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绩效:基于流浪儿童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流浪儿童实施"保护性"的救助政策.流浪儿童救助政策的目标是要在临时救助流浪儿童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将他们护送回家.对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发现,在没有致力于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性"救助政策未能切实满足流浪儿童的需要,不能有效救助流浪儿童.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革新,需要特别考虑流浪儿童自己的生存实际与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流浪儿童人数的日益增多,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流浪儿童问题,相继在全国建立了130多个救助站,对流浪儿童开展了临时性救助保护.但时至今日,流浪儿童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甚至还有继续恶化趋势.本文在反思我国现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理念,提出了改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建议重构“以家庭保护为核心、以社区预防为基础,以机构救助为补充”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丹丹  谭鑫 《学术探索》2013,(7):132-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过去的研究报告中全面探索了我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及成因,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流浪儿童的问题依然存在,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趋势与着重点,即聚焦于“问题视角”。而总是采用“问题视角”去研究流浪儿童本身就是对流浪儿童价值的否定。本文从近年来的流浪儿童研究中关于其内容、特征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视角”人手进行梳理,以后现代主义理论来解构现有的研究取向,并以优势视角来重新建构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流动儿童家庭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城市社会融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家庭抗逆力理论由于主张关注困境家庭的优势,实现了实践范式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的转型。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突破当前问题化、个体化和静态化的服务困境。这一模式通过调整评估方向,肯定和发掘流动儿童家庭及其系统的优势和潜能;采取家庭群体决策制定方法,建立以流动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取向;制定灵活的、全方位的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服务项目;提供补缺和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增强系统间的协同和合作,搭建社区为本的多系统服务框架,最终实现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救助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河南模式",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服务和实施就业及家庭政策,初步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发展问题,但是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和不足。基于社会保护理论的视角,有效解决"河南模式"困境与不足的路径是实现从一元到多元、从个人到社区、从生存到发展、从需要满足到权利本位的转向,重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保护取向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流浪儿童现状的考察,认为流浪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这一群体虽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等基本权益却并未得到制度保障;正因缺乏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这一群体极易成为潜在的犯罪后备军,对社会治安构成威胁.因此,国家应当建立有效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维护流浪儿童的各项权益,同时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目标.文章主张整合国家、政府、社会及家庭等的力量,形成一套以生活临时救助机制、预防流浪机制与回归社会机制的"三位一体"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5,(3):102-107
流浪儿童是一个极严重的弱势群体,其形成有经济、制度和道德伦理上的诸多原因,但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得不到基本保障是造成流浪儿童问题升级的根本原因。目前,流浪儿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对国内外流浪儿童的内涵、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归纳和概括,提出流浪儿童"回家"到"回归"的转变,并构建家庭为主、社区预防和机构救助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要全面和彻底解决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在内地流浪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在法律上形成完整的预防和救助制度。流浪预防制度,就是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的有效运行机制,该有效运行机制涉及决定、执行、监督三个重要环节;流浪救助制度,就是要贯彻人本关怀理念,在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中,国家应积极、主动、强制进行救助,在流浪未成年人安置中,充分发挥流浪未成年人安置培训中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机构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浪乞讨在当代发生的原因复杂,成员构成也复杂多元。根据乞讨成因、行为方式、占有资源状况、主观认同程度、违法程度等方面,可将当代流浪乞讨人员分为7个层级。建立一系列救助管理政策,区分流入地、流出地等不同救助主体的救助责任,提供分类分层救助并注重流浪乞讨人员的主体建设,是形成良性社会救助环境,循序渐进地解决流浪乞讨现象的救助路径,是完善流浪乞讨救助制度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目标、手段及方式上一直存在观点的对立,这其实是思维套路化的表现。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其根本在于仁爱之心。如果丧失了根本,一切所谓的救助之法都会出现偏差,救助工作就会在两端中循环。只有回归救助之本,才会有切实可行的救助办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被纳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民政部门作为重要阵地,其服务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系统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试验田。现阶段,我国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不少实效,但仍存在速度缓慢、动力不足和方向模糊等问题。要破解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瓶颈和障碍,必须从社会建设、社会福利制度转型和社会工作本土化三个视角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2.
社会按照一定的属性--或由上至下或由下而上分为不同的阶层,形成一个社会"金字塔"结构,一个社会要稳定和谐的发展,就必须稳固其由社会分层所构建起的"金字塔"结构.流浪儿童作为社会分层的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金字塔"的稳固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在现代社会分层下处于过渡区的流浪儿童的境况,分析了他们聚集原因及其对他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找到一条救助他们的社会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现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关爱性社会救助管理的制度转型.但通过作者的社会跟踪调查,发现在新的社会救助制度之下却寄生着"职业跑站者".为此,以日渐"职业化"的"跑站"现象为观察和分析对象,借助社会调查资料经验实证地考察了转型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的现实运作,并针对其中特别是救助站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流浪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维泰 《中州学刊》2005,(4):98-101
成群结伙的流浪儿童现象已成为国际合作组织及各国重视和动员多方力量进行解决的、明显的客观存在和理论问题.中国也在努力依照本国具体的流浪儿童状况和特征,依照自己的儿童发展概念,从自己的社会文化、生活结构、政治信念和经济能力寻求和探索多样化的救助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流浪儿童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政府作为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和组织者,应该在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发挥宏观协调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制订和宣传法规政策、提供社会保障监督、整合社会资源等举措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层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实施应该“非机构化,”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尤其注重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救助组织多样化、救助方式灵活化、救助制度法制化的良性社会救助环境。其中,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雅华 《东南学术》2012,(2):121-131
流浪乞讨救助制度早在近代国家形成前即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从传统的济贫政策发展为保障人权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立宪主义的思想与制度对流浪乞讨者权利主体的变迁、西方流浪乞讨社会救助的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检视我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发展变化,与宪政国家建设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同时废止了1982年5月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自愿性救助管理的制度转变。在新型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下,如何完善现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健全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管理运行机制,这是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基于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分型管…  相似文献   

19.
黎昌珍 《学术论坛》2006,(12):69-71
西方国家儿童福利历史发展至今,形成了社会救助、福利国家、发展型儿童福利和社会参与式儿童福利四种范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为农村孤儿社会救助制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基础,但在社会转型期的政策调整中,需要我们从理念上,更要从社会政策模式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儿童救助实务领域主要存在困境儿童家庭的经济生计窘迫、司法保障乏力、社会福利资源不足、社会支持和专业能力建设不强、监护人能力欠缺等问题。对此,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社会保障兜底经济困境、司法系统提供规则框架、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重视多系统多专业分工合作的儿童保护体系。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儿童保护领域的有益经验,在后续的城市困境儿童救助工作中完善司法和社会救助制度,鼓励困境儿童救助向职业化发展,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并搭建合作平台,变当下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岗位和项目分类购买模式,从而促进儿童救助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