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六四四年三月,大顺农民军开进了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但不久农民军功败垂成,被迫退出北京。久居关外的满族王公贵族窃取了农民军的胜利果实。次年秋冬,大顺军与南明政权联合起来,进行了有名的“联明抗清”斗争。后来大西军也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联明抗清”前后近二十年,对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洪焕椿同志在《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载《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清军进关后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清初的抗清斗争,不是汉族反对满族的斗争,而是农民阶级反对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革命战争”;而“农民军在斗争策略上从一开始就犯了‘联合明室’的错误,使抗清斗争造成惨重牺牲而终于失败。”我认为历史情况远比以上所说的曲折复杂。现就两个主要问题:一、清军入关后的阶级斗争形势与人民抗清斗争;二、农民军的联明是斗争策略上的错误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有三种社会矛盾:一是阶级矛盾,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三是民族矛盾。这三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哪一个是主要的?我们认为要具体分析。一、从清军进关到李自成农民军主力失败(1644——1645年),这一阶段满汉地主阶级和农民军之间的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当时,亡明官僚地主正在进行着种种推翻大顺政权的复辟活动。他们钻进起义队伍,用封建意识改造农民政权,他们窥伺时机,组织反动武装,听到大顺军放  相似文献   

4.
四 李自成牺牲前后大顺军两大集团军的动向 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区牺牲了。当其陷身绝境时,李过、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等大顺军百战之雄都在哪里?为什么不来援救自己的领袖?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及其它有关问题,就得弄清这一时期整个大顺军的动向。自从清军对陕西钳形攻势大举发动后,大顺军基本上便被分隔为李自成率领的关中主力集团军和李过、高一功率领的陕北集团军。随着大顺军抗清战争的一再失利,这两个集团军彼此之间的距离愈拉愈远,终至各不相顾。直到李白成牺牲后,阿济格率领着八旗兵北归,这才又有了重新互相靠拢的机会。 先说由李自成亲自率领从西安撤退,停内乡、邓州,溃败于武昌、富池口等处的原主力集团军。  相似文献   

5.
<正> 明末农民军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特种武装,一是由妇女组成的“婆子营”,二是由少年组成的“童子军”。 (一) 明末农民起义初期,“各携其妻孥,亲戚置营中”,持刀弓乘马。(《甲申小记》卷5)这不是妇女兵,而是农民军的家属,她们一般不參加打仗。后来妇女加入农民军的渐多,精通武艺的妇女同男子一样,拿起武器打击敌人。《怀陵流寇始终录》记述张献忠围攻安徽桐城的情况:农民军“有腹心,有新营,寨民为响导。妇女……数万,前阻大沟,后扼山险,为持久计”。张献忠把妇女兵编为“婆子营”,集体训练,从事战斗。在山东兖州、曲阜一带的妇女参加农民军,“蒙以甲冑,拟刀伪为男子守营”,(以上见《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5、卷16、卷14)而男兵则集中力量打击官军。李自成、张献忠反明失败以后,农民军的余部在北方还很活跃,也有不少妇女兵打击清兵。据《明清史科》丙编第五册记载:在山西朔县蒋家峪村一带,“满山遍野,俱是贼兵  相似文献   

6.
<正> 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克北京城,崇被皇帝吊死在煤山,明朝灭亡了。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入关。大顺军不幸战败,退往山西.五月初二日,清军进入北京。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从此,南明王朝同清朝处于南北对峙之中。随着清初民族高压政策的推行,国内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全国很快掀起了抗清高潮。大顺、大西农民军,成  相似文献   

7.
论牛金星     
史学界对牛金星的评价,大都持全面否定的观点。集其要据大致有四:一是牛金星作为地主阶级在农民军中的代理人,其参加农民起义是投机革命以求颠覆;二是牛金星腐蚀了李自成及其主要将领,以致他们日趋腐化,最终导致了大顺政权的变质;三是牛金星进谗言陷害了农民军主要将领李岩,造成农民军内部分裂、将士解体,这是大顺政权速败要因;四是出卖民族利益,投降清朝。由此而论,牛金星简直成了农民起义失败的罪魁。我们认为这些论据很不充分。笔者不揣浅陋,试在澄清一些史实的基础上,对牛金星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牛金星,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出商、雒山进入  相似文献   

8.
《水浒》写宋江千方百计把卢俊义拉上梁山入伙以后,又一定要把第一把交椅让给卢俊义坐,演了一场让位丑剧。卢俊义何许人也?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长者”,有着“海阔一个家业”,是一个有名的豪强地主。他仇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狂妄叫嚣;“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什么要紧,我看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并扬言“已准备下一袋熟麻索”,待梁山农民军来时,他便“一扑刀一个砍翻”,“缚在车子里”“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中心之志”。他要梁山农民军“人人皆死,个个不留”,决心与农民革命对抗到底。对于这样一个人,宋江简直爱得发了狂.他煞费苦心把卢俊义賺上梁山,卢俊义被官府逮捕后,不惜千金贿赂狱吏,  相似文献   

9.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红夷炮的制造与大规模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来亨,陕西清涧人。少年时在陕北参加明末农民大起义,跟随李自成转战南北,英勇杀敌。李自成牺牲后,作为大顺军主力部队的重要将领和后期的统帅,李来亨继续高举农民起义的大旗,坚持武装反抗满族贵族集团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奴役政策,反对清王朝的军事镇压和“招抚”阴谋,勇敢战斗,宁死不屈,表现了起义农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11.
李来亨,陕西清涧人。少年时在陕北参加明末农民大起义,跟随李自成转战南北,英勇杀敌。李自成牺牲后,作为大顺军主力部队的重要将领和后期的统帅,李来亨继续高举农民起义的大旗,坚持武装反抗满族贵族集团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奴役政策,反对清王朝的军事镇压和“招抚”阴谋,勇敢战斗,宁死不屈,表现了起义农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12.
16 4 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 ,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 ,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 ,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综合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 ,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 ,如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火器的制造和大规模的使用有关。而清统治者的军事政策却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的一些同志发现了奉天王和尚坟为楔子,关干李自成给局的论争,迄今已三易寒暑了.这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大历史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李自成一生事迹的真伪,而且关系着南明隆武、永历两朝历史的估价.若如韩长耕、向祥海同志所断言,大顺军的联明抗清“是李自成隐居幕后,以高夫人(李自成妻)、李过(李自成侄)、高一功(李自成妻弟)代表全军出面的”;“这个决策指挥机构的领袖,就是已经退隐却仍在随军指挥的李自成.高夫人、李过、高一功只不过是出面站在前台活动的李自成的传命者和影子”;“此后的南明抗清也是以‘忠贞营’为主力”,那么隆武、永历两朝的历史就得从头改写为李自成领导的忠贞营抗清史了!我不怀疑韩向二位以及其他持“夹山为僧”说同志作如是  相似文献   

14.
新语丝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但是大顺军在北京仅仅四十三天便被迫撤离,李自成本人也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遇难。光辉的顶点,失败的起点,留给后人的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导致大顺军退出北京的原因在哪里?那就是战略错误和人心向背的变化这最基本的两条。  相似文献   

15.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顺军攻克北京,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朱明王朝,明末农民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大顺军占领北京仅有四十天就被迫撤出,又由山西退居陕西,第二年又退到湖北,起义军力量遭到削弱,李自成也因地主武装的猝击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1644年四月,清兵进入山海关,从此揭开了遍及全国、持续二十余年的抗清斗争.初期,全国的抗清力量远远超过清军:从军事力量上比较,大顺军余部四、五十万人,大西军余部一、二十万人,南明政权有上百万人,而清军入关时“多尔衮亲率十四万清兵向山海关进伐”(这十四万人,包括关外降清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等人的队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中有四、五万军队,共计不过二十余万人;从地区上比较,清占据着东北、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而抗清力量却占据着全国大部分省区;从经济力量上比较,北方远远不及南方富庶、物质力量雄厚.更何况这场斗争的初期带有较浓厚的民族战争色彩,不愿受奴役和压迫的人们在全国各地(包括清军占领区)自发地,分散地和集结地进行着殊死的斗争.对比如此鲜明,力量这样悬殊,为何抗清斗争最还失败了呢?笔者拟就此试论.  相似文献   

17.
“西山十三家”的三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易代之际,李自成余部转移到三峡地区,联合当地武装力量,组建了著名的"西山十三家",又称"夔东十三家".他们继承了李自成时代大顺军的优良传统,坚守民族气节,与清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以自己的生命去实践民族大义;同时,他们保境安民,修养生息,对三峡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顺治二年(1645)到康熙三年(1664),"西山十三家"十数年如一日,战斗于三峡,生息于三峡,辉煌于三峡,颠覆于三峡,表现出浓烈的"三峡情结".  相似文献   

18.
《华岳全集》十三卷,是明朝末年一部介绍华山情况的“山志”,其中有一篇跋文,署名为“大顺初元开国第一令曹士抡”,无疑是张献忠时期的蜀刻书,而且有可能是唯一的一部。 藏书家潘景郑先生于一九三六年见到此书时,把它写入《著砚楼书跋》,并说:“大顺初元,当明崇祯十六年”,这是偶尔疏忽。查张献忠改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元年,是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而不是崇祯十六年癸未,潘先生偶然记错了。  相似文献   

19.
“招商赈饥”、“平买平卖”和“公平交易”,是李自成农民军提出的鼓动口号,也是其工商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关于“平买平卖”,已为人们所重视,在近人关于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论著中,有人把它和“均田”、“免粮”并列,作为李自成农民军提出的重要口号。但是,对于李自成农民军的工商业政策设施,则很少具体论述。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献策是李自成农民军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谈迁《国榷》卷100、彭孙贻《流寇志》卷9等都载: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大顺时,以宋献策为军师。《国榷》卷102记崇祯十七年七月事又云:“是月,李自成大封贼党,开国大军师宋献策□□侯。”(中华书局标点本,页6134) 关于宋献策的下落,清初几种专门记述明末农民起义的史书里,没有明确记载。在近人的有关撰著里,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说他是被清军俘虏后不屈遇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