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上半年。我省下岗、失业职工总人数为67.5万人,其中,下岗职工人数63.1万人(国有企业60.6万人),失业职工4.4万人;上半年国有企业新增下岗职工28.3万人,新增失业职工2.2万人。上半年,全省共组织30余万下岗、失业职工参加再就业工程,其中下岗职工27万多人,失业职工2万多人;有20.2万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8.4万人,失业职工1.8万人。在已实现再就业的国企下岗职工中,劳服企业安置了0.6万人,占劳服企业上半年新安置人数的46.6%。初步统计,通过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指导和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已实现就业为7万人,是同期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万人的20%,占全省就业指导计划15万人的46.7%。  相似文献   

2.
劳动就业服务经济既是就业服务机构参与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的直接手段,又是就业服务机构安置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的直接途径,是就业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之一,在繁多的就业服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就业服务机构直属的劳服企业在劳服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重要。截止1996年底,我市共有直属劳服企业55户,占全市劳服企业的10%。下面,就直属劳服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发展直属劳服企业以及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发展谈谈我们的体会。一、多方审视、认识直属劳服企业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直属劳服企业对于就业服务机构而言,具有"多功能"作用。1、直属劳服企业是就业服务机构的"试验田"。近年来,我市对劳服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股份合作制改造、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实施等,我们几乎都是先  相似文献   

3.
资阳市23家劳服企业,1995年共创产值14409.3万元,税利1075.81万元,比1994年增长120.7%和137.5%;1995年新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和企业富余职工808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安置效益的双丰收。去年,全市各劳服企业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法》,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市属劳服企业98.4%的职工都同劳服司签定了劳动合同。1995年全市劳服企业发展第三产业项目18项,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十部委局《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安置富裕人员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推动我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丰县委、县政府将再就业工作置于关系全县繁荣和稳定的高度,采取积极措施,以改革的思维和方法,运用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劳服企业、失业保险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手段,全力抓好再就业工作。目前,全县劳动就业结构已得到了进—步的调整,职业介绍网络基本形成,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累计达7349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92%。  相似文献   

6.
威远红卫橡胶厂,是威远县劳动局、县就业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创办的劳服企业。1994年该厂完成生产经营收入225万元,实现利税26.8万元,新安置城镇待业人员45人,占全厂职工200人的22.5%。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产值203万元,实现利润13.3万元,又新安置待业青年60人。近两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安置效益。主要经验是:(一)坚持以生产和销售为中心,严格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全厂员  相似文献   

7.
1990年,李鹏总理签发了国务院第60号令,颁布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从此,正式确定了劳服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和劳动事业中的法律地位。至今《规定》已实施5年了,但仍有一些人缺乏对劳服企业正确的认识,随意平调、侵占劳服企业财产,随意更换企业法人代表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劳服企业在‘九五’期间更好地为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作用,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劳服企业合法权益:一是各级政府和主办扶持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国务院颁布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充分肯定了劳服企业走组织起来、艰苦奋斗、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岗位的道路,明确了劳服企业是具有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双重职能的城镇集体经济组织,确定了国家政策指导和扶持,劳动部门归口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系统指导,主办单位帮助扶持,以及企业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的劳服经济运行体制。二是劳服企业及其管理部门要敢于  相似文献   

8.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同别的行业相比,存在着"起步晚,历史短。国无投资家底薄,资金不足装备缺,技术落后素质弱,关系不顺婆婆多"等"先天不足"的问题。怎样为这些"先天不足"的劳服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其健康发展壮大呢?近几年来,乐山市劳动就业部门对此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该市劳服企业产值1988年在全省21个市、地、州中占第8位,1990年升到第6位,1993年升到第4位,仅次于成都、重庆、攀枝花;劳服企业税利1988年在全省占第9位,1993年已上升到第6位;劳服企业3年增加近180个,职工增加4439人。这3年间,该市劳服企业产值和税利增长率比全省平均增长率高10至13个百分点。该市劳服企业在发展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劳动、就业部门协调服务工作做得好。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9.
西南医疗器械厂是国家定点生产医疗器械的中型骨干企业,全厂现有在职职工850人。1993年企业调整了领导班子,深化企业内部三大制度的改革,精减了行政管理机构,压缩了科室管理人员,破除了干部终身制和职工的铁饭碗以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全厂科室由原来的26个减少到12个,科室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32名减少到75名。全厂管理人员的比例由原来占全厂职工总数的15.9%减少到现在的9%。为解决企业富余人员、待业人员的安置,厂领导作出了大力发展劳服企业和第三产业,以安置、消化更多的富余、待业人员,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决定。一、建立健全劳服企业管理机构。厂部任命了一名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来,江油发电厂劳服司先后兴办了一批企业,形成了以为主业生产、职工生活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电力生产销售,小型水、火电站及压力容器安装检修调试,耐磨钢球及铸钢件、配件加工制作,激光照排印刷、装卸运输、商品贸易、化工、粉煤灰开发利用、种植养殖业、农业肥等50余个项目。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其中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两劳"和残疾青年600多人,全民职工460多人。企业固定资产增至1800多万元,所有者产权益达2680万余元,累计收入达2.1亿元,上交税金1100余万元,实现利润1200余万元,为国家做出了显著贡献。1994年该厂劳服企业总收入达4200多万元,利税640多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5000余元,人均创利税达6000元。劳服经济发展不仅稳定了主业,有力地支援了主厂三改,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促进劳服企业的发展,维护其合法权益,我们近期对各地维护劳服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感到在当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相当部分的劳服企业生存发展艰难,其合法权益受到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侵犯。一、当前在维护劳服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劳服企业的法人地位得不到落实。劳服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一些主办单位却把劳服企业当成自己的内部机构(如车间或分厂),被认为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不尊重劳服企业应有的法人地位和应有的权利。如有的劳服企业经营自主权、财产支配权仍受到主办单位控制,任意发号施令,造成经济损失;有的劳服企业为主办单位承担完成的任务,往往却得不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和报酬。2.劳服企业的资产受到平调侵吞。一些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最近南充市政府规定:企业破产后的失业职工(指经当地劳动部门招工、调动的固定工、合同制职工、大集体工和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具有城镇户口的招聘人员),再就业可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在企业破产时,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和处置其他财产所得,  相似文献   

13.
内江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1992年底成立以来,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办了十件实事。(1)抓信息交流。劳企协将各企业劳司的产品和需求汇成表发布信息新闻,为各企业劳司的供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抓发展新会员。协会会员现已发展到146家企业,既有劳服企业,又有合资企业,理事由55名增加到66名,常务理事由33名增加到44名;(3)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很多劳服企业及主办厂解决了产供销及就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4)协调外部环境,积极向税务部门反映情况,并转发了税务局关于扶持发展劳动服务公司集体企业的税收政策,使不少企业受益;(5)提高主办单位派往劳司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促使全市所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绵阳市被国家列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全省“两个转变”试点城市以来,不断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今年1月,全市132户国有破产企业37112名失业职工,已分流安置32632人,分流安置率达87.9%,与此同时,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富余人员也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以来,全市共有5000余名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解除劳动合同领取补偿金直接进入社会,共有53613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现已分流安置43189名,再就业率达80.5%。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省劳服企业表彰会1993年末在成都召开。会议总结了省劳企协成立两年来的工作,研究了1994年的工作重点;在全省1.1万多个劳服企业中评选出了"百强企业"和146名优秀企业家,分等次评选出了52个劳服企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45篇全省劳服系统优秀论文,并由省劳动厅和省劳企协给予表彰。省长助理邹厂严、省政协副主席辛文、省委老领导杨超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分别讲话,四川省劳动厅厅长刘继邦作了重要讲话。刘厅长充分肯定了我省劳服企业作为一种别具特色的城镇集体经济形式,在我省经济发展和组织就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劳服企业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做更多的工作,发挥更大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86年10月我省失业保险制度建立10年来,全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失业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失业保险实施范围由过去单一的国有企业扩大到了城镇各类企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由原来国有企业中的4种人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中的所有非自愿失业的职工。截止1996年9月底,四川省失业保险已覆盖近4万个单位,600余万名职工。10年来,全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累计接收12.03万名失业人员,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医疗费和其它各项补助费共近8000万元。在确保失业职工基本生活的同时,我省还合理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深化改革。全省动用近50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部  相似文献   

17.
困扰黑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再就业正在悄悄化解;一度弥漫在众多下岗失业人员心头的阴霾正在慢慢散去。2003年1-11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7人,共有70.2万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8.8万人,其中“4050”人员15.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相似文献   

18.
资阳市劳服企业,紧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使劳服企业集体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996年,该市劳服企业实现产值2.13亿元,创税利2000万元,其中税金1358万元,安置城镇待业青年和富余职工425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从加大改革力度上提高经济效益。强化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推动企业富余职工分流,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措施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95〕24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实施"再就业工程"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目标和对象"再就业工程"是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各种就业服务手段,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帮助企业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职工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再就业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生产,广开门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按照企业分流、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的方针,充分运用就业服务体系的失业保险、职业介绍、转业训练、生产自救等综合服务手段,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力争在5年时间组织50万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参加再就业工程,通过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帮助其在发展生产中实现再就业,逐步形成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重新  相似文献   

20.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就业促进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对下列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一)吸纳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达到规定要求的企业;(二)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三)安置残疾人员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企业;(四)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五)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六)国务院规定给予税收优惠的其他企业、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