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试论加拿大的法制传统●刘艺工杨士虎加拿大是北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实行议会制和君主立宪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在加拿大的十个省中,有九个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英国普通法,属于英美法系或普通法系;唯有魁北克一省的私法起源于法国法,属于欧洲大陆法系。加拿大法...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统与西方式政治制度在印度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和中国都是古老的文明国家。近代以来都经历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和统治,又几乎是在同时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而独立。但不同的是,在政治上,印度推行的是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议会制、多党选举、权力的相对分散等是其主要特点。而中国则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参政”、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权力的相对集中等是其主要特征。这两种体制的性质及利弊得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印度人夸耀自  相似文献   

3.
印度独立后,总体上对外资持欢迎态度,1991年实行自由化改革以来尤其如此。印度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有助于避免大规模政治风险的发生,但国有化和征收风险、汇兑风险、政府违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外国投资者对印度投资,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法律应对措施,以防止和消除政治风险,进而确保投资利润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前言要在一篇短文中详细评述印度各邦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做了些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对印度的土地立法进行回顾和探讨,而印度的土地立法比任何一国都多,其制订过程也都有案可查。因此,我甚至不敢贸然对印度各邦土地制度改革或土地改革的进展情况作全面的介绍。不过,我还是准备试图就印度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关系这两个问题作一些或能有助于了解问题的一般性论述。  相似文献   

5.
独立以来,印度实行英国式议会制度。与英属印度时期相比,印度议会制度已经由英国统治印度的工具变为印度自己管理国家的机制,改变了英国人利用议会欺骗印度人民,瓦解分化印度各种力量的团结的状况,发挥着一定的政治作用。印度议会制度与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着许多共同点。首先,两国议会制度都确立了下院多数党执政的内阁制。掌握立法权的议会与掌握行政权的内阁总理或首相负有连带的责任,印度总理和英国首相都是由议会下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其次两国中央一级议会都实行两院制。宪法都规定了民选的下议院比间接选举的上议院拥有更大的权力。再次,无论是印度总统和英国国王都是国家元首。他们作为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只行使礼仪性职责。他们的行为必须征求总理或首相的意见。但是由于印英两国政治文化不同,印度议会制度在许多方面与英国不同。首先,英国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君主;而印度历史上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过统一的封建王国,印度国家元首是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其次,英国宪法是不成文的柔性宪法,体现在以往的司法判例和法律惯例中;印度则实行一部成文宪法。再次,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印度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长期争论的问题。国外学者曾就此写过大量文章,发表了许多见解,但至今还是众说纷纭。现在要全面论述这一问题困难很大,因为我们缺乏系统的史料。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进行分析和概括,更非易事。本文只试图对古代印度农村公社的性质作一初步探讨,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引起注意并进行深入讨论。一、古代印度的农村公社印度地域辽阔,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古代印度保存了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等原始社会形态,但农村公社占优势,氏族公社只存在于某些地区,如印度西北地区。土地私有制虽已产生,但没有获得大的发展。农村公社的长期  相似文献   

7.
由孙培钧、华碧云两位资深学者主编的新书《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是迄今国内通过分析印度综合国力展示印度国情的第一本。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研究项目 ,作者都是从事印度问题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 ,书中数据新颖 ,材料翔实 ,观点鲜明 ,文字流畅 ,而且有深度 ,有广度 ,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印度在 2 0世纪的成就 ,显示了今日印度的国力与国情 ,预测了印度力争在 2 1世纪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发展潜力与制约因素 ,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作为一个对研究印度有深厚感情的学者 ,我对该书浏览了一遍 ,认为值得向社会推荐。江泽民主席说过 ,现代国…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初印度思想家罗摩·莫罕·罗易所宣传的理性-神论和启蒙思想,标志着印度古典哲学的终结,近现代哲学的发端。印度近现代哲学实质上是印度资产阶级的哲学。从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印度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由封建社会的瓦解到全面沦为殖民地,从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至民族的独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是这一伟大时代的主角。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也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本文试对十九世纪初到1947年印度独立这一历史时期的印度资产阶级哲学作一粗浅的探索,力求从中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研究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和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东方哲学思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9.
印度正在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1年 ,美印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全面提升同印度的关系是美国对印度在冷战后的国际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评估的结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科恩在威尔逊中心的刊物《威尔逊季刊》2 0 0 0年夏季号发表的《印度正在崛起》一文对印度的现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科恩认为 ,印度正在崛起 ,将成为同中国和日本并驾齐驱的亚洲大国。经济持续增长、政局相对稳定、军事实力不断增长以及地理上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印度崛起的有利条件。但印度要成为大国必须像一个大国那样行事并处理好同邻国特别是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科恩认为 ,印度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大国 ,不会对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构成挑战。但在转变了的国际秩序中 ,印度的资产和资源已经较过去 5 0年更加适用于美国的广泛利益。因此 ,美国应该重视印度 ,增加对印度的了解 ,加强同印度的接触。科恩曾任国务院助理国务卿 ,现在是美国南亚问题特别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 ,其观点可能对美国今后的南亚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译文中的小标题系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早期(5─10世纪)的西欧各国和中 世纪的印度,同属于封建村社制类型。本文仅就 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点 政治制度就是国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国体,二是政体。所谓国体,“就是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①,也即国家政权 由哪个阶级掌握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奴 隶主阶级专政、封建主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专政 和无产阶级专政四种国体。既然中世纪早期的西 欧与中世纪的印度都属于封建村社制类型,那 么,其国体当然是封建性的。而且,二者在封建 国体形成的历史背景上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古代印度哲学派别繁多,经典浩瀚,曾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到了近现代,印度人民是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哲学传统和思想遗产的,又是如何以哲学思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追求呢?黄心川先生所著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教材。在外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中,我国学者对东方各国哲学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近现代东方哲学思想的探讨更为罕见。从这方面看,《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我国哲学研究园地填补了一个空白。多年来,我国虽然出版了几部研究印度哲学的著作,如梁漱溟的《印度哲学概论》(1918年出版),黄忏华的《印度哲学史纲》(1936年出  相似文献   

12.
王宏军 《南亚研究》2011,(2):96-110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的外资制度变化不定。无论是法律和政策体系,还是外资制度的演变过程,印度的外资制度都显得极为复杂和零乱。总体而言,印度外资制度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初步限制、全面限制、初步开放以及全面开放四个阶段。未来趋势上,印度对外资的开放态势会在曲折中缓慢地进行下去。曲折缓行,将会是印度外资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1996年9月18日,国际社会历时两年半、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达成的《全面核禁试条约》终于在联合国开放签署。由尼赫鲁1954年提出的禁止核试验的理想,首次以国际法律文书的形式得以实现。然而,这一理想的倡导国印度,最后却背弃了这一理想。首先,在8月20日的日内瓦裁军谈判大会上,印度裁军大使高斯对《全面核禁试条约》草案行使否决权,使它无法提交裁谈会通过;随后印度无视158国的赞成,仍不松动其拒绝签署《全面核禁试条约》的强硬立场,致使条约能否生效成为一个巨大的疑问。本文力图透过印度拒绝签署《全面核禁试条约》来剖析其核战略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印度核裁军立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印度对非洲的经济外交是印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合作对于全面推进印度的大国战略、实现其大国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印度对非经济外交凸显出民生导向的特色:在经济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医疗卫生和农业发展等领域加强民生援助;在经贸合作领域印度大力扶持惠民产业发展,跨国企业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印度对非经济外交取得了突出的政治成效,非洲国家支持印度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印度的对非经济外交战略推进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印度的对非经济外交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把握印度对非外交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对非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法典出现在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在这之前曾有一个经书时代,即公元前500年~前250年。要探讨印度古代法思想,却要追溯到更古老的吠陀时代。如此,才能对印度古代法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更加符合印度历史实际的了解。印度古代法思想,人们通常认为种姓制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宗教生活是其基本特征。但这只是印度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的事,其最早期的法思想则带有鲜明的自然色彩和人民性,充分地表现了印度古代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现在就已掌握的一些材料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议会制政府的政治多元论是指一种普遍的政治代议制,在这种制度下,个人被看作是“政治化的”人,即抽象的政治公民。这种代议制并不依靠那种作为十分特殊的和具体的人类利益或社会利益组成部分的公民,而是依靠“政治化的”公民,不管他是左翼分子还是右翼分子,是中间派还是基督教民主党人,是社会民主党人还是共产党人,是自由党人还是法西斯分子等等。这种“政治化的”公民,在政治制度的约制下,无视其本身的真正的人类利益、阶级利益和其他的社会利益而受制于一种普遍的“政治化”,并把决定他的特殊利益的权力交  相似文献   

17.
甘地是近十年来我国印度史、民族解放运动史、世界现代史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主要“热点”之一。对甘地的研究包括其阶级属性、非暴力抵抗运动、甘地主义、哲学社会思想及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凡此等等,不独关系到对印度民族解放领导权的看法和对印度独立的性质与意义的分析,而且对研究却度现代史至关重要,同时对探讨整个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亦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国名有其特殊性。外国对印度有各种不同的称谓,而印度人对自己的国家又另有所称。通过对印度国名来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历史与文化,这对我们全面认识了解印度不无裨益。不过,在谈印度国名之前,有一点需加以说明,我们这里所说的印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历史上,印度应该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中国古代有时甚至把斯里兰卡、尼泊尔都算在印度之内。中国对印度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追溯到西汉。最早关于印度的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出使西域返回时提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  相似文献   

19.
进入 2 1世纪以来 ,印度外交战略的调整引人注目。要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调整的原由 ,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印度。本文对印度的外交基础、亚太战略、大国外交战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与印度文化、印度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既是我国近代最早的较为系统地研究印度文化的学者 ,也是最早进行中印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他的许多研究成果 ,对后来的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提出的翻译文学的概念 ,对比较文学中翻译文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本文从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他对印度文化、印度文学的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