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对《水浒》的评论。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战线上反修防修的一个重要内容。 《水浒》宣扬了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歌颂了一个投降派的典型宋江,鼓吹了一套投降主义哲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充分利用这个反面教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评论《水浒》,弄清楚它宣扬投降主义的实质,揭露宋江这个投降派的真面目,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修防修,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下面刊载中文系师生编写的《<水浒>宣扬投降主义摘评》,供广大工农兵群众深入开展对《水浒》评论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卓吾首先指出,《水浒》也是“发愤之所作也”。过了半个多世纪,金圣叹又进一步在《水浒》批文中,指出《水浒》是“托笔骂世”之作,而且把《水浒》与《史记》作了许多分析比较。他说:“《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他对施耐庵和司马迁都极其佩服,称他们是“真正才子”、“非常之才者”,说施耐庵“如是手笔,实惟史迁有之,而《水浒传》乃独与之并驱也。”不独如此,金圣叹评点《水浒》,也用了许多《史记》的笔法。只要我们将《水浒》和《史记》的曲笔手法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水浒》是一部深受人民欢迎的古典小说。但对它的评价又一直存在着分歧。照理人们应该很关心《水浒》问题的讨论,可现在人们却对评论《水浒》的文章兴味索然。《水浒》的评论引起这样的反响,是值得研究者们重视的。这种状况,无疑是“四人帮”实行封建法西斯专政造成的必然结果。但事情并不这样简单。粉碎“四人帮”之后,许多研究《水浒》的同志拨转马头冲破“禁区”写出一批新文章,但《水浒》研究中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影响很深,不进行彻底清理,研究工作很难能有生气。要拨乱反正,就得正本清源搞清《水浒》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否则就“反”不到“正”上来。因此,本文想就解放前、建国后、文化大革命三个历史阶段《水浒》研究状况,探求一下《水浒》研究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张国光先生《关于<水浒>的论争》一文,后改题为《“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公开发表。文章声称罗尔纲先生的《水浒》研究是“袭用”他的“双两说”,是“双两说”的“翻版”,不是什么“新说”,是一个“学风不纯”的问题。读后使我们十分震惊!这是对罗先生的诬蔑!我作为罗尔纲的助手,有责任进行辨诬。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水浒》内容与宋元时期杭州的说唱艺术作了比较分析,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施耐庵及其《水浒》与杭州说唱艺术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南宋起,陆续出现有关“水浒”问题的记载。元杂剧里面更有不少以“水浒”中人物为题材的剧本,虽然多数不传,但也提供了一些资料。到明代,《水浒》一书问世后,不断引起论者的注意,自明至清以至民国,评论《水浒》的文字陆续有所发表。解放后,《水浒》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重点研讨的对象。这些文章都意图用新的观点来考察有关《水浒》的资料,并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由于《水浒》一书的复杂性,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上,还存在不少的争论,例如《水浒》一书的编写过程的问题,结构问题,写农民起义的问题,招安问题,宋江这个人物的评价问题,乃至对《水浒》全书的评价问题,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展开综合的、进一步的研讨,也就不容易取得比较明确一致的结论。在“四人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里写道;“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段论述极简明而又尖锐地指出了《水浒》的要害是宣扬投降主义。四十多年来关于《水浒》的许多评论,,几乎都违背了鲁迅的论述。探讨鲁迅评《水浒》为什么评得好,明确向他学习些什么,是很有裨益的。 (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问题,可以看清社会各阶级的分野、各阶级间的矛盾斗争及其发展变化,从“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找出规律性来。”①鲁迅论述《水浒》,…  相似文献   

8.
张广 《学术交流》2022,(5):166-178
《新水浒传》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基于《水浒传》日译本创作的现代小说,它开日本《水浒传》改写之先河,在《水浒传》日本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新水浒传》所据日译本即底本,至今不明。这导致相关研究缺乏可靠的文本支撑。从《新水浒传》文本的外部、内部可考,其底本为120回《水浒传》译本。各译本所据《水浒传》版本为:幸田露伴《国译水浒全书》的底本为《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书》,佐藤春夫《新译水浒传》的底本是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上述两个译本是全译本,文本信息最为全面,是《新水浒传》文本生成的支撑性资料。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O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对《水浒》这部书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彻底地戳穿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 《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是它从反动的政治目的出发。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歪…  相似文献   

10.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鲁迅论《水浒》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很久以前就说过:“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先生的这段话非常透辟深刻地指出了《水浒》的要害是投降。梁山农民革命队伍,在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下,“因为不反对天子”,导致了受招安,做了封建王朝镇压农民革命起义的工具,所以“终于是奴才”。《水浒》通过这样的描写鼓吹农民革命斗争的命运或者是接受招安,向封建王朝屈膝投降,或者是被残酷的武装镇压彻底消灭,从而宣扬革命的结局是毁灭。 《水浒》反映的主要矛盾,不是广大农…  相似文献   

12.
<正> 北京文艺学会《水浒》研究会于1988年3月18日至19日,召开了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研究者们就《水浒》的主题、版本、成书及犯罪与犯罪心理描写、潘金莲形象价值涵义的嬗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宋浩庆认为,对《水浒》这样一部由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两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是说,年轻人血气方刚,读了《水浒》易受梁山好汉造反精神的感染,激发起叛逆行动;老年人饱经世故,读了《三国演义》难免不被谋臣策士的言行所熏陶,变得阴险谲诈。当然,这是封建卫道士者害怕群众争强斗胜,识破反动统治者的假面具和打乱旧秩序的一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我们却能从这两句话里体会到《水浒》和《三国演义》两部名著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有着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成人的艺术魅力;还  相似文献   

14.
<正> [舒敏报道] 为贯彻“双百”方针、繁荣学术研究,北京市文艺学会于7月21日举行座谈会,专门讨论了北京市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张惠仁的新著《水浒与施耐庵研究》。张惠仁多年来从事《水浒》研究,尤其是对“施耐庵之谜”进行了深入、不懈的探索,引起专家学者的注目。该书新近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冯其庸、历史学家常征分别为此书写了序言。关于《水浒》的作者“施耐庵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日晖 《学术交流》2006,(1):167-171
在《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说唱艺术和戏曲一样,承担着向大众尤其是不识字者传播《水浒传》的任务。从接受的角度看,《水浒》的说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既有自己的艺术品性,又受到《水浒传》小说本文的限定。而作为改编的艺术,说唱艺术的发展空间又非常之大。子弟书和扬州评话是清代说唱艺术的代表样式,其中的《水浒》曲目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水浒传》本文在说唱艺术中被接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诗词,其意蕴博大繁富,其表现手法多彩恰切,其文化气脉贯通古今。而佛、道精神的有机融会,更使诗词具有了一种迷离神秘的色彩。曹雪芹深知,作为创作,应该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化精华,融会贯通,再铸新品。在《红楼梦》诗词中,他不但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孔孟文化、楚骚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等,而且吸收了宗教文化,如老庄文化、佛教文化等,使其诗词在意象上具有“《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在风格上则如同《诗经》中原始民歌那样纯朴清新”①。特别是他对道家“无用无为”、“自私快…  相似文献   

17.
鲍鹏山新说《水浒》,认为“鲁智深打人”是最有“艺术性”、“创意性”和“观赏性”的,并因此总结《水浒》好汉有鲁智深式的“艺术型”;李逵式的“效率型”;武松式的“综合型”三种打架方式,由是厚此薄彼。其实不然,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醉打蒋门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等经典打斗,其效果较“鲁智深打人”,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且难以类别。鲍教授的归纳和演绎,破绽不少,抬爱鲁智深而贬低梁山其他好汉,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8.
《水浒》中写了大量宣扬投降主义的诗词。这些诗词,赤裸裸鼓吹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反对农民起义路线;贩卖忠君报国,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孔孟之道。尤其以宋江名义写的几首诗词,更可以使我们看到投降派宋江的丑恶嘴脸。分析批判《水浒》中的这些诗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实质,及识别投降派宋江的真面目。【原词】西江月 ——《水浒》第三十四回宋江题浔阳楼词 自幼曾攻经史①,长成亦有权谋②。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③。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洲④。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⑤![…  相似文献   

19.
一部长篇小说,特别是内容丰厚、趣味多样的长篇小说,总要有一个结构的轴心和主题凝结线,否则,就很难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水浒》作为一个博大的、精严的了有机的艺术实体,写了那么多的人物和故事,它们各有特色,各有趣味,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它们统一到一起的呢?搞清了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把握.《水湖》的主题。或者说,可以为《水浒》主题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纵观《水浒》全局,我们发现,宋江形象在结构布局上起着轴心(主线)作用。这首先表现在宋江形象与众好汉在作品中的艺术关系上。在七十一回“排座次”之前,一百零八条好汉先后走上梁…  相似文献   

20.
强韵嘉  单芳 《社科纵横》2012,(6):102-105
在中国现存典籍文献中,关于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化遗存及神话意象形态的传承演变过程来看,《天问》与《山海经》中所载神话颇多启承之处,对二者相似相通的神化意象结合文献进行比较分析,互证其文化意蕴及艺术意象,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原文化与楚地文明之间多元互融的一体化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