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儿童群体挫折教育的现状,剖析引发挫折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儿童挫折教育应家校联合,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学校提升对心理卫生等课程的重视、开展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升儿童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
常言说得好,生活道路哪能平坦无阻,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内容,不必抱怨,也无需逃避。只是对于孩子来说,万般呵护,不敢让他们经历丝毫打击和失败,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正视失败,勇敢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指导自己的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相似文献   

3.
教育和文化本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或者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传统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过分注重对分数的要求,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局面。现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而在改革过程中,吸收与借鉴其他国家的课堂管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的教育是继承孔子的儒家教育,对于教学都是基于课本,很少有创新。对于学生都是言听老师的指导,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以至于对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人们习惯了照本宣科,而考试又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唯一能证明自己,能得到好的前程的唯一方式。而西方从孩子上小学起,他们的教育环境就是自由开放的,让孩子易于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相比之下,中国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千篇一律般,没有特点,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都只会考出好成绩,在其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的与西方各国形成良性交流,中西方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如互惠生和交换生,但是,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中西方课堂教育的差异日益凸显,学生不适应老师的上课方式,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对中西方课堂教学差异的思考和研究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托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好常规方面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托班进行常规教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设置挫折要谨慎,不要排斥成功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明确提出“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在研究影响个体能力发展的因素中,教育的作用也被突出强调出来。孩子最开始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看世界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三国志》中记载的有关曹操、刘备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奔跑了。狮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必须跑得快点再快点,你要是跑不过另一边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饿死。另一边羚羊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必须跑得快点再快点,如果你跑不过那边最快的狮子,  相似文献   

8.
余悦侬 《人才瞭望》2009,(12):54-55
刘大丙,一名36岁的四川汉子,两个孩子的父亲,2002年被诊断为“尘肺病0^+期,合并肺结核”,由此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7年后,维权似乎回到了起点.但病魔却再次将他击倒……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的大人都给自己的孩子讲过“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 然而,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育实在是有点太残酷了。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耳边都不能不响起那个孩子在被狼吃的时候那撕心裂肺的惨叫。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断送了,面对孩子的死,大人们理直气壮,毫无愧意。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北京市怀柔区进行了一次关于亲子教育的试验。试验是这样进行的: 在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让所有的孩子和妈妈都戴上了眼罩。然后,让所有的孩子在黑暗中通过触摸每个妈妈的手来找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国内教育现状来看,我国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抗挫折心理训练模式,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基于此,以临沂大学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现状和特点进行调查和系统分析,为高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国当代教育又添新罪证。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教育家的结论很熟悉——“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被传统教育扼杀了”。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年轻的妈妈搀着年幼的女儿在街上散步,妈妈随手将易拉罐扔在地上,女儿忙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在众人对小孩投以敬佩目光的同时,妈妈显得羞愧难当。看罢,笔者顿觉大有教益。 古往今来,父教于,师教生,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至高无上的,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革,世纪之交,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观念,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与上几代孩子有很大差异,时常令父母和老师不解,孩子对成人社会化的反向影响日趋明显,因为他们生…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初中学生的生活条件更好,这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容易让学生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受到极大创伤。因此,对学生实施逆境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初中教育的发展,使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室是新的目标要求之一。在艺术类课程上,如能够调动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热情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实施情感教育,将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土壤。如何在小学教育主要是进行艺术类美术老师的情感困惑,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同事讨论。  相似文献   

16.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教师有了人格魅力,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在教育生活中,我们如何做一名有魅力去吸引每一位幼儿,去解读幼儿的每一个行为,走进每位孩子的心灵。只要教师拥有一颗智慧的心,一切从“心”开始。本文旨在从“心”入手,从慧心的微笑、耐心的倾听、匠心的慧眼和用心的实践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会让人受益一生。在关注幼儿终生发展、倡导养成教育的今天,教育必须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幼专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将来的就业,而且也会危及到祖国下一代花朵的成长。从幼专生的年龄、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分析都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只有全面了解起因经过结果,促进幼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幼专生健康的心理也就是培养下一代孩子的整个未来。进入高校的幼专生具有提前接触社会的优势,如果处理好,是更易于幼专生本身,孩子和祖国发展的。通过调查研究幼专生的心理挫折问题,分析探索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未来健康的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为优化我们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们作为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生源很复杂,有打工子女、留守儿童、城镇孩子等。家长的文化差异也很大,有文盲家长、有小学文化家长、有中学文化家长、有大中专文化的家长等。面对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组成的班级团体,小学教育显得那么重要,面对课改新形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让他们的身心在小学阶段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在实践中我成功地转化了几位后进生,现将我的教育策略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