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走一步     
一位写小说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去一片麦地里寻找忘在那儿的水壶。那片麦地非常大,麦子又长得高,水壶却很小,朋友找了老半天,也没有发现水壶,他两手空空走了回去。父亲二话没说,自己走进了麦地,不一会儿,父亲就找到了自己的水壶,那是一只黑色的小陶罐。朋友问他父亲水壶是在哪里找到的,父亲说在西北角的草丛中。朋友告诉父亲,他起初也发现那儿有个东西,却以为是石头,没有走过去。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当你对某种东西已经失望时,不要忘了再向前多走一步。” …  相似文献   

2.
以家为圆心,半径385公里之内,老弟白以为“搞定”了他女儿的未来。这个区域内,公立幼儿园、名牌小学、重点中学、著名大学一应俱全,医院、超市、公园这些“辅助设施”也完美到位。女儿还在摇篮之时,老弟就四处炫耀这张设计精美的规划图,以此证明自己不仅是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师,还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丈夫和父亲。  相似文献   

3.
赵霞 《老年世界》2006,(8):27-27
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丘吉尔1965年在伦敦逝世.卓年91岁。人们研究丘吉尔的履历.发现他在许多方面本应是与长寿无缘的:他并非出生于长寿家族,父亲仅活了46岁.母亲也只活了67岁.家族中没有寿至90岁以上的人;他自己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2500克。当时人们都担心他活不长;  相似文献   

4.
观望 《老年世界》2011,(18):40-40
一、吞咽不畅 病例:刘先生近来感觉自己在进食时有阻塞感,胸骨后还有烧灼样的刺痛。在家人的督促下,他去医院做了纤维胃镜检查。检查发现他患有食道炎。医生建议他服用抗生素和抗酸药,  相似文献   

5.
家有老顽童     
陈凤尤 《老年人》2009,(7):29-29
我要写的老顽童可不是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而是我的父亲大人。 记忆中,我父亲一直酷爱运动,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但凡他能接触到的体育运动,他都要投入其中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7.
游宇明 《老年人》2014,(4):38-38
正刘邦做了皇帝后,把自己的出生弄得神秘兮兮的。他造谣说,他的母亲刘媪曾在大泽旁边歇息,梦见和神做爱。当时雷电交加,天色幽晦。他父亲去找他母亲,看到一条蛟龙伏在他母亲身上。不久其母怀孕,生下了他。为了神化自己,刘邦不惜给他的父亲强戴了一顶绿帽子,居然说自己是人龙相交的杂种。南齐武帝萧赜也步刘邦后尘。不过,萧赜没有拿父亲  相似文献   

8.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  相似文献   

9.
董永卖身的故事在今天读来,依然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自幼非常孝顺父亲,他每天跟随父亲一道去田里耕地,尽全力地去做农活儿,以分担父亲的辛劳,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看。每次在回家的路上,他也总是让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坐在鹿车上,而自己却拖着疲软的双腿跟在后面步行。后来,父亲不幸过世了,一贫如洗的家里没有条件来安葬父亲,孝顺的董永只好打算出卖自己的身子,以换取安葬父亲的费用,使父亲能够早日入土为安。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最绝望的事情,是一个父亲面对孩子撕扯自己的头发、咬伤自己的小手时,却不知如何将他抚慰。孩子不会痛,也不知道父亲爱他已爱到心力交瘁。父亲倾其所有,只希望在无数个未知的明天,这样的绝望可以不再继续……  相似文献   

11.
安子 《女性天地》2005,(8):28-28
我一直以为父亲不爱我。在我九岁的时候,母亲病故了,从此父亲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沉默寡言的人,他很少开口说话,对我的教育仅限于拳头。从小我就吃够了父亲的巴掌,挨够了父亲的鞋底,在一次次挨打之后,我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离开父亲。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作为村里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儿子有一条生路,他宁愿一个人背负着"无情父亲"的骂名。从一开始,他就没给自己留退路,预料到儿子会恨自己一辈子。但作为父亲,他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刘公南现在是黑龙江省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他的父母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山东茌平县迁到牡丹江市林口县的。开始,刘家没有想到要在这里安家落户,只是想找口饭吃。刘公南当时4、5岁,弟弟2岁。“在我的记忆里,老家的贫困印象是很深的。”刘公南说,在他的印象中,一次父亲做工回来,拿回一包糖果,他和弟弟吃了几天,这一包糖果是童年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回忆。父亲在牡丹江农业科研所做了两年的木工。第一年,农科所只管吃住,没有薪水。第二年,在农业科研所领导的帮助下,父亲把一家人的户口办了过来。后来,又跟牡丹江市军分区的一位领导做工,因为表现挺好,这位领导帮着转了干。之后,当上干果木材加工厂厂长、牡丹江市农委劳服公司经理。1990年辞职下海。“父亲是在1997年回山东的。”刘公南说,父亲开始去了  相似文献   

14.
《伴侣(A版)》2007,(8):23-23
<正>花心似乎是男人的通病,这对女孩子来说未免有些悲哀。找到一个好男人真是不容易,还要时时刻刻小心他的眼神是否被漂亮姑娘勾走,真是辛苦。最好是预先测测他的心到底有多花,你也好"对症下药"!题目:他在工作上与上司产生了争执,两人各执一词,但上司以自己的职位来压制他,此时他会怎么做?1.直接服从,心里痛骂上司一顿。  相似文献   

15.
正陪父亲去看牙,排号坐等时,见一七十多岁的老先生进门,他嗓门极大,目光巡视一圈,发现有座,声音洪亮地说,“来来来,你坐这儿等我,我先问问医生去!”然而无人应答,只有他自己进门,谁知道他在和谁说话。老先生没听到应答声,回头一看,身后无人,老先生又朗声自语,“咦?咋回事,跑了?”然后返身出门寻人去。七八分钟后,老先生拉着一位老太太的  相似文献   

16.
钉子     
<正>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他把这个变化告诉了父亲。父亲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相似文献   

17.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她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这当然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的父亲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爱上了他,今后非他不嫁,这时她才十六岁。以后剧团再到附近演戏,她父亲便捆了她的手脚,将她锁进仓房不让她出来。而她总能磨断绳子,撬开窗棂,又光着脚板跑出十几公里去看他演戏。她感动了她的一位婶婶,婶婶有次领着她去见他,央求他给她一张照片。他没有照片,给了她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教育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方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这是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在意。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  相似文献   

19.
父亲养鸟     
在父亲年轻的时候,他就宣称自己爱养鸟。当时条件有限,他又时常出差,总是在口头上说说,除了成功地养活了自己的儿女外,他没有真正养过什么小动物。母画眉父亲退休后闲在家里无事可做,于是老两口时不时地就要发生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为了及  相似文献   

20.
陈亦权 《职业》2016,(19):74-74
1981年,20出头的张风军退伍回到河北老家。当时正值年底,老家村民们都忙着做竹灯笼,这是老家的习俗。张风军当兵时也见过一些世面,他就想,“能不能把这些灯笼推向外边的市场呢?”不料他把这个想法跟父亲一商量,却遭到了父亲的一顿斥责:“谁都会做灯笼,你卖给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