散文,这是文学橱柜里一件可诅咒的、莫可言状的衣衫”!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黄春明的文学世界是一轴色彩缤纷的画卷。他的的散文也以其率性见真、爱憎分明、明快坦荡的个性占据了这轴画卷的绚丽一隅。1988年结集的《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是黄春明出版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所收录的作品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随想”,收录了10篇作品;第二部:“乡土组曲”,收录了15篇作品。在开篇的“自序”中,黄春明将自己成为作家的来龙去脉简明地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四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有过一个透辟的见解,他说:“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往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文学史上,每个散文家的作品,都能印证这个见解的正确性。李广田的创作个性是十分鲜明十分强烈的,他在作品的构思、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主题的提炼、语言的色彩、感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精神个体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部著作,不少作品移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岛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创作整体疲软的情况下,散文反弹而起,出现了旺盛的创作势头,取得了可观的文学成就。九十年代为什么会出现散文热2如何客观评价这种现象?怎样更好地推动散文创作继续向前发展?1995年11月3日至6日,在湖南省岳阳师范专科学校召开的“湖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95年会”上  相似文献   

15.
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3年5月20日的《文星》杂志中,台湾学者散文家余光中将当时的中国散文分为四型,第一型就是“学者的散文(scholar’s prose)”。认为“这一型的散文限于较少数的学者。它包括抒情小品。幽默小品、游记、传记、序文、书评、论文等等,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它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①余氏从创作主体及其文化素养、文体类型、读者反应、尤其是文本三要素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学者散文进行了探索。虽然文体过于宽泛,要素也不太充分,已算是60年代的空谷足…  相似文献   

16.
论苏青散文的艺术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特殊经历而又颇多争议的女作家 ;曾经红极一时 ,也曾沉默多年。今天 ,苏青以她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与重视 ,时间的流水并没有冲淡她作品所恒有的内在艺术魅力与光辉。本文试从苏青散文入手 ,分析其作品所具有的都市女性主义文学特征及其所拥有的深厚内涵与价值 ,进而以文为凭 ,肯定她对现代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汉散文继承先秦“尚用”的传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关注民生,充满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创作表现出缘情趋俪的审美大势。由于对文学以情动人的特征的认识有所深化,“为情而造文”或“述志为本”的散文作品,一扫过去的教化、讽谏之旨,代之以慷慨悲歌或哀怨之音。写景散文的盛行,显露出明晰的山水审美意识;骈偶从原先的一种修辞手法变成了建构文章的基本要素,使骈文以一种崭新文体的姿态堂而皇之地挺进文苑。  相似文献   

18.
<正>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同时又以散文创作饮誉文坛的,在大陆有吴晗、翦伯赞,台湾也有这样一位学者兼散文家——许达然。迄今为止,许达然先后出版了《远方》、《含泪的微笑》、《土》、《水边》、《吐》、《人行道》、《防风林》七本散文集,诗集《违章建筑》也问世了。许达然的散文,曾被选入台湾的各种散文集,有的一连数版,风靡文坛,有的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国的文字介绍到国外。近来,花城出版社正在出一本台湾散文集,主编就是旅美台湾著名作家聂华苓女士推荐的许达然先生。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对许达然散文艺术的欣然认可。事实上,许达然在散文艺术一的追寻和探索,的确是卓有成效的。他在散文艺术上的成功经验,对内地沉闷的散文界,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把文学与新闻视作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二者礼尚往来的现象在西方文苑中并不鲜为人见。记者和作家集于一身者多得很。美国的杰克·伦敦、德国的海涅、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加缪等已独知名作家不必待说,眼下一个最好的例子便是意大利当代著名记者、女作家奥莉阿娜·法拉奇。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名人采访记、报道文学、散文、小说等。她所有的作品都已被译成英文和法文,有的译本竟达20来种。她的访问记和小说曾多次获得意大利和欧美各国颁发的新闻奖和文学奖。在新闻中寻觅题材的作家亦不乏其人。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小说家让一雅克·戈蒂埃在从事文学批评和影评的同时,经常从新闻中选取题材,创作了《耳朵》、《一则社会新闻的由来》、《这是违反规定的》、《成年人》等长篇小说。英国作家伊夫林·沃还发表过题为《独家新闻:一本关于新闻记者的小说》的作品。运用新闻笔法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学家亦大有人在。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的作品最基本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社科院刘红林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光复前后的台湾新文学”(项目批准号:01BZW039),2005年通过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该项目最终成果为专著《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风貌》(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版)。当前台湾地区“文学台独”之声甚嚣尘上,企图利用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割断台湾文学与“原乡”(大陆)文学的血缘关系,否定“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一环”这一客观事实。本课题正是针对这一严峻局势,力求通过文学史的梳理和作家作品的研究,澄清是非,把被“台独”分子遮蔽、歪曲的真相揭示出来。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