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非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与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科学地界说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关键、使命价值和自己的"散文美文观",建构了自己系统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努力实践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的创新发展,对新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起到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从思想内容看,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同时又对当代散文的文体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作为当代散文的重镇,贾平凹对一批散文作家特别是陕西的散文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艾湘涛 《船山学刊》2009,(3):140-142
柳宗元鲜明阐述了散文创作的目的和宗旨,较为妥善地解决了散文创作内容与形式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较好地回答了怎样端正散文创作的态度,怎样注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等重大问题。这些见解和主张.对唐代散文乃至中国散文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散文艺术的极致——《山窗小品》艺术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先生既是现代著名小说大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造诣很高的散文名家。其散文创作贯穿于整个写作生涯,在其创作总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艺术上独具风格特色。因而,他的散文创作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确应占有一席之地。 在张恨水先生的散文创作中,《山窗小品》(作家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散文结集之一)最集中、最完整、最清晰地展示了张恨水先生散文艺术的总体风貌与基本特色,深蕴着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散文的意义应该放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进行观照。贾平凹对中国当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同时也在于其散文理论和散文编辑理念。贾平凹的“大散文”主张是中国当代散文美学的重要收获,这一主张改变了几十年的散文传统和流行风格,丰富了对散文审美内涵的理解,不仅具有汉语散文的文学史价值与理论价值,而且在散文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贾平凹对散文创作有着自觉的探索精神,其风格的变化脉络清晰,有迹可循。贾平凹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在对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关系的理解上也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创作和观念在近代散文的发展转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从而改变了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强烈参照作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此触发了散文文学活动的整体变革;第二,创作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品格的确立;第三,清晰地体现出了从各体文章的写作向现代文学散文创作的渐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刘白羽是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与散文作家。1936年至1942年为其创作的早期,其间创作尚不够自觉、自如。1942至1954年为其创作中期,其间以表现部队生活的小说创作为主并见长,为其后的文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1954年至“文革”前是其创作成熟期,其间散文创作成就显著。新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更为活跃的趋势,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散文“轻骑兵”的积极作用。但其散文亦有豪情有余,欠缺相应艺术蕴藉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才女作家。自1933年阿英对凌叔华的散文创作作出评论以来,已有不少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及地位进行评价。新时期关于凌叔华散文创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三个发展和推进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学界对凌叔华散文创作研究的重视还不够,有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这也决定了她的散文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何其芳(1912—1977)近年来引起评论界的注意,人们开始客观地、公允地审视和评价其创作与成就,而对于他参加革命以后的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则表示了某种冷落。何其芳的散文创作是他的思想、生活前进的表现和记录,本文着重对其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进行探讨,以期总结其创作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散文思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4,(5):109-112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冲击下,小说、诗歌与戏剧的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人们眼中,只有散文相对沉寂。事实上,散文内部也经历了“形散神不散”、真实与虚构、“新潮散文”、“大散文”与“文体净化”、“文化散文”、“杨朔模式”与“重写文学史”、“学者散文”等一系列探讨及论争。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永远不会得出结论。但是,在探讨中,散文的文体特色、创作空间等都在进一步明晰,一向比较缺席的散文理论也得到了建设。在对资料的梳理与综述中,我们发现,散文创作及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它亟需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晚年孙犁在散文创作实践中,突显了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文章以《耕堂劫后十种》为研究对象,对孙犁晚年散文创作文体的交融性给予关照,从文体互渗、散文的理趣追求、语言的文白交错,分析其散文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3.
艾煊的散文创作开始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是当代散文,乃至于整个当代文学最早表现出江南文化特征的作品,它记录了艾煊找寻和回归江南文化品格的足迹,在当代江南散文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对于长期受政治主流文化熏陶的艾煊来说,其散文创作也体现了江南文化和政治文化相矛盾、相交织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和出版情况进行了整体性分析.文章认为新时期以前的大陆散文创作受到大一统文化规范的极大影响,导致了散文的文化思想一体化和文本结构的模式化;新时期以后出现的"大散文"的创作和出版,既是对新时期以前大陆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及其审美模式的反拨,又表现为文化思考的活跃与多元;其间,"文化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色彩和浓厚文化意味的大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则是"文化散文"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文章分析了大散文创作的文化背景,并对大陆和台港"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论李广田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忆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林芳 《齐鲁学刊》2001,2(6):46-49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化其创作的乡土情怀,从而形成了质朴纯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以周艳丽的散文<牵着手走>为例,倡导散文创作应该遵从散文风格的朴实无华,散文重在表意抒情,同时倡导大学中文系应注意教学生搞创作,培养教授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00-106
"自由抒写真情"是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其提出基于"正名习焉不察"的散文概念,继而从"写什么"、"怎么写"和"写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总体上,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承袭传统文论的感悟色彩,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创作实践的真实性品格。他的散文创作观虽不宏富、深奥,却有革弊之意义,理应重视。  相似文献   

18.
高音 《河北学刊》2001,21(6):78-84
本文从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角度 ,对散文老生代现象、作家散文与学者随笔、女性散文和新生代作品进行全面详尽地梳理和品评 ,寻求各种现象流变、文体革新背后的文化依据 ,力图把握多重语名北京散文创作中呈现出的现象流变和多元格局 ,使散文理论的建构介入当下创作  相似文献   

19.
郭保林是有成就、有个性的散文家,也是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创作追求的散文家。他的文体自觉表现在对散文理论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更表现在他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探索散文的艺术形式,守成创新,不离其宗。他以自觉的艺术实践丰富了散文范式,为散文艺术发展辟径开路,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郭保林鄙视文坛上的低迷颓败之风,拒绝纠缠鸡毛蒜皮的小悲欢,他要创造具有史诗般品格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散文世界,创造浓墨重彩、瑰丽凝重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20.
胡铨散文论     
胡铨不仅气节高尚,而且是散文创作高手,可谓文、行兼备。他的散文创作,各体兼擅,内容丰富,感情深厚,艺术高超。胡铨散文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文章气势磅礴雄放,二是深受《春秋》的影响,三是根柢学问。对这三个方面的特色进行深度分析,试图揭示出胡铨散文创作的成就,作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