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改用黄帝纪元。至民国初期的黄帝纪 元主要有四种版本:《民报》的公元前2698年;江苏史学家的公元1911年为黄帝4402年说; 《黄帝魂》定民元为黄帝4622年;唐代张守节的前2510年。探讨黄帝纪年应以西周纪年为起 点。文献记载的西周年代计336年,武王克商在前1106年。前推商代积年629年,夏代积年47 1年,夏代纪年起于前2206年。前推五帝积年计400年。黄帝纪年始于前2606年。故黄帝纪年 始于公元前2600年,断不致误。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起码有三处使用黄帝纪年:一是《黄帝魂》一书,于1903年使用黄帝纪年为4614年;二是《江苏》等杂志,于同年使用黄帝纪年为4394年;三是《民报》,于1905年使用黄帝纪年为4603年。到1911年,这三处黄帝纪年就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新标公历《竹书纪年》年表是起自黄帝的夏商周历代君主在位年表。本年表一列公历纪年,二列君主,三列干支纪年,四列君主在位年数,五列与断代有关的事例,六列与本年表对应的鞠德源(董作宾)的三代年表(录自《万年历谱》之《中国历代纪元谱》,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相似文献   

4.
《竹书纪年》非伪书辨吴晋生,吴薇薇《竹书纪年》(又称《竹书》、《纪年》、《今本》等)是春秋战国晋、魏史官所记之史书,是我国古代唯一留存的一部编年通史。此书第1卷开篇追记黄帝、颛顼、帝喾三帝之史事,但无确切的纪年;第2卷记帝尧、帝舜二帝之史事,自帝尧元...  相似文献   

5.
王建伟 《天府新论》2007,2(4):120-123
“纪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文化要素之一。清末,象征传统皇权的皇帝年号纪年法受到挑战,以黄帝纪年和孔子纪年为代表的新兴纪年方式登场,“纪年”论争演化为一场重要的政治文化事件。对不同纪年方式的选择成为清末各派政治力量表达自己政治观点,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工具。在“纪年”论争的背后,一场深刻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危机已经蔓延。  相似文献   

6.
我国史学界,对渤海纪年的研究,是有很大成绩和贡献的,先后编制出多种渤海纪年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金毓黻先生《渤海国志长编》中的渤海《年表》。近两年出版的方诗铭编《中国历史纪年表》,陆峻岭、林幹合编的《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关于渤海的纪年,几乎同金先生所编渤海年表完全一样,只是根据《贞惠公主墓志》,对大钦茂的纪年,增加了“宝历”的年号。这些年表,由于史料缺乏,难免判断失误,致使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7.
《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鲁国列公在位之年问题在学术界都尚存争议。而将《史记·鲁世家》和《今本纪年》所记载的鲁公在位年进行比较,借助于“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专题组刚刚得出的武王代纣之年的结论,可以订正鲁国的纪年,也启发人们对《今本纪年》进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8.
清孔尚任所藏《燕王靖难札付》可以证明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的史实确实存在。结合《奉天靖难记》、《明太宗实录》关于"革除"事迹的相关书写之法,可以对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的史实形成以下几点新的认识:首先,朱棣在即位之前就已经"去除"建文年号。建文二年,用庚辰纪年;建文三年开始以洪武纪年,并追改建文纪年,否认建文帝的合法性。其次,朱棣即位之后废除建文之政的同时正式"革除"了建文年号,使洪武纪年合法化。再次,宣德时期,史臣们认为"革除"建文年号背后透露出来的"篡夺"之意太过明显,在纂修《太宗实录》的时候,创造出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洪武三十五年的纪年方式来取代洪武纪年,对朱棣"革除"史实有意曲笔隐讳,给后人的认识造成混乱。最后,因为误读了《太宗实录》的书法,万历朝臣在恢复建文年号的政治活动中,明确否定了朱棣曾经"革除"建文年号。王世贞、余继登、顾炎武、潘柽章等著名学者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种说法,对《明史》以及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9.
《黄帝帛书》中,刑德思想是核心内容之一。《黄帝帛书》从辩证思维的高度阐述了刑与德的关系,提出了“刑德相养”的命题。在德与刑孰主孰客这一问题上,《黄帝帛书》明确提出先德后刑。《黄帝帛书》将刑德与天道、阴阳结合起来,从而将刑德学说提高到了自然哲学的高度,形成了“阴阳刑德”观。《黄帝帛书》提出刑德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式或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因”、“时”和“度”。  相似文献   

10.
今见本《金瓶梅》的故事编年,表面上用的是宋代政和纪年系统,同时又暗含着一个宋代宣和纪年系统,后者又影指明代的嘉靖纪年。《金瓶梅》早稿用的是宣和纪年系统,晚稿用的是政和纪年系统。由于作者未能最后统一修改定稿,因而这两种纪年系统都留存在今见本《金瓶梅》中。从《金瓶梅》文本的年代背景的矛盾状况中,可以鉴别出百回本《金瓶梅》,哪些部分是作者原稿,哪些部分是他人的补作、续作。如果所论不误,这对阅读和研究《金瓶梅》可能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通行的中国历史年表,对于前凉年号的编排,就笔者所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以1973年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以下简称《年代简表》)为代表,标出前凉各王改元年号①;一种以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方诗铭编《中国历史纪年表》(以下简称《纪年表》)为代表,除了和平年号以外,其余用园括号标出各王使用西晋建兴和东晋升平年号②;再一种是1957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荣孟源编《中国历史纪年》(以下简称《历史纪年》),该书先将前凉各王改元排列在前,再将建兴、升平年号以括号标注在后③。  相似文献   

12.
<正> 黄帝,号轩辕氏。由于中国上古神话的历史化改造运动,神话人物的黄帝,成了人类文明的始祖,三皇五帝之一,因而儒家先学们赋予黄帝以众多的发明创造家的头衔。《管子·轻重戊篇》: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腥,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世本·作篇》:“黄帝作旃。黄帝作冕旒。黄帝造火食。黄帝见百物始穿井。”又:“黄帝作宝鼎三。”《易类谋》:“黄帝吹律以定姓。”《黄帝内传》,“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太平御览》卷772引《释名》: “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相似文献   

13.
<正> 近读上海《文汇报》,见刘金先生和庞朴先生为黄帝而争鸣。在读了刘金《“黄帝就是混沌”说质疑》(载《文汇报》1992年4月8日《学林》专刊)后,感到有必要一抒己见。黄帝,中华民族的(主要是汉族)精神祖先。有无其人,争讼已久。笔者认为,如果真有黄帝其人的话,黄帝应该是个“女主”(女性部落大酋长)。黄帝属于史前时代,史学界对其看法不一,或谓时当母权制,或谓时值父权制,我们信从前者。不管怎么说,黄帝时代尚未进入文明期,属于  相似文献   

14.
西魏灭亡之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几部影响较大的史学著作,如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均作557年;一些也具有相当影响的工具书,如万国鼎编《中国历史纪年表》、河南省博物馆编《中国历史年表》、《辞源》的“南北朝”条下所列“南北朝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附录的《我国历代纪元表》则作556年。二说歧互,孰是孰非?征诸史料,不难作出判断。《周书·帝纪第三》于“恭帝三年”下曰:“魏帝(即恭帝元廓)……庚子,禅位于帝(即周孝闵帝宇文觉)。”又《北史·魏本纪第三》曰:“十二月庚子,帝逊位于周。”可见西魏灭亡的确切时间在  相似文献   

15.
谢耀亭 《晋阳学刊》2023,(1):138-145
晋国自出公以下,文献所见国君世系、纪年混乱不一,分歧巨大。■羌钟铭、清华简《系年》等新材料的出土提供了探讨此问题的新契机。司马迁在《晋世家》与《六国年表》中当利用了不同来源的史料。晋出公二十二年出奔,知伯强立所善哀公为晋君,是年为哀公元年。哀公二年,知氏被灭,三家更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年晋出公去世。魏史《纪年》、赵人所作《世本》皆不记哀公,直书继出公者为敬公,即不承认知伯强立晋君之合法性。如此,《史记》、古本《竹书纪年》所见众多分歧,可迎刃而解。晋出公至晋幽公之纪年,可由■羌钟铭考订,依上述考订国君世系,诸君纪年正与古本《竹书纪年》相吻合。幽公之后,孝(桓)公继立,孝公二十年被韩、赵迁于屯留,孝公三十年更迁于端氏,在位共32年。继孝公而立者为静(悼)公。静公八年,赵夺端氏,静公寄居韩之屯留,为韩不容被弑,是年为公元前349年,晋绝不祀。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继《春秋》之志而作《史记》,申明周秦之变与秦汉之变,叙事贯穿立朝与立教两大问题。立教是确立官奉学说、改正朔,要害在立德。立朝而不立教,则无法导民以德,延绵政权。汉朝立朝以来,高祖沿用秦制秦德(水德),惠吕无违高祖确立的汉朝祖制,虽行黄老之术却不依黄帝(土德)为国朝敲定土德;中经文景意欲改弦更张,遭遇立朝权臣捍卫祖制,未能成行;终于武帝确立代秦而起的汉朝新德(土德)。与此同时,在儒生的建议下,汉朝不再沿用秦制颛顼历,改用太初历,重启历史纪元。改德与太初历创制(天人),加之由黄老之术而独尊儒术(君臣)的官学调整,共同构成立教时刻。司马迁于立教事宜心有戚戚,笔法曲折,分散于《史记》各处,汇总而观,足见其在立教时刻的史家笔法;武帝有立教之名却未能真正导民以德,史迁对此颇有微词。《史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黄帝作为首帝,无疑是历史的起点和原则,武帝改汉德为土德,则首尾呼应;在此框架下涵盖黄帝(太古)、秦始皇(中古)、汉初先帝(近古)与武帝(当朝)的多重古今之变。  相似文献   

17.
《羊年契约文书》是黑城出土的14世纪蒙古文文书.该文书第一行写有“羊儿年正月初五”.据其内容,应该是一件民间交往的契约文书.因此,可将这份文书暂定名为《羊年契约文书》.中国古代一般用“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循环,但《羊年契约文书》只记地支,未写明其天干,所以,仅依据地支纪年来确定此文书写成的具体年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羊年契约文书》的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汉文文书互相对比,结合文书中出现的个别专用名词,比如司属衙门的名称等,与有详细纪年的文书相比较,结合天干地支纪年法,可以推断该契约文书书写的具体年代.  相似文献   

18.
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 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尊称炎帝黄帝是人文始祖,这一虔诚的信念,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个始祖史学界过去多作为传说看待,有人把他作为真实的人看待,有人把他作为一个族看待,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族的代表人物看待,他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族。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从这一句话看,炎帝黄帝都是一个具体的人。但是《帝王世纪》却说:炎帝传位八代至榆罔五百三十年,黄帝代炎帝而有天下。黄帝炎帝同父所生,岂能五百年以后黄帝才代替炎帝而有天下,哪里会有这样长寿的人?《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也。”可是《史记·秦本纪》中却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女,曰女华。”少典生黄帝,颛顼为黄帝孙辈,女修又是颛顼的苗裔孙,可是女修的儿子又娶黄帝的妹子女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把少典、黄帝、颛顼都  相似文献   

19.
衡诸社会发展史,黄帝生活的年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即"母权制"时代,无怪乎自闻一多先生而下,学术界已论证黄帝为女性矣.进一步考索,黄帝的本来面目不仅仅是女性,乃女阴的人格化或神化而已.黄帝产生于原始社会女性生殖器崇拜的时代,所以如此.1987年,我发表了《女娲本来面目探源》,说人类伟大的母亲女娲的原貌是女性生殖器,现在又阐发黄帝原型是女阴的观点.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闻一多先生著《五帝为女性说》,时人非之.原文未见,杨宽先  相似文献   

20.
一、《史记》始于黄帝说一部《史记》从《五帝本纪》开始,首先提到的便是黄帝。就此清代梁玉绳曾设问说:孔子删《书》肇于唐、虞,系《易》起于包、炎。史公作史,每祖述仲尼,则本纪称首不从《尚书》之二帝,即从《易辞》之叙五帝,庶为允当,而以黄帝、颛喾、尧、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