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他们的新闻思想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并且后一代对前一代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认真学习他们的新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儒、道思想融合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颜受中外学者的关注.2007年的中国佛教美学思想研究,在延续前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以佛教禅宗美学的理论探讨、佛教与文学的审美解读、佛教与艺术的审美观照为中心,进而探讨了不同文化和芙学思想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洗涤窠臼,不失新见.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接触新闻工作,初步形成了若干新闻观点,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实践中不断发展。其新闻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系统地蕴含了指导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和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中共党报改革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首次改革运动,改革实践中确立的中共新闻传播的党性和人民性、全党办报、群众观念、新闻必须真实、树立新文风等思想原则,不仅标志了中国特色无产阶级新闻传播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基本方向,同时为当今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新闻事业是执政为民的政治资源,二是新闻传播思想创新是改革发展的思想精神动力,三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真实客观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新闻传播的不二选择,五是不断改进文风是新闻传播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19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经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的主体性"询唤",但是由于其小资产阶级根性,他们必须首先通过文学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建构出一种"异己"的阶级主体——无产阶级,然后才能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实现身份确认与主体建构,由此形成了左翼作家的主体性悖论。其具体体现为:左翼作家内在的"小资产阶级根性"与通过外部斗争而获得的"无产阶级意向"之间的悖论。左翼作家在自身的主体建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左翼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初形态,其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所在。因此,当下重审1930年代左翼作家主体建构过程与特征,理清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包括: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报纸的作用是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舆论一律又不一律,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新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的报刊实践结合起来,使新闻事业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也有严重的缺陷,如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片面对待新闻自由问题,轻视报刊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7.
[提要]无论是探讨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理论建设,重估波格丹诺夫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还是重审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史,都有必要厘清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联系。通过细读文本,还原历史现场,可知,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在1921年到1934年之间,深受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理论概念的命名,另一方面体现在批评话语的选择。不过,作家对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解和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转述与初识、征用与实践、清除与残留;这一理论满足了作家对无产阶级文艺的最初想象,逐渐成为了无产阶级文艺建设的理论资源,随着1930年以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相关文章在中国的译介,作家从哲学、美学、方法论、批评实践、政治倾向上系统反思无产阶级文化派。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评价影响了中国的认识和实践。无产阶级文化派-波格丹诺夫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以“我”为主,选择适合中国现实的资源,加以改造,进行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具体革命实践,从20世纪初至今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它在美学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革命实践性,把文学批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来建构理论和进行实践;二是它的伦理意识形态性,把文学批评与政治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它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型美学的必然结果;三是它的整合和谐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美学思想,运用到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之中,逐步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中西美学思想相融合的和谐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古典主义美学,是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主张在现代条件下依据和发扬中国美学传统,吸收西方现代美学思想,重建中国美学的思潮。其宗旨是回归和发扬中国美学传统,重建现代中国美学。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包括主体间性美学思想、情感论的美学思想、直觉论的美学思想、人生论的美学思想等几个方面,而以王国维、方东美、宗白华以及李泽厚后期的美学思想为代表。新古典主义美学是中国美学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一种思潮,也是对西方美学进入中国并且取得主导地位的一种非顺应性的回应。这种思想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术价值,但其目前也存在着理论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美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美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美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美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美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美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的晚期美学思想发生了转向,在美学理论方面,他由早期的“自然人化”和“工具本体”转向了晚期的“人的自然化”和“情本体”;在思想史研究方面,李泽厚则提出了“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与“儒道互补”等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重要范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以杨春时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阵营依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泽厚晚期美学思想的矛盾性与缺陷性,从而引发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这便是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学热”浪潮之后掀起的第三次美学论争.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第三次美学论争中趋于成熟与完善,同时,这场美学论争也促进了中国美学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美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善性的反思,从而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践论美学自身是一个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造着的开放体系.实践论美学尽管尚存在着一些学术局限和内在矛盾,但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同时,它也是中国当代最有发展前景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对近代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近年来,随着近代文学研究冷落局面的改观,在近代美学思想的研究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势头。中国近代美学思想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向现代美学思想发展的过渡时代,是中国美学思想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胎孕期,它在美学思想史上处于一个独特的地位。因此,深入开展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开创近代美学思想研究的新局面,是使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美学深受西方近现代和后现代自由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西方自由主义美学的思想资源不断被中国美学家们吸收和借重的同时,其美学本原论被中国化的过程和研究成果中都带有浓厚的主观化色彩.这种唯心主义的美学本原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进行生吞活剥的解读以至疏离而造成的.中国美学要实现科学健康的推进发展,不能不对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本原论等这些重大的根本的美学理论问题重新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美学先驱者们 ,首先是从关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的目的而开始美学理论建树的。他们认为欲兴中国文学艺术的创造与研究 ,都有待于美学。为此 ,他们自觉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 ,融汇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建构了新的美学话语 ,也使文艺批评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里程。这一切活动都是“五四”新文艺运动的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意境、讲内蕴、求空灵、致虚极的艺术意识主流。影响华夏艺术观的思想绝非同出一处,本文择其最具代表性的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儒家思想与中国艺术美学倾向;二、《易》理对华夏艺术美学的影响;三、阴阳五行说对中国艺术美学的渗透;四、道家思想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合韵;五、禅宗的“悟”与华夏艺术美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得公民的生态审美权利意识加强,人民旺盛的生态审美需求也刺激着生态文艺作品与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持续繁荣。美学讨论的去政治化与东西方美学交流的日趋深入,凸显了当代中国构建自主美学话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以美学话语呼应了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与生态问题,展现了中国当代美学深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理传统,彰显出美学始终屹立于时代思想制高点的历史站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的指引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战略思想支撑,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持续深化拓展,已然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立足社会现实的本土化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生万物"的生态美学思想蕴舍了诸多的生态审美原则.它融合了"关在关系"的美学观念,和谐美的观念以及"天人舍一"的自然天成的美学精神.老庄在社会生态美学思想里,表达出对生态理想国的展望,其生态美学思想的自然取向是中华生态圆中的一朵奇艳.我国当代生态美学观的提出正是对于道家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新的角度审视中国古代“淡和”音乐美学思想,论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并参照西方美学思想,对之进行比较研究,与整个中华文化现象一起阐述其在美学领域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