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齐威王(前378—前320)是战国时期齐国君主。他即位时,齐国国力孱弱,腐败横行,吏治混乱,军旅不整,在与各国的较量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齐威王即位之初,并没有正视齐国所面临的危险情形,而是终日沉湎酒色,不问政事,将国家大事悉数交于卿大夫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剑锋 《领导文萃》2013,(22):40-43
在不太熟悉古代史的普通人眼里.似乎整个战国的历史就是强秦如何一步步扩张、东方六国如何被各个击破直至最终灭亡的故事.其实不然。在东方六国中是曾经有过大国崛起希望的。齐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曾经成为中原霸主,拥有较强的实力。进入战国之后.奴隶制的姜姓齐国为封建制的田姓齐国所取代,经过齐威王、  相似文献   

3.
周慧玲 《决策》2007,(8):6-6
汉朝很器重曹参,派他出任齐国丞相,统辖齐国七十座城池.当时天下方定,百废待兴.曹参把齐国的长老和儒生召集起来,一起讨论安定百姓的方法.大家众说纷纭,最后从"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中,引发出了"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4.
走上正轨     
汉朝很器重曹参,派他出任齐国丞相,统辖齐国七十座城池.当时天下方定,百废待兴.曹参把齐国的长老和儒生召集起来,一起讨论安定百姓的方法.大家众说纷纭,最后从"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中,引发出了"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5.
<正>儒学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经常阅读既可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又可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针砭时弊、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对年轻公务员做人处事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楚人学齐语":交友慎才能拒腐蚀【楚人学齐语】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顺说》篇中记载,齐桓公知道管仲有匡世之才,想得到他,而管仲这时在鲁国,齐国和鲁国在经过一番交涉后,鲁国便派差役把管仲捆绑着用车送到齐国去。差役唱着歌走着,管仲想尽快到达齐国,于是说,我为你们领唱,你们跟着我唱。管仲所唱的歌都是适合赶路的,差役也就不觉得疲倦了,因而走得很快,不久便到达了齐国。这则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人只有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创造出一流业绩。因此,领导者在做好科学决策、总揽全局等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为下属提供适合工作、适合发挥聪明才智的良…  相似文献   

7.
阿拉丁 《决策探索》2003,(11):54-54
战国时,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帅哥.他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有"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圣人之师"之称。他曾辅佐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有效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实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标,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管仲的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该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  相似文献   

9.
管振 《经营管理者》2013,(4X):366-366
齐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为促进齐国的繁荣强大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也为统一后的中国文化做出过不朽贡献。本文分析齐文化所包含的以人为本、制度变革和竞争优势等经济发展要素,揭示当时齐国强大的原因,论述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叫管仲,在辅佐齐恒公期间,推行了许多富国强兵的经济政策,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从一弱小之国跃居五霸之首。管仲还曾以商战为武器,配合其他措施,不战而使鲁国、梁国屈服。  相似文献   

11.
曹俊杰 《领导文萃》2012,(12):41-42
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国人在即墨城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击退燕军后,齐国人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出任丞相。有一天,田单乘船渡越富水,刚好有一个老人也在过河。由于天气寒冷,老人过河后,竟然冻得不能走路,倒在岸边瑟瑟发抖。  相似文献   

12.
刘建祥 《领导文萃》2006,(12):85-88
晏子利齿斥楚王齐国的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得知后对手下人说:“晏婴是齐国专会卖弄唇舌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打算羞辱羞辱他,显一显我们楚国的威风。你们有什么办法?”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终于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楚国在郢城东门旁连夜挖了个小洞。楚王吩咐守门的士兵:“齐国使臣来到时,把城门关闭,叫他从洞里进来。”第二天,晏子身穿破皮袄,坐了一辆旧车子来到东门外,要求开门进城。守城的士兵见是齐国的使臣,便指着旁边的小洞说:“您从这个洞口进来吧,绰绰有余,不用开城门了。”晏子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要是我上…  相似文献   

13.
王忆城 《领导文萃》2013,(10):87-90
公元前221年,对嬴政来说,是值得存照留念的日子。随着齐国国君建走出国都临淄城,向秦将王贲投纳版籍,齐国灭亡,历时9年的统一战争宣告结束。以往的赵人、燕人,或是楚人,此时已统称为他们原本恨之入骨的秦人。他们需习练相同的文字,出门打车,坐的也是被重新校订了宽度的新坐骑。固然所谓"书同文,车同轨"不是一日而成,但百姓们已经看到了嬴政的决心,他要在这个自己一手创造的新国家里,演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人民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必然选择。"民富国强,众安道泰。"那么如何实现"富民安众"呢?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晏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富民安众"之策,对今天仍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晏子名叫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国相、上大夫,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廉洁从政,生活节俭,成功辅佐齐国三代国君长  相似文献   

15.
汉代的曹参当了九年的齐国丞相,在他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齐人誉之为"贤相".  相似文献   

16.
领和袖     
杨金华 《领导文萃》2012,(17):114-116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推翻了吕氏的统治,建立了"田齐"政权,任命晏婴为相。晏婴辅佐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皇帝,功高盖世,声名卓著。可是,晏婴不仅一点也不骄傲自大,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有些苛刻,就连齐景公也看不下去了。这天,晏婴与齐景公一起下乡检查工作。齐景公看到晏婴坐的车子很破旧,扶手上还断了一根栏杆。拉车的马也是又老又瘦,走起来很慢。齐景公很奇怪,晏婴身为齐国的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  相似文献   

17.
正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养士是在树立私人小恩,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并不能为国为民谋求福祉。战国后期,各诸侯国贵族养士之风大盛,养士甚至已经上升为诸侯公卿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些诸侯公卿更是把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作为展示自己实力和名望的一种手段。这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但"四公子"的所作所为高下各异。齐国的孟尝君是其中最具争议的一位。  相似文献   

18.
管仲,这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的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在受齐桓公委任治理齐国时,特地要了三种权力:第一,要能"临贵",就是要有管理达官贵族的职权.否则,"人微言轻","名不正,言不顺",说得对也没人听.因此,齐桓公封管仲为上卿(当时文官中的最高职务).第二,要能"使富",就是管理经济的权力.经济是基础,只有具备了经济管理权,才能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把齐国的税收大权也交给了管仲.第三,要能"制近",就是对王公贵戚的制裁权.因此,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以示信任.于是,齐国大治,称霸天下.  相似文献   

19.
唐宝民 《领导文萃》2012,(18):102-103
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认识到,如果想要使北魏强盛起来,就必须吸收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利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习俗,实行汉化方针政策。但当时的鲜卑贵族在平城住惯了,而且房屋土地都在这里,因此都不愿意迁都。有一天,孝文帝召集文武大臣到朝堂上议事,忽然提出要动员所有的力量南征,攻打南方的齐国。大臣对此很不理解,认为无缘无故地劳师远征去攻伐齐国  相似文献   

20.
王巍 《决策探索》2014,(24):79-80
公元前7世纪初叶齐国称霸中原后,偏安于长江、汉水一带的南蛮子楚国也在一步步地强盛起来。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齐楚两国开战,楚成王熊怿派屈完迎战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屈完为使齐国不战而订盟,曾向齐桓公小白夸耀楚国国防之强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