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将《宋书》(中华书局标点本)和《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汪绍楹校本)、《初学记》(中华书局点校本)逐一校勘,结果发现今本《宋书·百官志》和《艺术类聚》、《初学记》所引的内容几乎无一条相合,并且有很大的出入。而除《百官志》外,两部类书所引《宋书》其它各《志》及《传》的内容都只是有个别字句不同而已。因此,笔者认为今本《宋书·百官志》(以下简称《百官志》)已非其旧,为后人所补。现证之于后。  相似文献   

2.
<正> 《周易稗疏附考异》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稗疏》四卷,所见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只作上下两卷)、道光二十四年《昭代丛书补编》本(只作一卷)、同治四年金陵书局本、光绪十四年《皇清经解续编》本、民国年间太平洋书店本;又有中华书局转来王孝鱼之金陵本点校稿,点校时曾参看拜经楼抄思适斋主(顾广圻)之校本。比较各本,则可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以四库本为鼻祖,昭代本、拜经楼本盖均自四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早期传抄本,迄今已经发现的只有十几种①。解放以来,出版界曾相继影印了七十八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京本,旧称庚辰本)、十六回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残本,旧称甲戌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简称脂戚本)和《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脂稿本)。这些早期抄本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曾写过《〈京本通俗小说〉辨疑》(《文物》1978年第3期)一文,疑谓《京本通俗小说》可能是缪荃孙的赝造品。经马泰来、马幼垣两位先生通信函,得知马氏弟兄和胡万川先生比我要早几年便表述过同样的意见(马幼垣、马泰来《京本通俗小说各篇的年代及其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以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而赢得声誉的。然而叶圣陶在创作上本是多面手,并富有驾驭各种艺术样式的才能。且说叶圣陶的散文创作,他曾结集出版过《剑鞘》(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和《西川集》(1945)等多本集子,此外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政论、杂文、小品、随笔和信札等数百篇。尽管郁达夫在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曾收录叶圣陶散文5篇(入选篇目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而阿英在同年出版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中,如同郁达夫一样,也对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予以高度评价。然而,1949年以来的新文学史家和新文学选京,在谈及中国现代散文时,往往只提到《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等极少数几篇叶圣陶散文作品,致使一般读者难以窥见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集》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点校本卷八《段太尉逸事状》有“宗元赏出入岐周、邠鳌间,过真定,北上马岭”一语(见该集第178页),各古本与点校本相同。笔者以为“真定”当为“安定”之误。其理由如次: (1) 事状中记段秀实为“泾州刺史”,曾“过岐”,白孝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论述的三部悲剧作品是《长生殿》(以下简称《长》)、《桃花扇》(以下简称《桃》)、《梼杌闲评》(以下简称《梼》)。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洪升、孔尚任和李清。前两部是中国戏曲史上并峙的高峰.诞生后曾轰动全国、震惊剧坛.后一部作为长篇章回小说,尽管清末王(?)生曾经把它和《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以为皆“深极哀痛.血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三年内得读两篇关于百回本长篇小说《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的论述,它们是: (1)《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章培恒,《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三年第四期(长春,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版)。 (2)《有关〈西游记〉的几个问题·撰者是谁的问题》。张静二,《中外文学》第十二卷五期(台北,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出版)。章、张二文总的意见都对百回本长篇小说《西游记》乃是吴承恩所作,持保留态度。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民族的文学 ,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 :即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和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我国少数民族文学 ,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民族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 ,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 ,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如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藏族 )、《江格尔》(蒙古族 )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 ) ,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特别是宏篇巨著的《格萨尔王传》 ,更冠古今中外。各兄弟民族的作家文学 ,在我们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  相似文献   

10.
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是清代“聊斋型”文言小说名著之一,曾广泛流传过,现在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长期辗转传钞和书商窜乱,版本相当复杂,以致鱼目混珠,真伪难辨。这里记下的是笔者所知的几种重要钞本和值得注意的印本。钞屯有三种。 (一) 申报馆丛书所据本。这是同治、光绪之际,申报馆搜寻伕书时,从杭州发现的。据申报馆印本三编前言得知,原书已“失其十之七”,并非完本。排印本重新编辑,分三编十二卷,收文言小说一百三十八篇。其中《王秋泉》一篇,又见《埋忧集》,本为朱梅叔所作,当是传钞中窜入的。与各本相较,此本特点是:(1)所收篇数最多;(2)各篇之后的作者赞语称  相似文献   

11.
<正> 《易·系辞》(上、下)是《易传》(十翼)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彖》《象》辞虽也同样重要,但却是零星句段,分别挂在卦辞和爻辞后面的,针对一卦一爻而立意。《系辞》不然它是针对整个《易》道的总论,上下篇各12段,共24段,约四五千字之谱,够得上当代一篇小论文,照马王堆出土的抄本看,现本《文言》的一部分、《说卦》的开头几段也曾被人们编入到《系辞》里,这样,这是一篇将近万言的大文章了,  相似文献   

12.
《曾文正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史料,它问世一百多年来,后人引证于此书者多,而对它本身的史料忠实性,以及体例结构方面的得失缺乏全面的评价。并且该书的作者是谁,也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年谱》的郭嵩焘批注本(以下简称郭批本)。不仅对《年谱》作了详细的评论和批改,而且为确定《年谱》的真正作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读四书大全说》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读四书大全说》十卷,有中华书局1975年排印本。其先金陵本《船山遗书》及太平洋书店本《船山遗书》均曾收入。1983年又得衡阳王鹏发现之旧抄本一,为本书之第七卷,包括《论语·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五篇。所据以校勘者,惟此四种版本。  相似文献   

14.
本书是作者在《清宫流放人物》、《清代新疆流放名人》、《林则徐诗选注》三本论著出版之后,于流放研究领域学术成就的又一次集中展示。这部论文集收录作者1996年至2004年发表的26篇论文,它们中既有对新疆流放的整体研究--《西域流放研究》、《(大清律例)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曾经公布了五个关于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两广天地会起义所建立的大成国政权的文件,有的已在报刊上正式发表,有的收存在有关的博物馆里。它们是《陈开自述》、《大成国隆国公黄鼎凤告谕》(下称《黄鼎凤告谕》)、《大成洪德平浔王谕》(下称《陈开诏谕》)、《平靖王李告谕》(下称《李文茂告谕》)、《平靖王米挥》(下称《李文茂米挥》)。这五个文件除《陈开自述》的收藏者兼发表者说是第三手转抄以外,其余四件均为盖有印章的原件文物。这几个文件的公布,引起史学果广泛的注意,有的论著曾  相似文献   

16.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因司马迁曾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曾继承其父司马谈生前之职任太史令,而太史令最初又称太史公,故名。《史记》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文体发展史的贡献,首先反映在史体上。 一、它开启了我国通史的写作风气,创立了“通史”这一大史体。在《史记》之前,中国历史上虽也有过一些史书,如《春秋》、《国语》、《战国策》、《尚书》,但它们都或为断代史,或为国别史,《尚书》在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史书,因为它只是一些公文的汇编。因此,  相似文献   

17.
由汪信砚、何萍两教授主编、由陶德麟教授任顾问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 ,最近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何萍著 )、《是的哲学研究》(萧诗美著 )、《善恶论》(倪愫襄著 )、《实践理性论》(王炳书著 )、《利益论》(张玉堂著 )等五部著作 ,它们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的诸位学者立足前沿、鼎力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也是他们在新世纪献给学术界的一份厚礼。这套丛书的出版 ,必将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整…  相似文献   

18.
一 明清之际的时事剧,是明清之际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反映了明清之际重大的政治斗争和动荡的社会面貌,表现了戏剧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明确目的。正因为如此,在创作成就上,时事剧作品虽然有优劣、高低之分,但无疑地有其共同的思想倾向和共同的艺术特色。 明清之际时事剧有二十八本之多,但现存的只有七本,占四分之一。它们是:反映东林党人同魏忠贤阉党斗争的《磨忠记》(范世彦)、《喜逢春》(清笑生)、《清忠谱》(李玉);反映明朝政府镇压农民起义的《两须眉》(李玉)、《合剑记》(刘键邦);反映满洲攻明和明  相似文献   

19.
一、《顺宗实录》存佚问题的提出 《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1980年10月北京版)曾发表拙撰《今本<顺宗实录>非韩愈所作辨——兼与瞿林东、胡如雷同志商榷》一文。拙文指出现保存于《韩昌黎集·  相似文献   

20.
卷十九《谢裕传附孙朓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示朓。”(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 标点本《校勘记》〔一三〕:“‘孔觊’各本作‘孔觊’,据《宋书》、《南史》本传改。前沈约曰:‘孙兴公、孔觊并让记室。’各本亦误作‘孔觊’,并改正。”今按:朓所奖之“孔觊(顗)”与沈约所曰让记室之“孔觊”,实为二人。据《宋书·孔觊传》,觊明帝泰始二年(466)被斩,时年五十一。而据《南齐书·谢朓传》载,朓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孔觊被斩时朓方三岁。又,觊“转署记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