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巴比伦王国在它最后的王贝尔莎萨继位后短暂时期即倒塌了.而最后的国王贝尔莎萨的身世在历史记录中与”圣经”记录中不尽完全一致.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直到20世纪才证明贝尔莎萨是被垂帘听政的.本文将展现不同以往的观点,由如下三个角度,即1)从”圣经”中”但以理书有关他的记载;2)从贝尔莎萨一直被假设为尼布甲德尼撒王之子;3)综合证明贝尔莎萨与尼布甲德尼撤王无任何血缘关系;戏剧性地证明事实上贝尔莎萨是其寡妇母后(即前王后)与拿波尼达斯(宰相)的私生子.  相似文献   

2.
米尔建·R·达马斯卡教授在<漂移的证据法>一书中认为, 英美普通法的证据法日渐过时, 而大陆法却在大量借鉴英美普通法中那些过时的证据规则, 因此, 证据法总的发展方向是 "徘徊在两个世界之间, 一个已经死亡, 另一个无力诞生."其实, 这是一种悲观的误解, 至少在刑事证据法领域内是如此.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这两大刑事诉讼价值在不断冲突中又日趋平衡, 与之相应, 证据法的发展方向具有日渐融合刑事诉讼两大价值的趋势, 体现出犯罪控制价值和人权保障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183;人权&#183;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正在朝着保护经济利益的方向发展,也因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知识产权与人权问题上的争论。知识产权的提出与制度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哲学、经济学上的合理性。从本质上看,知识产权属于私权。但同时知识产权也属于发展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知识产权的发展权本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才能把握知识产权发展思想的真谛和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蒙古岩画》一书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奥克拉德尼科夫多年来在蒙古进行实地考察的总结,也可以说是蒙古岩画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于1981年由列宁格勒“科学”出版社出版。蒙古高原上不仅有草原,而且多山脉,在山岩上经常能发现石刻绘画,式样各异,数量繁多。这些岩画反映了从旧石器时代起生活在蒙古土地上的古代人民的历史与文化,是研究中央亚古代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证券法》开宗明义,通过规范证券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规范”与“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实质性理由.而“发展”即《证券法》立法的最高宗旨.本文将从证券种类、券商融资、A、B股并轨、关联交易、法律责任失衡等几个方面试析《证券法》之不足,以期能够协调“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找到二者之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斯蒂芬.平克出版了《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一书,书中阐释了他对大脑与语言研究的计算理论,专门化理论,外展论和进化论。新泽西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杰里.福德出版了他的《大脑不是那样工作的》一书对平克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反驳。两位心理语言学家针锋相对的争论引发了一个大论题,对认知语言学,计算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约翰&#183;亨利&#183;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曼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是自由教育的倡导者。他的《大学的理想》一书,是第一部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著作。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他对自由教育作出了新的界定,对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书中倡导的以古典人文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和以注重理性的开发为主要内涵的自由教育理想,在当时及其以后都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德尼利用其担任朝鲜政府外交顾问之机,于19世纪80年代撰写了《清韩论》,首次从国际法的视角,诠释了中朝宗藩关系的特质,从法理上辨析、论证朝贡国与属国的不同,指陈朝鲜之于中国是属国而非藩属,强调属国自主,宣扬“清韩两国论”“清韩平等论”“朝鲜独立论”,揭批清朝中国干预朝鲜内政外交的无理性,肯定朝鲜追求独立自主的正当性。因其主张契合了当时日本侵朝政策的需要,故大受追捧,在日本出现了较为短暂的“德尼热”。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吞并韩国,德尼及《清韩论》研究在日本陷入低谷。直至21世纪初,德尼与《清韩论》再度成为日本学界的研究热点,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研究领域、史学观点等方面存在深化、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根据什么法则拟造的?这个问题早在先秦就提出了造字法则的“六书”理论。对“六书”理论历代都有所研究。对历代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研究加以归纳总结,可知汉字造字法则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9,(2):49-49
美国“新德尼号”货轮满载着货物,正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航行。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作为"个人"和"人类"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包括个体特征的发展和社会特征的发展。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身体的发展、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精神活动的发展;人的社会特征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社会素质的发展、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由多种动力推进的。人的需要的发展是引起人不断发展的自身内在的精神性动力,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促使人不断发展的自身外在的物质性动力,社会环境的发展则是实现人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促进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早年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具体且重要的范式转变 ,从 1 91 2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 ( 1 8岁 )到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 3岁 ) ,毛泽东在这期间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上所经历的变化 ,要比此后 5 0年的思想变化要深远的多。详细解读他这一阶段的思想结构 ,有助于追寻其后来思想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努力推进入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并不是自发的,而需要我们自觉地“推进”。批判精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就在于使人从发展中的自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状态,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和力量,使人们有勇气和决心运用自己的理性进行自主的独立的判断,从而摆脱人自己加诸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逐步走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兴起,科技异化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通过一个科学家制造怪物的冒险经历和由此遭受的悲剧命运,反映出当时英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并深刻反思科技异化给人类带来的恶果。以科技异化为理论依据剖析小说同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疯狂追逐科技、狂妄模仿上帝造人和最终幡然悔悟的人生历程,借以诠释一个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悲剧并警示放纵科技野心可能给人类带来无妄之灾。  相似文献   

15.
论列宁晚年党内民主思想的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1922年12月至1923年间,在病床上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思考,被视为列宁晚年的党内民主思想,由口授的三封信和五篇文章组成;代表着列宁一生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最终思考,其精髓是:党在执政条件下,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党内监督来加强党内民主;列宁晚年党内民主思想穿越漫漫时空,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势下,对中共...  相似文献   

16.
张謇举办慈善事业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行为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清末民初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使张謇的慈善理念向近代化转变,爱国情结是其举办慈善事业的第一要旨,实业的发展为其举办慈善事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多元的人格特征则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张謇的慈善事业在清末民初的转折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德勒兹对流动内在性的关注为中心,探索了德勒兹的生活、学术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悖论性表现,涉及到德勒兹游牧思想和非游牧身体的对比、从哲学向非哲学的转移、从概念到非概念的发展和从解构到建构的发展等悖论问题。德勒兹一生都在寻求着内在性,而正是在这些流动的内在性中,蕴含着他孜孜以求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历史论证和人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应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联系来理解,它应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每个人在体力和脑力的潜能方面的充分发展、每个人在生活需求方面的健康发展、每个人在生存条件和活动范围方面的共同发展、每个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普遍发展等。从人学角度来看,共产主义就是扬弃人的异化形态和片面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合前人的成果阐述了葛洪在岭南的史实,认为葛洪从23岁到31岁、50岁至辞世,两度在当时相对较为落后,巫术、迷信盛行的岭南生活,尤其是在罗浮山居住了20年左右的时间,并在此完成了《抱朴子》等的写作。岭南对葛洪影响很大,使得其思想呈现出道术结合的特点。这一特点既使他在哲理思想上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也使他在哲理阐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回首来路,也有风雨也有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叙述1930年代出生的一代学人的思想跋涉历程,分析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局限,由此说明学术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记录自己的现代文学史观念的演变,从自身的文学史实践中总结史学的特征,提出"实史"、"编史"、"历史三态"等概念和对待认识成果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