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当中,从作品到文本的转型值得关注。其中,从作品观念向 文本观念的转型又有其特定过程。这就是:首先是作品观念本身的从内容向形式的转型,然后是从 独尊形式的作品观念到文本观念的转型。文本观念强调了作品的内部世界、精神世界、心理世界、 情感世界的一面,为作品自身注入了新的内涵,破坏了作品的再现性的神话,然而也存在着过分强 调作品的隐喻性、修辞性和作品自身主观性的无限性,以至完全忽视了文本的表意、交际功能,以 及从反对唯一的中心到反对一切的多中心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关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象的平面性、主体的零散化、时间的断裂感,这些都是学者们时常提及的,但我的理解有所不同。对象的平面性首先来看平面性。自从柏拉图创造了一个理念世界之后,整个西...  相似文献   

3.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发生?这并不是一个明见无疑的命题,持有不同阐释观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这意味着强制阐释也需要阐释。通过再释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重申"理解"与"说明"旨趣的不同,将会发现,理解总是历史性理解,阐释关注新经验的获取。阐释超越过往,开显新维度,指向不同的理解,而非更好的理解或客观理解。就此而言,诠释学中不存在强制阐释现象。所谓强制阐释是一种因诠释学与认识论边界发生混乱而衍生出的意识强力行动。当阐释由理解异变成认知,阐释者转变为认知者,诠释学立场转变为认识论立场,文本的意义阐释转变为文本自在意义的客观把握,强制阐释势必奋袂而起。可见,强制阐释本质上是一种被误认为阐释的认知行为。分清阐释文本的诠释学立场和认知文本的认识论立场,以理解应对文本阐释,以说明应对文本认知,保持清醒的界限意识,强制阐释便无存身之处。  相似文献   

4.
反语理解的认知语用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从多角度对言语交际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一个反语分析框架,但在阐释反语方面有其局限性.其不足之处可由常规关系来补充。关联理论和含意的常规推理模型理论之间的互补性使得扩展关联理论的反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常规关系是含意的常规推理模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关系使得关联理论的反语分析框架中的阐释关系更关联、更具体。对立性是反语的本质属性,识别对立性是反语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影响之下,以读者为重点的研究迅速成为当前文艺研究的主要阵地,读者这一要素以及与其必然有诸多关联的文学传播也成为解读文艺文本的重要切口。就当前文艺传播的现状来看,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及其衍生艺术形式都已被纳入新媒介传播体系,新媒介的传播规则也被深刻嵌入文学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之中。换言之,只有进入新媒介传播通道且符合互联网的传播逻辑,文艺作品才能在最广泛意义上获得被认识、被理解的可能。当然,由于新媒介在技术层面上的变革以及由其广泛应用所引发的社会整体认知方式、文化思潮和审美心理的变迁,当代受众对于文艺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也随之产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6.
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承担的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项目号:02B ZW003)2005年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项目最终成果为专著《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该专著的特色和主要建树是:第一,提出了文学传统的“当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媚俗”──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传统的美和艺术是一种堂皇叙事,它以和谐有序的经典形式为基础,这经典形式表现为:井然有序的时间感,有深度的空间感,过去、现在、将来三位一体的彼此相互关联。假如没有前景与后景的互相映照,存在的显现...  相似文献   

8.
“红色经典”:在“现代性”叙事中理解和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经建 《东岳论丛》2006,27(1):105-111
“红色经典”既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遗产。将“红色经典”进行经典化理解是为了寻求“经典”本身的当代性意义。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执意证明“红色经典”其经典性意义的高与低乃至是与否,而是将其归回到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中进行考量和审度。在这样的阐述视野中一方面求证“红色经典”本质上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性叙事进程中一种特定的审美表述形态,从而确认其价值性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论析“红色经典”作为“一种”文学的经典性存在,其经典价值的艺术缺憾和当代意义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合力论分别作了阐释。提出要超越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自然主义和机械论的理解;要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待阶级斗争理论;要从历史事实和历史价值两个方面全面把握历史合力论。  相似文献   

10.
历史审美活动是指把“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的过程。历史审美活动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向人们展现历史美,让人们在品味、享受历史美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锻炼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审美新人。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学贯中西的第一位大家,伦理优位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他最先具备的知识和教养。后来他接受外来西方的观念并深受其影响,又是在经验主义伦理学的故乡英国发生的。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快乐论,斯宾塞的进化伦理观等,都与严复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翻译的第一部西学著作就是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T.H.Huxley,Evolution and ethics,1891年,严复译为《天演论》)。在严复对此所加的不少按语中已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伦理思想和观念。本文就严复所论及的  相似文献   

12.
人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成为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主体,于是,发展出了属人的审美感官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审美活动。审美活动不同于认知活动、道德活动等等,它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主体感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发挥着强烈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审美活动表现出千差万别和丰富多彩的内蕴。1.从人对审美对象的创造来看。马克思曾经指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①所谓“人化…  相似文献   

13.
赵维贞 《阴山学刊》2001,14(4):77-79
从阅读课的特点出发,加强审美教育,使二者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轨迹为整体诵读,感知美;咀嚼语言,品味美;创设情境,体验美;展开想象,再造美.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15.
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运用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全球化的历史开端和演进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本质的分析,科学地阐明了全球化的内在本质与历史趋势。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全球化的特点、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是我们认识和解读当今全球化问题的理论钥匙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理论探究,缘于对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相互对抗的现实分析。马克思在历史逻辑中区分了"真正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分析了人类共同体建设的不同历史形式,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系统阐述中完成了对社会共同体的理论阐释。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我们讨论人类解放主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新时期推进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信仰决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我认为,美的特质在干,它是一种为人所创造并为入而存在的现象。美的真正蕴含和人的本质具有本体意义上的高度同一性。人正是在创造和发展自身本质力量的同时永恒地创造着美。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和发展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正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途径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中,人类创造着美。如果认为创造美的活动即是一种艺术或具有艺术性质活动的话,那么,可以说,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及精神生活活动都具有艺术的性质。当然,…  相似文献   

18.
研究马克思认识论的首要前提是区分“马克思认识论是时代化的理论”与“马克思认识论特性具有当代意义”.马克思认识论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认识论特性具有当代意义,而不是马克思认识论仅仅作为时代化的理论.人们对马克思认识论的研究,只有建立在对马克思认识论特性的当代意义的阐释上,才能揭示马克思认识论的真实意义.人们可以从马克思认识论具有科学真理性、马克思认识论具有社会历史性、马克思认识论具有唯物辩证性、马克思认识论具有社会实践性的角度,看清马克思认识论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机制的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成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科学。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阐释学前理解与理解的角度分析文学翻译中的两种阐释向度:阐释不足与阐释过度。从前有、前见、前结构及译中理解的发生考察了不同译者在有差异的前理解与理解中出现的阐释度偏差。研究表明,前理解与理解会对文学翻译的阐释不足与阐释过度构成选择性制约,而因为译者乃特定的历史"此在",前理解相较于理解对译文的风格形成影响更大,译者会在前理解的制约下表现出极具个性特色的选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