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铁铭 《城市》2004,(5):41-42
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里面除了公众自己要努力以外,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也要改造环境、创造条件、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他们对城市规划的科学认识,让公众觉得参与自己家园的规划建设是一种崇高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廉学勇 《城市》2014,(1):54-57
正一、引言20世纪中叶,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建立起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他们强调城市规划的社会性,把公众参与视为城市市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要求公众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之中,尤其是在自身社区的建设和改造中。社区营建和社区规划师体制得以建立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旧城更新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议题。随着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在旧城社区治理中逐渐出现弊端。本文以厦门沙坡尾传统社区为例,对其更新规划历程进行分析,研究从政府主导开发,到以公众参与为导向展开共同缔造的规划转型,探讨参与式规划引入社区更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是村镇规划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关公众参与村镇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较少。在具体方法上多数研究移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手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大多处于经验性的尝试阶段,并没有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遍可行性的参与式框架。通过总结回顾,指出当前村镇规划中公众参与发展现状与不足,构建村镇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三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5.
韩瑞  肖玲 《城市》2010,(2):69-7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政府管理和经营城市的一种体现。然而,城市规划者也有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规划结果一般反映的是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后获胜方的决策和意志,而这种带有“利益偏见”的规划可能导致城市空间的畸形发展或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规划天平在控制和协调上的失衡会加剧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显现。为此,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听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新天 《城市》2007,(10):57-59
一、对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认识 (一)有关概念 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听证,是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为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或当事人提出申请,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公众意见的一种法定程序,也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是政府提高公共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政府所做的公共决策中,需要明确参与边界界定,才能有效平衡政府和公众的利益需求。通过文献研究法,从公共政策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维度等方面,探索在边界理论下,公众参与在公共决策中的模式、起到的作用,以及公众参与的限制性分析,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促进决策有效性、合法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8.
晏群 《城市》2011,(4):7-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规划委托方(地方政府)用地需求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意图的体现,因此城市规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城市规划的编制也不能因此而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9.
公众的民主参与是美国地方政府最有特色的治理内容之一。这种特色不仅在于在起点上表现为地方政府官员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也不仅在于在终点上表现为选民有罢免不称职的官员的权利,而主要表现为在政治治理的过程中,民众时刻在参与、关注、监督。他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起与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相对应的、主要由民众自愿参与的各种理事会和委员会,来参与决策和监督决策的执行。在美国地方政府,也有两套班子:一套是主要由不拿报酬(或只有少量补贴)的市民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理事会和委员会,他们对政府决策起参谋和咨询作用。另一套是以市政经理为…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是国家因地制宜调控城市发展布局的重要手段。计划经济时代,城市规划被认定为政府的专利,政府根据对政策的解读来确定城市发展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规划的计划性不断减弱,指导性不断增强。上海,从“十五”期间的“一城九镇”规划方案到“十一五”期间的“1966”城乡规划体系,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城乡设计等各种手段,进行城市发展调控和指导,用以维护公共利益、社会公正以及城市和谐。但总体上,规划体制的框架及其运作机制依然具有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政府体现政绩和表明奋斗决心的“重要砝码”。而事实上,城市规划是一种过程,是为可供操作的决策创建一个参考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决策最终将展开、配置到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又是一项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其制定及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需要城市各阶层的利益博弈,需要兼顾社会和谐与公正;城市规划还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虽然城市变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一座城市是走向没落还是走向繁荣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给城市规划发挥功效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公共参与科技决策成了科技决策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决策中实施有序的公众参与是体现科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障。通过探讨我国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实现的一些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樊行 《城市》2012,(6):25-29
目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已得到了广泛共识.罗斯福总统智囊塔格威尔曾指出:规划是"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其作用就是运用政府权力对国家资源进行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反映在空间层面,就是要促进公共设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与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决策视域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使相关利益群体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利益受损,引发公众采用非理性的方式对政策进行抵制,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就要革新政府决策习惯,正确处理公众参与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矛盾,构建有效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化解矛盾、缓解冲突,以避免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黎明泽 《城市观察》2014,(5):167-173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延续和再生,既在乎历史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也有赖城市规划建设主体的"文化自觉"。徽州文化在历史传承中坚持"文化自觉"注重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物态和非物态传承的有机融汇、重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公众对居住区域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类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道萨迪亚斯认为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它的功能、规模、结构、质地和密度都在连续地变化,变化是城市永恒不变的特征.常规的以编制城市终极状态蓝图为目的的静态城市规划如果不朝人与环境动态和谐为特点的动态城市规划转变,那所谓的人居环境规划就只能停留在不断修补人与环境失衡漏洞的泥潭里.  相似文献   

16.
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为主的城市规划将面向更加复杂的研究对象,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到主体与物质空间相互叠加的"社会+物质"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作为协调多元主体需求和意愿的平台和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北京旧城保护区更新实践的为研究对象,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更新和社区主导型更新两种模式,选取四个典型案例,参考政治科学和政策科学理论,将公众参与过程看作一个政治互动过程,建构多主体博弈系统模型,研究不同价值取向的多主体及其博弈过程,进而对其公众参与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城市旧城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 《城市》2003,(3):1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管理逐渐孕育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各地陆续初步探索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机制,实现城市建设管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当前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但是公众参与的程序性问题如主体、方式、步骤等尚未解决。程序性制度对于健全社区公众参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没有公众参与的一套规范的程序,就意味着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还没有确立为一项制度。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程序问题无不关系到公众参与制度的成效及其能否持续开展。一、公众参与问题的提出城市管理长期以来始终是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日渐发展的今天,公务员的媒介素质不仅仅是局限于日常事务的处理,还包含了如何正确面对媒体,如何有效引导舆论的要求,这已经是每一位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了,也是其执行力和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公务员具有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善于运用媒体信息;二是善于同媒体人进行对话;三是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这就对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且还要促进政府决策透明,构建政府和媒体之间专业化、规范化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公共选择理论站在经济人假设的角度,把政策过程看做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由于政府失败需要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实现还政于民。然而,当前我国公民公众参与机制短缺、发展滞后,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热情不高。网络公民参与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政民合作方式,它具有很多其他参与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和引导,促使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权作为第三代人权,它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草原天路收费"事件发生伊始便引发全社会关注,这其中反映出公民环境权利意识的提高,也折射出地方政府环境权意识的不足,如政府权力滥用下的公民环境公众参与权受侵害、政府环境责任监督缺位。因此建议立法机关对环境权予以法律明确,提高行政机关环境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公众参与权,以更加先进的权利保障支持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