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校、幼儿园、家庭,攻击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经常发生在青少年儿童中.暴力行为者通常是高攻击性行为者,攻击行为对于以后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兆警示作用.攻击行为较频繁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攻击而成为被攻击者,这势必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加剧;而本身不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频频受到攻击的情况下,要么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要么奋起反击而成为一个有攻击行为的人,从而可能导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青少年以后出现暴力的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虐待儿童案件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是否增设"虐待儿童罪"成为备受争议的焦点问题。争议的实质在于,刑法如何规制虐待儿童行为,从而实现具体虐待儿童行为与抽象刑法规则的对接。动辄"嘲笑"刑法、修改刑法的刑事立法中心主义模式,须向尊重刑法、合理释法的刑事司法中心主义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精神心理学家提醒众多家长,在孩子发育成长过程中,应注意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性格行为偏差,特别要防止孩子出现儿童性心理倒错。  相似文献   

4.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处事态度、行事方式的形成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尽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家长却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更不能把学业成绩优良与否作为认定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成才是要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道德品质高尚,具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5.
姚昕 《南都学坛》2008,28(2):112-113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溺爱孩子酿恶果——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放松教育造恶果——父母监控不当;缺陷家庭子女易失足——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家庭成员坏榜样导致青少年犯罪——家庭教养行为不当四个方面。加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应做到: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家长要明确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点所在;家长要掌握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科学方法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数次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愤慨和共同忧虑的焦点问题。幼儿园教师虐童具有隐蔽性强,儿童难以抗拒,施虐方式多样,越小儿童越易受到虐待等表现特征。虐童行为不仅伤及儿童身体,更给儿童心理和精神造成严重危害。为有效防止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需要从政府、幼儿园和家长层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何慧芬 《社区》2014,(1):31-31
安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但是,在日常活动中,孩子磕伤碰伤现象在所难免,意外伤害总在不经意间发生。能第一时间对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施救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家长掌握各种急救知识,也为了让青少年遇到伤害时不惊慌,能及时呼救,近日,甘肃省玉门市安康路社区邀请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为辖区青少年和家长们做了“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专题讲座。会上,医生的讲解深入浅出、直观易懂,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发生迅速变化的阶段。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道德和精神等方面的观点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青少年期的这些变化比幼年期和儿童期的变化要迅速得多。由于这种发展,人的个性形成了一些新的内容。很多家长不能对这些变化作出评价,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因为他们不愿放松对孩子的管教。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9.
摘 要:儿童虐待和忽视逐渐成为全球众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之一,多年来的探索都表明,虐待和忽视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影响。笔者从儿童虐待和忽视的定义、分类、国内外现状、测量与识别、虐待与忽视的危害以及风险因子方面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探讨,未来还需要对虐待和忽视的预防和干预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应了解有关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常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要以身作则 ,发扬民主作风 ,针对孩子个性特点 ,以适当教育的方式及时与孩子沟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少案例说明,父母离异容易造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和触犯刑律的行为发生。父母离异后,家庭的许多变故以及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形成教育孩子的默契、争取学校老师的配合、尊重和理解孩子、改变不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孩子尽早走出阴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爱邻联盟”家长课堂开课啦!这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社与徽州人家社区共同举办的培训项目,目的是从家中做起,培养青少年卓越领袖素质。课上,专家与家长们一起互动、观看影片,交流心得;让家长们4分钟内分别在纸上写出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各20条;提醒家长要正确关注孩子的身体、智力、情商、个性、能力、习惯的培养;要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接纳并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缓和孩子和父母之间紧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西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逐年增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家长要尽可能和孩子进行更多精神交流以弥补父母关爱的缺失;各级政府要密切参与,形成分工明确,上下一体的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以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并积极利用民间力量以建立更为多元化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并要采取切实措施以尽力消除城乡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4.
在对儿童的钢琴教学中 ,家长应该当好教与学的媒介。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家长所处的助教环节是不可忽视的。要想处理好这个重要环节 ,就要给孩子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鼓励孩子评价自己 ,创造良好的练琴环境。总之 ,要根据孩子自己的特点 ,创造出更多使孩子能愉快练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儿童缺乏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家长过度溺爱、过于严厉、过高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在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上,家长要营造民主型家庭的氛围,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人,尊重孩子。幼儿园和家长合作,坚持各项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家庭危险因素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形成自杀青少年的人格缺陷 ;二是作为自杀的直接诱因。造成人格缺陷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缺乏爱心、过分干涉和保护、虐待儿童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以及婚姻不和、亲人死亡、父母心理变态等不良的家庭环境 ;直接诱因包括亲子冲突和被虐待。预防自杀的措施很多 ,人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儿童虐待问题是当前日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最瞩目的社会问题。日本儿童虐待问题分成以下十种类型:母亲虐待型、单亲家庭型、父亲暴力型、母亲育儿疲劳型、育儿知识缺乏型、母亲抑郁封闭儿童型、父母期望过高型、受性虐待母亲不保护型、父母情绪不稳定型、失望父母与任性孩子型。对每一种类型,分别从性格和行为特征、虐待的危险度和咨询援助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针对各种不同的虐待类型,采取心理咨询以及各种积极有效的援助,既有宏观指导意义,又有微观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晓林 《社区》2011,(2):54-55
这几年不知是什么原因,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经常性的话题。本来我已经过了这样的阶段,但是看到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所谓“教育”.想想过去和孩子一起走过的路.以及这么多年有关孩子教育的经历,倒真想说说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教育,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刮痧>讲述的是在美国,一个中国家庭由于用刮痧这一中国传统疗法给孩子治病而引发的问题.刮痧,因为会在治疗者的身上留下看似可怕的紫痕,便被美国人认为是虐待儿童的罪证.本文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冲突这一主题下,通过对影片中误解和冲突的分析,揭示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人际关系及法律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试图找出避免文化冲突的办法,进一步缩小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20.
熊瑛 《人生与伴侣》2009,(12):31-31
青少年近视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 在青少年近视眼防治方面,社会上存在两大误区:其一,有的家长过分紧张担忧,甚至认为近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带着孩子辗转于各大医院,求助于各种治疗。正是迎合这些人“恐近”的心态,目前市场上充斥了各种近视治疗仪,中国青少年也成了近视治疗的最大实验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