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谷的人格令人钦佩,早已成定论;黄山谷的诗歌风格后人却毁誉不一。称道者谓其“清新奇峭,颇道前人未尝道处,自为一家,此其妙也。”“奇而有法”。指摘者则调其“有奇无妙”。张巨山曾说,“山谷酷学少陵,雄健大过,遂流而入于险怪;要其病在太著意,欲道古今人所未道语耳。”。按理说,诗是“诗人人格创造的表现”,“风格即人”。那么,同是黄山谷,怎么人格评价与诗歌风格评价,竟会相距这样远呢?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山谷的人格与风格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为历代人们所推重,给予极高的评价。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对此就很欣赏,说“岑参多新诗”(《九日寄岑参》)“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并指出“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同时代人杜确称赞其诗“迥拔孤秀……出于常情”。(《诗集序》)宋代大诗人陆游赞其诗“笔力追李杜”“崔嵬多杰句”。(《夜读岑嘉州诗集》)翁方纲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石州诗话》)沈德潜云:“参诗能  相似文献   

3.
论黄庭坚诗     
元丰、元祐之际,山现了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大家,是宋诗的极盛时期.而山谷一派尤能代表宋诗的特点,影响十分深远。《后山诗话》云:“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又称黄诗的缺点是“过于出奇”。把山谷诗的特点概括为一个“奇”字。但“奇”是表现在外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探讨所以“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特殊工具。既要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内在的意蕴。“意思尤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这是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论诗、文及其关系的话。欲使“酒”醉人——沉浸在诗的美感中,炼字之功不可大意。古人对炼字是颇为讲究的,“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瓯北诗话》卷六赵翼语)可见“炼”字的至高境界在於有“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之功效。故而一些极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人  相似文献   

5.
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不仅以其“刊落陈言,横鹜别驱,汪洋大肆”(《新唐书》)韩愈传)、“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而且在诗道渐衰的中唐诗坛上,以其不甘蹈袭又不甘居大家之下、锐意创新的精神开拓新路创出一个重要流派.他远承古体,近学李杜,以雄健的笔力、凌厉的气势,驱使宇宙万象进入诗中,使其诗具有想象丰富、气象不凡、辞彩壮丽、语言奇崛、风格险怪等艺术特色.《岁寒堂诗话》评其诗道:“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唐宋诗醇》评其诗曰:“其壮浪纵姿,摆出拘束,诚不减于李,其浑涵汪洋,千汇万状,诚不减于杜,而风骨凌嶒,腕刀矫变,得李、杜之神,而不袭其貌,则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一家”.这些评价揭示了韩诗的主体风格,而诗歌大家的成就总是多方面,仅就其占全部诗作(360多首)不到三分之一的山水诗来说,也包涵着多姿多彩的审美风格,很能反映诗歌大家的艺术成就.本文拟通过山水景物诗的考察来探讨韩愈的诗歌美学追求,以就教于海内外方家.一、刻意搜求,险怪雄奇美  相似文献   

6.
盛唐诗人崔颢写了首极负盛名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颗《黄鹤楼》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黄鹤楼》诗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宋代李畋《骇闻录》说:“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凤凰台》诗。”  相似文献   

7.
朱庭珍,字筱园,云南石屏人.近代诗人、诗论家.已刊出的诗作有《穆清堂集》及续集,诗论有《筱园诗话》.他本人在《穆清堂诗钞自序》中说:“自束发受书,即解声韵,视诗如性命,为之垂四十年”(《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足见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他的同时代人陈灿评他的诗:“思愈清妙,笔愈奇峭,才气愈跌宕纵横,而初无惨淡经营之迹,盖锻炼之极归于自然,……筱国自(?)角以诗名当代名公,钜手一见为之心折,而遇弥穷诗乃弥工.”(《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石屏县志》对他的评价是:诗才敏捷,博洽今古,名动一时.可以看出,他的诗作确有相当的影响.但是,他的卓著的才能,并不是表现于他的诗歌创作,而是表现于他的诗歌理论的建树.当他还不满二十四岁的时候,便完成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象这样  相似文献   

8.
北宋党争与杜诗陶诗之显晦萧庆伟杜诗之显,至宋而极;陶诗之显,亦至宋而极,这是北宋诗坛颇令人瞩目的两股思潮。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云:“陶渊明、柳子厚之诗,得东坡而后发明;子美(杜甫)之诗,得山谷(黄庭坚)而后发明。”宋人尊杜,乃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东坡《题吴道子画》云:“立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钱钟书先生认为这两句话概括了东坡诗的理论和实践,并对此二语作了精辞的阐述。(《宋诗选注》)这里需要进一步探论东坡诗的“新”与“妙”究竟当如何理解。“苏子瞻以新”(《后山诗话》),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连不赞成他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东坡诗“新”。如元遗山《论诗绝句》:“苏门若有功臣在,肯放公诗百态新?”元遗山的意见,后人颇多异议。赵翼《瓯北诗话》云:“若反以新为嫌”,难道诗人只应该“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抱柱守株,不敢逾限一步”?“新”正是诗的需要,文学是要不断创新的。而且,“新岂易言?意未经人道,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新正以此耳”  相似文献   

10.
一吴乔,一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清顺治前后(十七世纪中叶)在世,工于诗,“王士禛尝以善学西昆许之”。而吴乔所撰《围炉诗话》六卷,更“脍炙艺林,其排击七子,探源六义,议论精到,发前人之所未发”。著名文士赵执信《谈龙录》曾专门述及:“昆山吴修龄论诗甚精,所著《围炉诗话》,余三客吴门,遍求之不可得,独见其《与友人书》一篇。”由此可见《围炉诗话》于当时诗坛影响之一斑,必有其“自抒心  相似文献   

11.
昔人论诗,有“诗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的分别。“诗人之诗”倚重才气、灵感、情韵和妙悟,其诗风飘逸灵动,得神来兴到之致。“学人之诗”讲究识见、功力、宏博和理性,其诗风敦厚老辣,有凝重典雅之美。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是“诗人之诗”派的理论要点。黄山谷《答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黄庭坚的审美理想?有人说是“绝俗”,有人说是“自然成文”,这都有道理,不过似嫌片面。笔者以为不若从山谷文字中拈出“韵胜”两字来,予以概括,把“韵胜”看作是山谷审美理想的核心或总纲。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篇》中说:“吾国首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者,北来范温其人也。”(第四册第189条)此说似不够准确。而在这一条文字的末了,钱先生又引吕本中诗话说,“吕本中《紫微诗话》记范氏‘既从山谷学诗,要字字有来历’;其言  相似文献   

13.
严羽《沧浪诗话》(下引此书,只注篇目)谓诗有“别材”、“别趣”,为“吟咏情性”之作;而“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有乖为诗之道,故予针砭:“虽获罪世之君子,不辞也。”(《诗辨》)“近代诸公”如依《四库提要》“要其时宋代之诗竞涉论宗,又四灵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时之弊”之说,则其所谓“近代诸公”,可以理解为仅指江西诗派末流及四灵一派而言;针砭之范围甚窄。这样理解,可以不至因承认严羽诗论的历史意义而抹  相似文献   

14.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雪桥诗话》选录诗人的标准,是“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一些不为人所习知而又有一定成就的诗人的吉光片羽,往往在《诗话》中能窥见点滴,这在其它书籍中是颇难找到的,对研究清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缺文献。《雪桥诗话》中,保存了大量明、清两代文人的诗作和史料,特别是对研究清诗意义重大。另外,诗话是有清一代的掌故书,有很多文化史故实都能详见于此,有补文化史乘。诗话“因人及诗”,“因诗及事”,欲“为本朝一代诗史”的录诗宗旨,也揭示其诗史观的传统。诗话以人存诗,以诗纪人,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尤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是研究清诗、清史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5.
韩愈诗平议     
对于韩诗,历来议论不一.司空图以为“韩吏部诗歌累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扶电,撑扶于天地之间”(《题柳集后》)张戒以为“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岁寒堂诗话》)陈师道引苏子赡云:“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又引黄庭坚云:“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后山诗话》)惠洪和尚《冷斋夜话》叙述沈括与吕惠卿的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正> 二论诗的标准元好问论诗,开宗明义,首先明示要以“正体”作为根本标准:“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所谓“正体”,翁方纲解释说:“‘正体’云者,其发源长矣。由汉魏以上推其源,实从《三百篇》得之。”来之杜甫的“别裁伪体亲风雅”。(《石洲诗话》)这是完全正确的。有元好问在其他诗中所写的“诗亡又已久,雅道不复陈”(《赠答杨焕然》)和“风雅久不作,日觉元气死”(《别李周卿三首》之二)可证。《诗经》中的风雅——汉代乐府中的民间歌谣——建安时期以三  相似文献   

17.
诗话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文论著作。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载一评,或采一诗(或数诗),或记一事,大多随意而话,属于“以资闲谈”的随笔性质。袁枚以《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引文只注卷目)闻名于世。《诗话》内容以论诗与采诗为主,但亦有属于“记盛德,录异事”(许(岂页)《彦周诗话》)的记事内容。本文就尚无人论及的《诗话》记事内容作粗浅探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诗话》所记事多数诗坛创作活动或某首具体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诗歌史上,宋诗的艺术渊源与唐诗最为密切,从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中都可找到它们与唐诗的渊源关系,且他们的艺术风格也往往以其艺术渊源作为标志.但是宋代的大诗人如苏武、黄庭坚、杨万里、陆游等,他们诗歌的渊源却较为复杂,而苏诗尤为复杂.关于苏诗的艺术渊源,宋人的认识就很不一致.苏辙以为:“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东坡先生墓志铭》).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晚学太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后山诗话》).张戒说:“苏子瞻学刘梦得、学白乐天、太白,晚而学渊明”(《岁寒堂诗话》卷上).刘克庄却以为:“坡诗略如昌黎”(《后村诗话》、  相似文献   

19.
岑参是我国盛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向与高适齐名,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岑参的边塞诗昂壮雄浑,奇峭峻拔,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以其别具一格而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唐诗苑中独树一帜。宋人许凯曾指出:“岑参诗自成一家”(《许彦周诗话》),元人范德机则赞岑诗“为一家数(《木天禁语》),翁方纲亦云“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石州诗话》),赢得了历代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北宋许顗《许彦周诗话》指出:“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诗话的内容既有标举作诗宗旨,评论诗人及其作品,又可以有记述流派并推溯其渊源,漫议诗法、诗艺、诗体,记录诗坛异闻掌故,甚至还有考证或阐述诗中词义用事,进而探讨诗学理论,极为丰富.宋人诗话,虽大多不成系统,但所“话”乃不离诗,若对整部诗话进行研究,大致能够窥探出作者的诗学观或理论倾向.而较之于诗话,笔记的内容往往庞杂多了.诗话的作者是有意论诗,并专门论诗;笔记的作者往往无意专门论诗.有的笔记,诗话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的内容,有的甚至是作者兴之所至偶然录下数条而已.披沙简金,宋人笔记中文学批评的意见时有精彩之处.像沈括的《梦溪笔谈》、严有翼的《艺苑雌黄》、洪迈的《容斋随笔》、吴曾的《能改斋漫录》、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齐东野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