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古代日本的武士和朝鲜的两班,是古代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因此也是解读其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日本武士和朝鲜两班都作为位居农工商三民之上的统治阶级,其身份世袭,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不同的是,日本的武士是以来源于社会体制中的俸禄为生的消费阶层,是以忠诚和献身精神立身和行动的人,学问在他的活动范围之外,而朝鲜两班是有闲阶层,是以读书和谨守礼仪为特征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武士道与“士道”的分歧和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户幕府的确立,结束了日本连年战争的局面,随着江户幕府统治的日趋巩固,武士阶层面临的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与旧类型武士相对,一种新类型的武士应运而生。旧类型武士大多信奉武士道,新类型武士则推崇"士道","士道"在江户时代武士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过十分显要的地位。本文拟就武士道与"士道"的分歧和对立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14,(7):12-18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家训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4.
日本武士阶级价值观念的基本层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户时代日本武士阶级的价值观可分解为两个方面 :协调阶级内部关系的价值伦理和作为统治阶级协调与其他阶级相互关系的价值伦理。前者主要表现为忠义观念、家国意识和天下意识三个层面 ,后者主要表现为一种建立在自然主义秩序法则基础上的社会整合观念。对武士阶级内部价值观念不同层面的演变及递进关系的分析 ,有助于我们加深认识日本武士阶级责任心的起源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积极的、动态的和革命的品格 ;对于武士阶级协调与其他阶级关系的价值伦理的考察 ,则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理解 :在江户时代的日本 ,为什么除占统治地位的武士阶级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社会的养老都因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不同有其时代性特征。在幕藩统治者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作为第一要务的江户时代,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以"家"为单位的身份和职业固化、世代再生产,"家"成了幕藩统治者实现稳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江户时代,无论武士阶层还是庶民阶层,其养老的主要特征均是养老与继承紧密结合。在幕藩体制下,武士阶层的养老依靠武士自己的"家"和主君及家臣团组成的"御家"承担,并形成了制度性保障机制;与之相对,庶民则通常依靠家庭和亲属为主、町村等地方社会为辅的养老方式。儒家孝道伦理与"家"制度下赡养老人的伦理规范相结合,提升了民众对养老行为的道德认识,对当时的养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理解当今日本社会养老价值观的变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炜 《日本学刊》2008,(2):102-115
武士的身份特征决定了武士行为时刻受到自身和所属集团的评价.在武士履行其身份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死是一定要面对的命运.武士必须在生死之间做出符合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的选择,以获得自身和所属集团的名誉评价.死和主动选择死的态度,都可以使武士获得名誉,洗刷耻辱,死是武士实现名誉的手段.在以"恩"和"报恩"为联系纽带的武士集团主从关系中,武士通过死,实现了身为"主君"或"家臣"的武士身份者的名誉.武士关于死和名誉的认识,也是武士集团统治阶层意志为维护集团利益和秩序而不断塑造和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12):123-126
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我们一直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是靠什么延续了上千年而历久弥新?具体载体是什么?传统文化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又直接影响到民众的就是家风。而家风落实在文字上就是家训。家训具有向善性、共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家风家训在封建社会得以大行其道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而恰是这些方面的变化,导致现代社会家风传承的弱化。  相似文献   

8.
沈栖 《社会》1994,(12)
按照社会学家的普遍说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优化家庭也应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对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说到“治家”,各家都有各家的一套,不会也无须统一,但是,注重子女教育看来还是一条“放之四处海而皆准”的“治家”方法。也就自然地想起了“家训”。 《易·家人》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这也许是最古老的“家训”道义,剔除其封建正统的糟粕,取其“合理的内核”——父母像父母一样严管子女,子女像子女一样孝敬父母,长兄像长兄一样爱护兄弟,兄弟像兄弟一样敬重长兄,夫妇像夫妇一样“相敬如宾”,——如此这般,“家道”岂会不正?宋代司马光编著过一本《家范》(共10卷,19篇),据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所推崇的“家训”读本。其实,古人的家训特别多,给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9.
武士子弟教育意义重大,它既为培养得力统治力量起积极作用,同时又为自身阶层起规范与净化作用。江户时代武士子弟教育除幕府的官学外,各藩均有自己的教育机构——藩校、乡学等,为武士子弟养成,培养合格地方管理者提供良好支持。萨摩藩因其西南边陲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经济环境、外样大名的政治身份及其较高的武士人口比,为武士子弟教育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样本。萨摩武士子弟教育主要在藩校与"乡中"中进行,其兼具官学与私学的特点,其教育特征是尚武性、等级性、地域性、集团性及较浓郁的儒家性。虽然江户幕府对武士的熏陶、约束与教养奠定了全日本200多年的和平环境,但由于其人为设计制度性缺欠,特别是缺乏弹性的身份制导致了逆生力量——各藩中下级武士的成长。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武士在日本受到外来冲击的影响下亲手瓦解了封建制度,领导了日本近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江户幕府末期日本的国学和国学神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以后,江户幕府日渐为内忧所困扰。这种困扰是随着武士阶级的贫困和农村的不稳而不断加深的,并波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武士阶级的贫困和农村的不稳,起因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流通和商人、高利贷者的剥削的加重。在商品经济的袭击下,上自幕府将军、大名,下至一般武士,生活日益腐化、奢侈,以至收入失去平衡,仅靠俸禄难以维持生计;幕府和各藩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而一般武士更是负债累累。相反,商人、高利贷者中出现了"超凌武士身价的大豪杰"。①作为封建统治支柱之一的身份等级制,由于武士的穷困而动摇了。与城市中的武士阶…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5,(6):130-137
清中叶之前,词集笺注一般重在注解语辞典故,清中叶至清末民初,词集笺注主要以疏证体的形式出现,重在人事考订,笺注转向注重知人论世,为编年笺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基础。民国时期,随着新学术思想的影响与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以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邓广铭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学人将词集校勘、笺释、编年等内容融为一体,极大推动了词集编年笺注的兴盛与成熟,既体现了词集文献整理走向学术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标示着20世纪词别集整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郭弘 《社科纵横》2004,19(5):132-133
民国时期甘肃藏区的教育体制呈现多元并立的格局 ,本文试就其近现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渊源、运行实践及其历史地位予以分类述评。所涉资料均以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及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为依据 ,并参照有关学术著作予以参佐、补充和考证。作者认为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新式学校教育的蕴生与发展 ,是甘肃藏区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 ,研究其理论与实践活动 ,对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进  吴金艳  刘海虹 《创新》2010,4(2):64-67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上市民企是民营经济及上市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武汉市上市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在危机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显现,变动情况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自身属性以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债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必须重点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诗朗 《求是学刊》2002,29(6):27-36
本文对晚近四十年来英语世界中儒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精要的说明。透过本文 ,我们可以掌握当前英语世界儒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与主要动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学研究在英语世界中最近的历史发展 ,继而说明了儒学研究在当前英语世界中的几种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 ,着重指出了从宗教性角度研究儒学的最新动向 ,并通过对代表这一动向主要人物如狄百瑞、杜维明等人相关思想的分析与探讨 ,使我们对这一研究动向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关注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秋  李少虹 《社会》2003,(11):16-18
自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以来,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的推进,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为此,笔者根据接受的民政部科研课题调查的需要,利用假期组织本校民政行政管理专业的近1200人的调查队伍,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实施“城市社区老人问题调查方案”。其中所涉沿海地区6个省、3个直辖市,中部地区10个省,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和1个直辖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社区5125个、老人4856人,完成有效样本2246个。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反观20年的文献资料,我国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队伍自身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专业化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成果丰富,但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应用性研究亟需加强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李彬 《日本研究》2010,(1):67-70
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公司治理"典范"的日本公司治理模式陷入了治理的"真空".进入21世纪,日本掀起了一场全面、深刻的公司治理改革运动.本文从日本国际制度环境变迁视角探究日本公司治理改革根源,认为国际制度环境发生了由稳定、封闭到变化、开放的变迁过程,日本公司治理改革运动是顺应国际制度环境变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 ,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体水平低和劳动力转移滞后 ,其结果使得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偏低。其次 ,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 ,提出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文洪 《求是学刊》2000,(3):105-108
为了推进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在新的世纪中健康发展并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应该如何发展?一种答案是同国际史学接轨、对话,像发达国家史学家那样从事世界史研究。另一种答案是吸收国际史学研究的营养,根据中国的需要来发展世界史学科。对此,本文逐一进行较为深入且有见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下半年以来石油、铁矿石、煤炭、钢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下跌,一方面将使中国相关行业收入减少,给财政收入和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进展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中国物价水平的全面回落,并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作出贡献。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两点,乐观面对负面影响并充分利用正面效应,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