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大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向中国和世界展示了新一届中央人民政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客的必然性。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经济发历程,我们会深刻领略到这一点。从1949到1978年年时间里,国家在经济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治路线上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奠定了国民经济展的基础。从1979年到2004年的25年中,国家在解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指引下,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以经… 相似文献
2.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决策机构,其意义更为重大。只有树立并且落实了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有效地避免发展进程中的失误和弯路,保证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早日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树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观,要树立以国家战略利益为主导的发展观念、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全局观念、开拓国际市场与启动国内需求的统筹观念,推动由追求总量增长向促进结构优化的转变、由采取以质取胜战略向实行竞争致胜战略的转变、由换取外汇资源向换取战略资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地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 ,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贯彻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构成科学发展观的整体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旨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全面实践 相似文献
6.
7.
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许多重要的、大量的工作要做,有许多重要的、复杂的关系需要处理,但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使科学发展观不仅成为全党新时期执政兴国的执政理念,而且要成为党和政府所有工作的根本指针,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谋划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特别发展阶段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特别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存在着一系列特别的风险。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意义,就在于它充分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给出了消除风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外发展观的演变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逐步形成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选择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实现国强民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行政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行政学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行政发展观是一切行政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高校管理工作必须符合科学行政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高校行政学术化是科学行政发展观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管理人员学者化、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为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校管理理念。科学行政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行政学术化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有利于制衡内部权力关系,有利于提升管理干部素质和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推动高校和谐发展,引领高等教育到达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发展哲学认为,发展的基础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是发展的根本与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必然是创新发展。在技术层面,创新的方向、领域和目标应该是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解决人口与环境、生存与发展、速度与质量、持续与协调的矛盾,只有绿色发展才是唯一的选择。"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把节能环保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表明,只有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诸多思想家对"重物"的发展观提出了批评,阿马蒂亚.森称之为对待发展的"BLAST"(血汗和眼泪的英文缩写)态度。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与应用,往往引领我们偏向"重物"的发展理念。马克思所指的"集体",不是从我们所理解的集体主义角度来谈论的,不是社会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小型社会群体,不是独立于每个个体的需要而自足的集体,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共同体"。同时,作为个人集合的共同体,它并没有独立自存的需要。"集体(社会)的需要"应该是社会上所有个体的人的需要的简称。集体"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就是一种"宣布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从始至终贯彻着"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社会有机体中发展是一个总体性范畴,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于一体。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集中反映在民族精神的升华上 相似文献
15.
罗黎明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0,(1)
本文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 ,着重说明 ,高校应以“三个面向”为指针 ,树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观 ;应按培养“四有”人才的要求 ,树立教育质量观 ;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树立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办学效益的观念。只有这样 ,高校才能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传统政绩观重视经济增长而不计资源成本代价,重视显性的政绩而忽略隐性的政绩,重视眼前的政绩而忽略长远的政绩。树立科学政绩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点所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为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提供导向;健全规章制度,构建求真务实政绩观的制度保障体系;规范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等途径落实科学政绩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内涵、本质、战略和方法等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和发展。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 ,对于我们深入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源泉和本质 ,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发展理论上的最新体现 ,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从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模式、发展的速度、发展的制度保证、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六个方面 ,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发展观 ,并且有了制度和体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初的行动纲领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发展的基本依据 :全面的科学的基本经验 ;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发展阶段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的根本保证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构成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举之旗、所走之路及实现目标的发展体系 ,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发展观研究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考察分析了传统发展观及其弊端,新发展观的提出及其主要特征;其次简要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揭示其现实意义;最后论证分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