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益刚 《齐鲁学刊》2005,(4):123-126
教育惩戒权是教师惩戒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它产生的人性动因是惩恶扬善;它不断得到发展的制度背景是“官师合一”;它的社会心理认同是私权公权化,是家长“教令权”想当然转让为教师惩戒权。从法理上讲,教育惩戒权应当属于委托性权力,应从法律上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失信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要内容。失信惩戒并非精准的法律概念,必须运用法律技术对其进行类型化分析和界定。在市场性惩戒、行业性惩戒、社会性惩戒、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等惩戒机制中,来自公权力的惩戒是信用法治的重点。行政性惩戒措施并非都属于限权性措施。限权性的行政"黑名单"措施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但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我国未来制定社会信用法时,应当对失信惩戒进行类型化规制,并以行政性惩戒为重点,对失信行为的构成要件、惩戒措施和程序、信用修复机制等问题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批判否定旧中国企业剥削制度和借鉴苏联劳动纪律规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劳动纪律体系。作为国企单位现代制度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新的劳动纪律体系构建,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为原则,强调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提倡劳动光荣,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劳动文化。但国企管理体制中权力与责任的分离,终身雇佣制度的实施,导致企业违纪惩戒执行体系走向弱化。通过对单位制形成早期国企劳动纪律的制度来源、文本创制及实施过程展开拓展性研究,并对其影响展开评价,可以深化对单位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海艺辱师门"事件到杨帆"抓女生门"事件,暴露出目前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学校管理的混乱状况,同样也暴露出师生关系的混乱状况,在基础教育中也存在着师生关系的混乱状况。笔者认为导致这一混乱的重要原因是惩戒教育的缺失。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教育惩戒存在的合理性,进而探讨教师惩戒权的范围、实施原则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中处理好师生关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将情感因素正确运用到德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运用情感因素要坚持个别性原则、理智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互相性原则,注重教育与被教育者的情感交流,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遵循德育教育规律,从而保证德育教育的正确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们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在大学生中实施教育惩戒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大学生教育惩戒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缺乏对高校教育惩戒行为性质的统一认识,存在着迎合学生不敢惩戒、教育惩戒不合法、不合情理等现象。在正确实施教育惩戒时,应综合运用尊重、公正、适时、适度等策略,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惩戒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戒权是教师为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针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纪律的学生行使的管理权,是教师依法管理学生的专业职权。惩戒权的行使,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客观要求,是教师履行法定职责的必要手段。管理学生需要惩戒但应规范。惩戒权的肆意行使必须限制,惩戒权行使的方式必须规制,使惩戒权的行使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两非"原则是对法官追责的基本要求,即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法官依法履职不受追究.司法责任制改革之初创设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是落实法官追责"两非"原则的重要支撑,为法官惩戒提供了专业评鉴和程序规制,已被新修订的《法官法》所吸纳;但实践中一直进展不大,几被搁置,亟待激活.要在整体把握制度演进的基础上,综合理解新修订《法官法》中"违反审判职责"的含义,并与《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司法改革文件精神相协调.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查内容不仅包括法官是否构成故意违反职责、存在重大过失、存在一般过失或没有违反职责,而且还应包括重大过失与案件裁判错误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因此造成的后果是否严重等.法官惩戒委员会有从专业角度提出审查意见的权力,但不应享有无责、免责或给予惩戒处分的建议权.法官惩戒委员会的组成应坚持专业性原则;在审议程序设置方面,应彰显司法化方式;在与监察机制衔接方面,应尊重法官惩戒委员会的专业审查意见,建立异议和复议制度.在未来的制度发展中,可将职业伦理责任纳入法官惩戒委员会"视情审议"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将情感因素正确运用到德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运用情感因素要坚持个别性原则、理智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互相性原则 ,注重教育与被教育者的情感交流 ,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 ,遵循德育教育规律 ,从而保证德育教育的正确方向 ,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桂琴 《学术论坛》2007,30(12):193-195
高校教育惩戒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正确地实施必须要有和谐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持.优化高校教育惩戒环境的有效措施主要有营造有利于教育惩戒的社会环境氛围、高校人文环境氛围、家庭环境氛围等.只有高校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影响三者达成一致,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才能发挥高校教育惩戒的最大教育效力.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21-132
中国古代官吏惩戒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成效显著,在规范行政、惩处违法、褒奖功臣方面,对保证官僚组织有序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内构建的惩戒制度,其局限性也是难免的,所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更会影响其效能的发挥。惩戒制度作为一个官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不可能脱离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更难改变当时的政治环境,其成效的大小,往往与君主之意志、党争之消长以及时局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也影响到具体的实施。古代官吏惩戒制度虽然不可能适用于现代,但在某些方面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其合理性与弊端,可为现代公务员惩戒制度的构建提供经验和教训;其分类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公罪与私罪原则,以及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承担,伴以经济上的处罚,对现代公务员惩戒制度的构建也有启示;官吏惩戒的议定程序,对构建现代公务员惩戒权力集中问题也有启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君主易于受到蒙蔽,而君主自身的局限,使他们在驾驭官僚方面存在难以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警察行政处罚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也是与人权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警察权力。它是特定的警察机关厦其人员基于履行职责、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之目标,而对违反警察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实施惩戒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专属性、制裁性和特殊强制性等特性,是与警察刑事权、其他行政处罚权以及刑事处罚权密切相关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陈根强 《兰州学刊》2007,(10):52-56
行政失信惩戒制度是行政失信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对行政失信惩戒制度的研究尚付阙如.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行政失信惩戒制度的法律疏漏主要有:缺少对行政失信进行惩戒的判定标准;缺少行政失信惩戒的责任制度;缺少行政失信惩戒的程序制度;缺少行政失信惩戒的救济制度.行政失信惩戒制度具有法治制度、宪政制度、行政法律制度和行政救济制度的制度属性.我国行政失信惩戒制度应当由惩戒的失信行为的类型、归责原则、惩戒的主体和惩戒的对象、追究责任的程序、责任的形式和对行政失信惩戒的救济等构成.  相似文献   

14.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本质上是教育过程研究范式.教育过程研究范式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政治权力.经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间关系的把握,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是现代社会条件下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质是将特定政治价值观传达给社会大众以培育政治品格的政治实践过程.政治权力、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品格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基本要素.政治权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本体,政治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内容,政治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由于代表的利益和运作方式的不同,在行使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冲突。要妥善处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权力与权利的平衡观念;在执法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就必须运用好行政执法的救济制度和惩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法官惩戒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制约权力滥用与保障法官独立,为使法官惩戒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满足惩戒的事由行为化、主体专一化和程序司法化三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穆随心 《兰州学刊》2014,(1):176-180
我国现实中雇主随意性滥用惩戒解雇权、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禁不止。如何禁止雇主惩戒解雇权滥用,域外国家以德、日为代表和我国台湾地区有着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其中,首推将作为行政法"帝王条款"的比例原则引入劳动法惩戒解雇制度中。这一点,在我国远远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在总结比例原则的基本原理、域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论证劳动法惩戒解雇制度中何以可能、如何可能适用比例原则,进而使得我国劳动法惩戒解雇制度尽可能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自治领域的日益扩大,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一元权力结构逐渐解体,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元性分化开始进行,治理型政府逐步成为现代政府建构的主导形态。权利本位的治理范式,重视主体间性,激活了交往理性,关注自我管理,重塑了权力责任,凸显服务职能,涵盖了为民品质。且随着法治国家的不断演进,单纯的形式法治已经无法适应治理型政府的要求,作为一种更为合乎权利保障要求的法治形式,实质法治亦将在执法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上述执法理论与执法目的的变迁,必然又直接影响到执法理念的更新与升级。管制范式下的干预性执法、惩戒性执法理念、自卫性执法理念、专断性执法理念需要得到及时地遏制,并不断孕育出给付性执法理念、恢复性执法理念、履职性执法理念以及参与性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支配的权力表明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间存在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意味着权力主体具有支配权力客体的能力.作为支配的权力所以能够存在,其根源在于,社会成员在动员资源的能力上是不对称的,那些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上占有优势的社会行动者能够更多地影响、干预与支配其他群体与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权力与权力的运用存在差异,不能将权力错误地等同于权力的运用.作为支配的权力的运用通常包括暴力、威慑、操纵、诱导与说服的方式.从政治发展的角度讲,政治文明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作为支配的权力逐步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摆脱"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指导方针的影响,为社会信用惩戒建立合理的边界,减少和防止信用联合惩戒的肆意、过度与滥用.在各项规范社会信用惩戒制度构建的原则之中,禁止不当联结原则有着更为直接的、更具针对性的作用.禁止不当联结原则适用于社会信用惩戒,应当超越现有的"个案论证路径"和"抽象框架路径",结合实践中各类社会信用规范关于"失信"的设定模式以及失信与惩戒措施的联结方式,提炼出层次更多、内容更为丰富的规范意涵,从而对未来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社会信用统一立法、对部门或领域的社会信用立法或其他规则制定、对既有社会信用规范文本的清理以及对司法审查或备案审查社会信用惩戒联结的正当性,提供立法论和解释论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