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朋友的母亲做得一手好莱,退休后每天总要到市场上去逛一逛,买些全家人吃的菜,常常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菜色,把全家人的口、胃侍服得伏伏贴贴的。看着日渐福相的朋友,我直羡慕他的口福。久而久之,她母亲养成了每天逛市场买菜的习惯,如果有一天生病了,或是别的缘故没能去,她心里总会  相似文献   

2.
老伴出身贫苦,从小养成节俭的习惯。早些年,家里孩子小、收入少,为让全家人吃饱吃好,老伴动脑筋、不怕烦,坚持"一菜多制"。比如吃冬瓜,将皮削下,瓜果切块与蚕豆瓣子烧汤,瓜皮与红椒、青豆炒菜,好看又好吃;吃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我们村里有个养牛户,买了个大乳牛,不到三个月,便给这家带来了财运——产了个小牛娃。但牛娃产后,不知啥原因,大牛奶量不足。为此,全家人东跑西问,请兽医,找偏方,钱花了不少,可就不起作用。全家人焦急万分。正在这时,我从朋友那里看到九四年第一期《专业户》有介绍《母牛催奶特效药方》,便急忙给他借了来。全家人看后,照上面登的方子赶紧抓药配药,十天后,这头母牛便奶水充足够喂小牛了。现在,这个小牛,越长越健壮了。主人高兴地对我说:“老弟,烦您给《专业户》杂志写封信,就说我,感谢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冯友兰(1895.12.4——1990.11.26)出生于唐河县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冯树侯做过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之类的小官.父母对他兄妹们从小要求严格.他少年时代是随全家人在其父的任所武昌渡过的.1908年秋,父患脑溢血去世后,全家人返回故居.1911年,友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中州公学”,后转武昌“中华学校”就读,1913年冬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其时,耶芳斯的英文课本《逻辑要义》对他以后搞哲学很有帮助.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18年毕业后回到开封一个中专学校教国文.同时与在北京女子师范求学毕业的任载坤女士自由恋爱结为伉丽.友兰和几个朋友合办了一个以宣扬新文化为宗旨的《心声》杂志,颇有影响.1920年1月,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出国留学考试后被选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哲学.1922年,由于官费未及时寄到,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朋友向我抱怨,减肥减得很辛苦。我查前看后,只有一个原因,油脂并未控制好。在这里,贡献出6个控油法,全部为经验之谈,不妨试试。炒菜之后控油。把菜锅斜放两三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然后再把菜盛盘。一些菜吸油较少,很适合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朋友相邀到三里河淮扬春饭店小聚。顾名思义,那是个吃淮扬菜的地方。老辈儿人对淮扬菜还是有点记忆的,不过到了现在,小辈儿们只知道有粤菜的生猛和川菜的麻辣,以及怎么也上不了台面的红焖羊肉,最多对上海本邦菜有些微的一点了解,以为那是地地道道的江浙菜了。要这样说,扬州的朋友恐怕不会答应。尽管《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有一句名言:乖乖隆地咚,  相似文献   

7.
黑王辉 《老友》2011,(12):42-42
我常常请朋友、同事吃饭,就是没有请母亲吃过饭。每次,我说要带母亲出去吃饭,她总是说:“何必花那钱呢!在家我给你做几个可口的菜不就行了。你嫌妈做的菜不好吃吗?”我哑口无言,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8.
姜继玲 《人力资本》2009,(12):64-65
事件 开心,弄假成真? 刚刚做妈妈的Cathy,在休产假期间被朋友“勾引”,开通了开心网账号。每天半夜起来给孩子喂奶时,都要顺便上网偷菜,为了“偷”到好友将要成熟的菜.早上起床的时间也从7点提前到6点,先收菜、偷菜,然后再照顾孩子、上班。”每次得手一些价值很高的菜,感到很满足。“Cathy说,这里所说的得手就是成功“偷”到好友的菜。这是一名“开心迷”的典型“开心”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  相似文献   

10.
亚群 《老友》2015,(2):57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  相似文献   

11.
打开电脑,上QQ、MSN、和朋友、同事聊聊天;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客户或朋友发来的信件,上开心网收菜偷菜……在这个网络时代。隐藏在电脑里的东西,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还能轻易地说网络是虚拟的吗?  相似文献   

12.
孙丽丽 《社区》2022,(3):60-60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这是杜甫《立春》诗中的前四句。由此可见,在立春时节吃春饼,这一习俗自古就有。乍暖还寒的春日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春饼,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一年又一年,吃出了满嘴的鲜香,吃出了满眼的新绿,吃出了对生活的期待,心情也会随之变得如春阳般愉说。  相似文献   

13.
头顶良心     
那是在我国最困难的年月里发生的故事。在鄂西南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叫果子的少年由于极度饥饿处于昏迷状态。家里已经断粮十几天了,全家人以后山的野粟子和苦苦菜为食苟延性命。果子不能吃这两样东西,吃下去就反胃,吐得昏天黑地。家里实在没别的东西好充饥了,果子的禁食意味着死亡。无奈之际,果子爹来到了后山坡,山坡上有一片南瓜地。南瓜蔓上连鸡蛋大的南瓜  相似文献   

14.
有位结婚近两年的朋友打来电话,向我咨询一个问题:怎样对待喜欢斤斤计较的妻子?我说:“你说说你妻子是如何斤斤计较的。”他诉苦道:“她的生日,我没买花给她,她就说我不在乎她;她做的菜我不夸上几句好吃,她就会说我不喜欢她做的菜,不尊重她  相似文献   

15.
江迅 《社区》2011,(2):1-1
名望极高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他的妻子杨步伟一辈子都是贤内助,替人张罗,替丈夫张罗,替丈夫的朋友张罗。杨步伟还做得一手好菜,为人仗义热情。  相似文献   

16.
留学荷兰的朋友来信告诉我说,“荷兰有一种国菜”——我乍一看,倘若不再看信里下文,准以为这“国菜”是国宴上的上品菜肴。殊不知乃是土豆、胡萝卜、洋葱之类极普通的菜。而这个被称为“国菜”的菜,还一定得在每年10月3日这一天吃,全国许多人家自觉地吃,大约像我们中国人在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自贡盐帮菜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贡盐帮菜是川菜小河帮菜系的支柱.自贡市政府将扶持发展"盐帮菜"写入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盐帮菜迎来了发展良机.本文通过对发展自贡盐帮菜的意义、有利条件、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发展自贡盐帮菜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武传玲 《社区》2012,(14):44
去美国旅游时,偶然听美国朋友说起"左宗棠鸡",第一反应就是:这道菜肯定是从中国传来的,可是在中国,我怎么没听说过什么"左宗棠鸡"呢?朋友兴致勃勃地说起"左宗棠鸡",那叫一个美味啊,据说这个菜式高居全美数十万中餐厅的菜牌上,每天数以十万计的美国人会提到这个名字,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侃洋人     
区别一个美国人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你们与人接触,首先是拉开距离,然后选择;我们是先混在一起,然后区别。我们的麻烦是往往绞成一团,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琐碎;你们的麻烦往往是孤独。”这位美国朋友点头称是。我指着桌上的菜说:“你们就像你们的菜,这是鸡,这是炸马铃薯条,这是柠檬。全部分开摆,由你选着吃;我们就像我们的菜,都切碎了,拌在一起炒,还嫌粘不到一块儿,再勾上些芡粉,这样味儿才出来。”美国朋友听了大笑。权利西方重个人意志,事事要自己选择决定;东方传统重官方意志,便寄厚望于父母官的仲裁。对…  相似文献   

20.
奶奶住我家     
前几年,我家砌了一幢比较宽敞的房子,母亲提出:每年接80多岁的奶奶住上一些日子。全家人都表示赞同。 奶奶到我家后,母亲主动承担起服侍年迈老人的义务。每天天一亮,母亲就煮好了早饭,亲手盛起热腾腾的第一碗,端到奶奶的面前。上街买菜前,母亲总要主动征询奶奶的意见,只要奶奶喜欢吃的菜,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买回来。到了晚上,母亲为奶奶端水洗脚,替奶奶脱衣服,直到把奶奶安排上床后,母亲才回到自己的房间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