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 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西藏、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和宁夏等自治区和省,面积占全国的54.66%,1982年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6.14%;而江苏、上海两省、市面积只占全国的1.13%,人口比重却达到7.21%。显而易见,我国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是很高的。我以为,对此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有10.7亿人口,众多的人口分布在辽阔的土地上。但是,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各地极不相同,情况非常复杂,各地人口的多寡、密度的高低绝对不是均匀分配的。这种清况,无论是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地带、乃至整个国家都是这样。这种不平衡性是人口分布的普遍规律,它是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各种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一、一个人口分布的典型剖面我们把全国作为一个单元,我国的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性非常突出。1935年,胡焕庸教授提出爱辉——腾冲直线,该线的东南半壁,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约占全国的96%;该线的西北半壁,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全国的4%。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人口分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包括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藏等11个省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0.3%左右。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按1985年探明储量计,煤炭资源占全国的57.34%,石油远景储量诱人,天然气占全国的64.52%,水电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52%,铁矿储量占全国的30%左右,铝矿储量占全国的35%左右,铜矿储量占全国的0%左右,草地占全国的58.2%,天然草原占全国的91.48%,有林地面积占全国的49.6%。据测算,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的潜在总价值达58805亿元,其中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占全国49.31%。  相似文献   

5.
保安族人口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安族人口分布,是历史上保安族人口迁徙和保安族人民长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和繁衍于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随着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着。保安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一、人口分布及其变化(一)全国分布概况。全国保安族人日数量分布,按行政区分,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全国保安族人口共有9017人,其中甘肃省8322人,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2.3%;青海省377人,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4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83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人口、经济不均衡性及重心变动分析,充分揭示了当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区域偏集依然严重,且还有加剧的趋势,同时“人口一经济”间的契合度也不高,甚至还出现人口重心移动与投资重心移动相背离的情况,这对近期人口空间格局的发展非常不利。为此,研究认为,在当前的中国人口、经济形势下,构建以“多中心集聚”为导向、“人的城镇化”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是未来进行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必由之举。  相似文献   

7.
基于Geoda095i的陕西省人口分布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反映属性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对陕西省各区县1990年、2000年和2006年人口总量及其增长状况和人口结构的空间统计分析.发现陕西省人口总量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相关性。而人口增长水平表现出很明显的北高南低态势,人口性别结构则表现为地域上高度空间正相关的北低南高局面。陕西省人口重心微弱向东北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载力与中国人口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早在1935年,著名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根据对1933年全国各省、县人口数的分析,提出了爱辉——腾冲线,用以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东西格局。当时,该线以东部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则占全国的96%;该线以西(包含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部分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仅4%(见表1)。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的东西分布有什么变化呢?由表1我们看到,在近60年的历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的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少数民族的人口现状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有6,7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7%,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60%以上的广大地区。大多数居住在边疆地区和高寒山区,部份居住内地,与汉族参错杂居,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为176.4万人,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其中以吉林为最多,为110.3万人,占我国朝鲜族人口的62.6%。剖析吉林省朝鲜族人口,对深入了解我国朝鲜族人口是很必要的。 朝鲜族是我省最多的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9%,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0.4%。  相似文献   

11.
新疆柯尔克孜族的人口状况、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柯尔克孜族的人口状况、问题及对策张毅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1990年普查时总人口为143537人,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余的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1990年新疆柯尔克孜族人口已达到141840人,占全国柯尔克孜族总人口的98.82%,...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变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人口地域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其人口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均匀。按省级行政区域考察(表1),第一人口大省为四川省(1),1996年其人口规模已达1.12亿(2),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40%;第二、三位分别为河南、山东2省,人口规模也都达到8700万人以上,各占全国总人口的7.70%、7.32%。这前三位人口大省合计,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25%,可谓举足轻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藏、青海、宁夏3省区的人口规模则很小,约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0.20%、0.39%和0.44%,合计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城乡分布 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看,我国城镇人口为20,659万人,占总人口的20.6%,比1964年的18.4%提高了2.2%,比1953年的13.3%提高了7.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人口城乡分布状况是: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8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1949—1982年我国城乡分布图于下:  相似文献   

14.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等一系列数据,表明了自1933年以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未改,再次体现了全球人口分布的客观规律性.早在1935年,我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收集了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数字,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发表于《地理学报》,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首次提出了爱辉(今黑河市),腾冲直线这一条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的96%;该线以东的中国东  相似文献   

15.
人口迁移矩阵用以反映地区间的人口流向。它一方面是研究人口地区间迁移的基础,又可进一步提取信息以预测多地区人口趋势等。完整的人口迁移矩阵需要地区间人口流向的完整资料,对n个地区,意味着必须提供n~2个数据。中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直到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完成,才可能得出。本文即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求出1982—1987年全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 1987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对各地的迁入人口及其迁出省区进行了调查,迁入人口不仅包括有户口改变的迁移,也包括无户口改变的迁移即自流迁移等,因而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口迁移的状况。人口迁移矩阵的一般形式为: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人口的民族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是省情、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有关社会、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基本依据。本文拟以三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户口管理部门经常性人口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建国以来四川人口民族结构的变化,兼及有关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7.
江西人口的地形区域分布:1953-199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或称之为人口的空间形式。它包括自然地形、行政管理以及城乡经济等主要区域之间的人口分布。人口地形区域分布是指人口在不同自然地域里的数量比重关系。在我国人口分布图中 ,江西人口聚集在黑河———腾冲线以东、全国地势三大台阶中第一台阶 (丘陵平原区 )上的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 1990年 ,江西土地面积为 16 6 9万平方公里 ,分别占全国面积和长江中下游区内 6个省市 (即上海市、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 )总面积的 1 74%和 2 0 5 4% ,在全国各省区中和全区各省市中…  相似文献   

18.
赵军  刘琳  符海月 《西北人口》2006,(2):35-36,40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以5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建国以来甘肃省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结果显示,甘肃省人口重心向省会兰州市迁移的趋势明显,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甘肃省人口重心迁移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脱贫致富是两南几省的共同特征,四川又是几省区中人口最多的省,1986年和1985年末总人口已分别达10 319.5万和10 187.5万,占西南四省(四川、广西、贵州、云南)1986年末总人口的近一半,占全国1986年末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是社会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人口的生产和消费功能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能否脱贫致富与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结构变化状况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因此,考察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研究四川人口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说明和决定这个地区生产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衡量其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对于新疆人口的分布和密度以及增长规划,也应该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和制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洲腹地。位于我国西北边疆,面积165.95 km~2。占我国土地总面积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省区。将它的人口资源和自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