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晴睛 《人才瞭望》2017,(14):77-78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注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注重高校学生创新精神、能力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之间有着目标上的相通相融性和相互的助推作用,鉴于此,高校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就需要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速了说课的内容,总结了说课的方法和技巧,最后指出了说课应注意的问题.为教员如何说课、说好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琳 《人才瞭望》2022,(21):78-79
<正>“岗课证”融通指的是以社会岗位为需求,确定会计专业岗位群里,根据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需要、职业标准等进行对应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等维度的人才培养,并且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目标需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链接,借助“课岗融通”“课证融通”的方式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的有效融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协同发展。如以助理会计师证书考试为例,可以建立岗位-人才培养-职业认知的融合培育体系。“岗课证”融通导向下拓宽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应积极挖掘各学科思政教育内容,发挥育人功能,将教育效果有效增强,依照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将更多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中,为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才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无限魅力与历史内涵,有着较高教育价值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而且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解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教学难点,针对性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入策略,以此帮助高校学生塑造崇高理想,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才智.人事人才》2019,(23):144-145
改革开放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虽成效斐然,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为经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地发展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助力。为"互联网+"的资源占有、信息交流性、技术兼容性和内容转化性提供了可能,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培养经管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丰富教学资源、改善和创新教学实践。新一轮经管教学实践改革应当充分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教学平台,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课上课下结合""过程考核与实践结果评价相结合",努力做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玉婷 《人才瞭望》2022,(16):15-17
<正>现代服务业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的研究是实现培养内容的重要渠道。对于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应首先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总结归纳出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制订解决方案,并从审计人才素质培养与业务培养方面着手,深入贯彻理论知识、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积极指导掌握新时期新技术;实践路径方面,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多方面地开展培养路线,加强掌握基础知识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7.
教师必须把课堂纪律作为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这是心理学家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可见课堂纪律的管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就来谈谈我想法与做法:一、丰富的课前谈话课前的组织教学是一节课能否顺利  相似文献   

8.
人才建设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有人说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可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很多主管领导认为人才培养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这是极其错误的——在人才的发掘、培养及应用上,各个闸口主管的责任其实更重,作用更直接。但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够,很多主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犯两个错误:放任和抛弃。不放任:放任是最大的不信任一些主管领导表面上说对部下  相似文献   

9.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是国务院对当今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为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为例,融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等要素,做到“课岗融通”“课赛融通”“课证融通”,实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的核心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说课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科研活动。而在说课的过程中,背景分析往往是教师所忽略的环节。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背景分析对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接受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现如今,教师只有更加重视在说课的背景分析过程中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才能使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流畅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想要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加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为了适应新时期和广大师生对体育工作的要求,提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概念,然后详细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对策,以期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社会认知程度和学生素质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加强与改进思想观念、运行机制、内容和方法创新,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阶段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专业学科当中,也就是业内常说的课程思政。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合教育和考评体系构建,是为了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如何参透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核,使之与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得更顺畅。在未来的工作中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智育和德育,以二者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此,本文讨论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的创新优势和当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困境,制定并构建适用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社会认知程度和学生素质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加强与改进思想观念、运行机制、内容和方法创新,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制度试点,做好1+X课证融通是制度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重要手段。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互结合,继续推动教育改革方案进一步前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速产教融合的步骤和过程,通过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为了推动高职院校1+X课证融通的继续实施,需要考虑到如何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衔接相互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能力建设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人才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直接制约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这些工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依然是存在着比较多的挑战,所以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改进,从而使其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素养以及党性的修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实际应用能力,加快高职院校双证制的实施,开展“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证赛互补,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课赛互促,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证赛共同帮助获取岗位。实践证明,“课证岗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是势在必行的,更是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关键,它必将成为专业改革及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业华 《人才开发》2002,(11):14-16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演变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深入地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高职工学结合中教学模式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与完善。笔者首先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与探讨,提出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