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纷至沓来,席卷城乡。许多知识青年,首先是那些典型人物,曾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问。“文革”后期崛起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反潮流”典型,更是深深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文革”结束以后,如何对待这些知青典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耄耋议养生     
我六七十时候,一位澳大利亚漫画家见我身体硬朗,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说:“有两条,一是多运动,二是万一想不开,别找上吊的绳子,找杯酒喝算了。”我说的运动,指的是体育运动。没想到经几次政治运动,就有那么一个人说我是“运动员”,因  相似文献   

3.
纵观古今中外各种体育项目,对人体锻炼来说,均属某种局部性的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单独运动项目,能够促使人体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直至每一个细胞和分子结构得到全面运动。然而,有一个极其简便易行又能使人在欢乐中获得全身运动的方法,这就是“腋窝运动”。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在逗乐双腋窝时,会立即引起发自肺腑的捧腹大笑,甚至因情不咱禁而喜泪汪汪,就在这喊叫求饶片刻间,人的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血管、感官、运动和神经等人体9大系统,自然地同步获得高度兴奋和全方位运动。  相似文献   

4.
有民谚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那意思是这两个年龄的人很容易辞世。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说法也大多得到应验。这是迷信?是巧合?还是人生中的一个生命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三、运动的主体——揭发与批判 (一)一个都不能少政治运动不管起源和最初目的如何,最终都是要揭发问题、解决问题的。但是问题离不开“人”。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不管哪一件事都要落实在具体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在养生补养方面是很有研究的,认为养生不仅是吃吃补补之类。很重要的补是强调几方面的综合,例如保持精神愉快,情志调和,注意饮食有节,营养适度,做到适应自然、生活有序,重视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等等。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是有很多代表人物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提出“清净无为,忘我无欲”,他拒绝给楚威王当相国,做到“不为轩冕肆志”,同时还重视全身锻炼而寿迭天年。唐朝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很重视药食调养,特别指出老年人年迈力弱“非药不救”,但也强调“动养”。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重要。他把按摩导引,摇动肢体等全身运动作为养身之要,寿竞过百。这些代表人物长寿的共同特点是动与静,脑与体、食与药、作与息的全面平衡协调不偏废一个方面,不走向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7.
从低处开绐     
名文 《金色年华》2008,(8):48-48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登山皇帝”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登临了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一个真正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相似文献   

8.
张军平 《老人世界》2011,(12):64-64
通过运动或者活动主动出来的汗,在中医理论上叫“动汗”。现在流行一句话叫“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对工作压力大的上班一族来说,主动出出汗对身体实在是太重要了。当一个人长期不排汗的时候,人体容易中毒。所以养生专家号召人们每周一定要真正出透一次“动汗”。  相似文献   

9.
要健康.不仅在于身体运动,还在于大脑运动。马克思曾经讲过:“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没有人的大脑那样微妙。”现代科学发达,但有一门科学最不发达,就是人对自身研究得不够,尤其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脑。一些科学家指出:“未来社会在生命科学领域将有两项重大突破:一是基因工程,一是大脑工程。”成年人的大脑平均1400克,  相似文献   

10.
机械的运动是周而复始的,只要你打开开关,它就按设定的程序工作。人和机械不一样,因为人有思想,有头脑,会因时因地因特殊情况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人也和机械一样,不管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保持和重复一个行为,就会令人感到可笑。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某官老爷派一名差役去下发一份紧急公文,怕他走得慢耽误了大事,特意拨给他一匹马。差役赶着马上了路却没有骑。有人见了问他:“这样紧急的事情,你怎么还不骑上马快走?”差役回答说:“我们六只脚一起走,难道不比它四只脚快得多!”如此愚腐…  相似文献   

11.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也在于运动。谚语说得好,“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这充分说明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里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讲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洞察人情,这是一门学问。人到老年,这门学问还需要继续研究吗?当然需要。不过,老年人的”世事洞明”与中年、青年时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内容形式上不一样.人的心态也不一样,遇到的具体问题不一样.对待、处理方法也不应当一样。  相似文献   

13.
郭德才 《老人世界》2010,(10):50-50
糊涂,本是指一个人不明事理、对事物认识模糊与混乱的贬义词。然而,当我们在特殊的环境及情况下,用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来处理一些问题和事物时,却可达到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良好效果。人的一生,谁都会遇上一些沟沟坎坎,谁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一些挫折和烦心之事。  相似文献   

14.
高指标、浮夸风是“大跃进”运动的一个特征。然而,这并非是毛泽东一人之过。  相似文献   

15.
名人名言     
张峰 《老年人》2009,(3):15-15
有个大腹便便的人跟医生讨要减肥妙方。医生告诉他:“非常简单,只需做做摇头说‘不’的运动就行了。”那人不解,医生进而解释说:“就是在你面对满桌子美味佳肴的时候,摇头说声‘不’。”  相似文献   

16.
你有没有一种个性:、“不喜欢求人”。据我所知,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人自豪的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是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把这句话挂在口边,是无意义的。你对着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根据经验,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在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各啬的,有豪爽的,有…  相似文献   

17.
游宇明 《老年人》2013,(12):37-37
将康有为与段祺瑞摆在一起,有人也许会觉得过于“混搭”。的确,这两个人的反差实在太大了——他们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将;一个活跃于清末,一个蹦足达于民初;一个是所谓的“南海圣人”,一个是公认的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18.
错事一大筐     
健身房有两个明星教练。一个喜欢打击人,“你怎么还这么胖啊?”“不行,你再不减都不能见人了。”一个喜欢鼓励人,“哎,你比上次又瘦了。”“体型更好了,看,都有肌肉了。”他们俩身边,总是围着一堆人。过往案例在那儿摆着,想不被迫捧都难。  相似文献   

19.
朋友竞选副局长失败了。本来她很有希望的。我鼓励她下次再争取,她有些沮丧地说:“我不想参加了。我是一个离婚女人。我的竞争对手背后指责我说,一个人连自己家里的事都处理不好,怎么能管理好一个单位?”        我反驳她说:“不,他说的不对。我采访过许多离婚女人,她们当中有些人的婚姻比许多没有离婚的还要好。每个人生活质量不一样,对婚姻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不能这么比。”        我建议她读一读新出版的《深圳青年》,里面第一篇文章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对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访谈。这位美国有史以来…  相似文献   

20.
对于“消费”这个词我们大概不太陌生,但“消费社会”这个词我们就不太熟悉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社会:那里的人专门消费,而不生产?假设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的话,我们只能说它就是天堂。天堂是一个梦想,是乌托邦,而不是现实,从理论上说它不可能实现。但一些手长、腿快、眼睛亮的人总是希望捷足先登。因此实际情况是,在无边的“地狱”包围的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局部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