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旗通志》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分别著录的一部官书。在检索目录与阅读《八旗通志》时,不难发现《四库全书》对此书的著录存在某些疑点。本文仅对以下3点作初步考释。一、《全书》和《总目》关于《八旗通志》的著录为何不符《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本来是检索《四库全书》的工具书,但是,两者关于《八旗通志》的著录却不一致。《总目》卷八二《史部·政书类二》“军政”条著  相似文献   

2.
卢靖、卢弼兄弟辑录《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湖北先贤之作而成《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四卷。然其并非仅仅钞录,还于每书下罗列众多版本以补《四库全书总目》之缺,又对所辑提要内容进行了考辨,以纠《四库全书总目》之误。文章阐述了该书的编纂缘起、编纂经过,揭示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编制《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科研课题系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199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1997年又被立为国际图联促进发展中国家图书馆事业核心计划 (IFLAALP)项目。该研究课题的内容 :一是编辑、出版《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二是编辑、出版《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两卷本。《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以下简称《总目》)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共 3 5 0 2页 ,410万字 ,已于 1999年 1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并荣获内蒙古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论著中,对《四库全书》收录外国人著作的具体种数,或未加涉及,或语焉不详,即使少数提及具体种数的论著,彼此之间亦存在分歧,有的还把《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存目书中所收的外国人著作相混淆,不加区别。本文通过详细考辨,发现《四库全书》收录了来自欧亚10个国家的22种外国人著作(含合著、译著),共计503卷。同时,还有16种外国人著作(含合著)虽未收进《四库全书》,但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书之内,《四库全书总目》中均有提要,其著者分属于6个国家,共计85卷。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诏令奏议类·包孝肃奏议十卷》有误,(以下简称《奏议》)已历三勘。一勘于《辨志文会》初集。费德宗所勘有三,(一)张田分类本为三十一门,《总目》误作三十。(二)《总目》据田序驳正《宋志》,奏议当为十卷,此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加以纠正。(三)以明刻本为据,疑张田编本不是《奏议》全本。二勘于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以下简称《补正》)。《补正》辑录费氏之说,又略加补说。关于奏议的分门编类问题,就费氏推测《总目》分列门数生误的原因,补为:“今合肥李氏刊本,明礼门目录亦误体,集中不误。”关于奏议版本序跋问题补注,明代四种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新版《辞海》这样介绍《高士传》(P 4684): 晋皇甫谧撰。三卷。记录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九十六人。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原书记述高士七十二人,今本系后人杂抄《太平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后汉书》等,附益而成。这样介绍准确不准确呢?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探索:一、皇甫谧《高士传》原来记述了多少人?二、今本《高士传》的渊源。首先应该指出,《辞海》新版的介绍,是一个流传很久的看法,几乎成了定论。这是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看法。《提要》说: 《高士传》三卷,晋皇甫谧撰。……案,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曰:“刘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对后世学术思想的影响,大于名扬宇内的《四库全书》本身.然而,对《总目》的研究,还远不尽人意.本文对《总目》部序和小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概括其内容特点,指出其局限和地位,是目前对《总目》的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赵谦《声音文字通》一书现存30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尚存三十二卷",《明史》等记载为100卷.孰是孰非,莫衷一是.现存《永乐大典》共采录《声音文字通》三百余条,为该书实为100卷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该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应是一部韵图韵书合编型辞书.  相似文献   

9.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略彭明哲《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续目提要》),是1925年日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利用日本退还我国的“庚子赔款”,由其所属“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我国部分著名学者,耗时十余年,仿照乾隆时《四库全书总目》,纂修...  相似文献   

10.
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是《左传》评点学史上的全盛期,这一全盛期的结束当以《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完成为标志。通过分析《四库全书总目》对《左传》及其评点的立场和评价,不仅可以认识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在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初盛京文人林本裕撰写的《辽载前集》,是东北地区有史以来第一部由私人撰写并保存下来的地方志书,弥足珍贵。文章依据林本裕撰写的《辽载前集·自序》,以及作者最新整理出版的韩国史料,并结合其他清代文献记载,考证出林本裕的父亲即是清初曾在数省担任巡抚的林天擎,补充了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之不足。根据朝鲜官员李日跻《燕路笔谈》中的珍贵史料,描述了林本裕坎坷曲折的一生,并且对《辽栽前集》一书的编纂过程及文献价值,以及被打入《四库全书·存目》的原因,做出了确凿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五卷和十八卷两种《异物汇苑》,前者题为王世贞撰,后者题为闵文振撰。四库馆臣虽然对五卷本的作者提出了质疑,但因证据不充分,且未能考证出其真实作者,因此引发后世学者的再质疑。今通过考证指出,闵文振所撰《异物汇苑》最初是十八卷,刊刻于嘉靖十五年,此后在万历三十年之前又有一个修订后的重刻五卷本面世。今所见题为王世贞撰的五卷本,正是书商为牟利而据闵文振的五卷本刊刻后托名王世贞以传的,因此其实际作者仍是闵文振。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乾隆时期随编纂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而产生的一部综合书目,在分类上它沿袭传统的四部法而更加完美,代表了我国古代书目分类的最高水平。但是《总目》的分类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总目》史部著录史籍不足之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名和字,误作二人父与子《清史稿》卷五百二、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医家《张志聪传》第一自然段有云:“明末,杭州卢之颐、繇父子著书,讲明医理,志聪继之.”《清史稿·张志聪传》的编纂者造作“杭州卢之颐、繇父子著书”这句话和中华书局点校者标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清楚的,都认定卢之颐是父,繇为其子.实乃大谬不然.清乾隆时学者杭世骏《道古堂集》有卢之颐小传,传谓之颐字繇生.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十五《子部·杂家类·存目二》: “《海蠡编》二卷,明袁士瑜撰。士瑜,号七泽,公安人,即宗道、宏道、中道之父也。其书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谓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如樽注海;是编如蠡注海,故名《海蠡编》。……”与《四库全书》差不多同时纂修的《续文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影印出版的《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是现存《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中最新、也是最先影印出版的资料。此一文献的出版,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方式与修订重点,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研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学研究而言,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究竟在何时,是确定本稿本学术价值与判定《总目》编纂过程的重要关键,因此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自然是刻不容缓的要务。此前,笔者与北大历史系刘浦江教授曾先后发表论文,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虽然所得结论不同,但由于不同的原因,使得我们的初步尝试,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并沒有达到原本预期的目的,这是一个缺陷,有待于重新的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17.
由日本人资助编纂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互为补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本书并没有最后完成,且存在很多疏舛。当前,傅璇琮、赵昌平先生正召集国内目录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意图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工作。我们即以旧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总集》类为例,说明其优缺点,以对正在进行的新编工作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四库全书》及其《总目》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分析,着重论述《四库全书》及其《总目》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以及它的出现对当时和后世目录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大型古籍提要目录,为治相关学问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但该书于兵乱之时成于众手,难免出现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主要面向"天下"士人,侧重对采进文献政教意义的强调,从而以人心教化角度批评不利政统的作品。此类差异在二者的"小说家类"提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到《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变化表明清代统治者逐渐对当时"天下"文献的价值秩序及其文献秩序进行强化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