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社会大发展中不断更新,无论是作家作品,还是作家队伍,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80后的少数民族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学创作园地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接受了汉语教育。80后少数民族作家在独特的时代境遇下,对人、事、物的感触亦能见出社会共性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当代少数民族生态文学创作的起因、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说明了借助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天然优势,内蒙古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具有前沿性价值,对我国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批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者创作研究是从创作主体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学者创作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学者创作研究和作家学者化现象研究,虽然这两个研究在学者散文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学者写作的其他文体上仍有值得开拓的学术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创作现象,学者作家的作家模式和作家学者化的作家发展方向,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质疑了张爱玲、苏青文学创作对今天女性作家创作所呈现出的负面影响 ,并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两位作家文学创作中存在的局限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析外来作家对香港文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外来作家群是香港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纵观香港文学史,不同时期的外来作家都以各自的文学创作在香港文坛独树一帜。本文试图通过外来作家群的形成及其对香港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的推动、发展和创新等方面论析香港外来作家对香港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是一系统的有序运动过程。它包含着三个子体系——现实对象、作家、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这三个子体系间的联系和作用造成整个文学创作系统的运动和发展。本文试图考察“移情”和“心理距离”在文学创作系统内的作用问题。一文学创作系统运动的第一步,就是作家与现实对象这两大子系统通过移情的作用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感受过程,即所谓有感而发。其主客关系表现为:一、作为审美的对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意象,而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某一方面的投影;二、人们内心世界的某一方面的投影,又必须和客观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7.
作家的气质是影响作家创作水平的众多重要原因之一。抑郁质作家所独有的情感特征、性格、观察力、心境特征、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直接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冲动、创作水平以及作品的风格。分析抑郁质作家的心理特征,研究心理因素对作家创作力的影响,从心理学的气质角度研究文学创作,不仅是对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拓展,也是对文学创作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深入细致并更加客观地梳理、辨析她们的创作意义,有助于加深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客观评价,也将对今天的女性文学创作及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是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家,对文学的创作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提出了作家应是两种才能的统一和融合、作家是"隐蔽的心理学家"、文学创作要感受诗意等文学创作理论,并在自己一生的创作过程中实践和丰富了其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10.
如果文学创作思维的研究能发展成为一门文学创作思维学的话,那末它与形式逻辑以及一般思维科学的区别之一就是:文学创作思维学要具体揭示作家创作的思维过程及其心理机制,从中找出既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性,又有别于一般规律的特殊规律性;文学创作思维学不仅要研究文学作品中合逻辑的现象,而且要研究不合逻辑的现象,从这种不合逻辑的现象揭示出合逻辑的本质,看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英国诗人布莱有一句名言:“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文学对不合逻辑的现象的描写、揭示,也是打破常规的途径之一。一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是什么作为作家形象思维的催化剂?是什么鼓起作家想  相似文献   

11.
乡村书写是陕西作家创作的共同特点。乡村是陕西作家刻骨铭心的精神记忆,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家园”,是他们心灵自由的栖息地。乡村,是陕西作家创作题材的自然选择,是他们文学才情发挥的理想之地。陕西作家的非功利态度,使他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心无旁骛,达到了较高的心灵自由境界。乡村已成为陕西作家的一种精神守望创作题材的宿命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每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当回族形成之后,其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颇引人注目。元代回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当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份珍贵遗产,元代回族作家以其智慧和劳动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宝库。因此,认真探讨回族作家及其文学创作在元代文学中的贡献和地位,就成了民族文学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苏联文化情结是王蒙人生和创作的重要情结.具体到文学创作领域,王蒙不仅受到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直接影响,还继承和发展了苏联文学的革命反思主题.但浓厚的苏联文化情结也限制和制约了王蒙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站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汉语文学创作总体现状与未来走向的理论高度,对西南民族学院历届校友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希望它不仅对这些校友作家、诗人的创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而且也对整个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汉语文学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作为审美创造不同于物质生产和一般精神生产的特殊本质就在于,在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双向运动过程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作家的审美意识对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制约创作的全过程,而且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对象,艺术创造开始于审美主体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然后通过审美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实现对人自身的肯定。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作家要按照客体对象的性质、特征、内在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作家不能无视客体对象自身的结构方式、属性、规律、内在特点而任意为之,另一方面作家又处处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根据自…  相似文献   

16.
灵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是文学家们的灵魂和文学创作的催化剂。它具有强烈性和顿悟性等特点 ,帮助作家完成艺术创作。同时 ,它在某些作家身上也可获得畸形发展。它的产生既源于生活 ,也关系到个人的处境和经历。  相似文献   

17.
黎族谚语是黎族语言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用特点与黎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其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黎族谚语的继承和传播受到了影响。保护黎族谚语生态环境既有利于黎语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2012年,我们将继续以专栏的形式集约刊发"当代辽宁作家研究"的相关学术文章。我们坚持对当代辽宁作家整体创作情况和个案作家、作品进行研究,并秉承历史赋予的使命,坚持客观纯正的立场,发扬严谨务实的作风,高举"辽宁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发展"的旗帜,承接东北作家群研究的传统,开辟新时代研究新思路,探讨当代辽宁文学发展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9.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中人物原型,是由于受作家塑造人物形象动机的影响、受作家生活经历影响、受作品情节拓展的影响和受作品中人物性格发展规律的影响所致。这亦是一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读者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中的具体作用入手,论述了文学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来的文学创作都是为着一定的读者群众的,作家心中都有着“潜在的读者”,他们是作家创作过程中不执笔的合作者,又是文学创作活动的最后完成者。作家创造着读者,读者也创造着作家。而读者接受更是文学作品赖以生存的重要土壤,作品意义的生成,作品价值的衡定,审美效应的发生,都不可能离开读者的阅读消费而孤立绝缘地产生。所以人民是文学工作者的母亲。坚持“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