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立一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42-45,50
翁方纲的"肌理"说作为清代四大诗说之一,不仅以一种特殊的风貌为清代多彩纷呈的诗说添上一抹别样的色彩,更以其对诗歌、诗歌史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清代中期一次十分重要的诗学思潮转向,从而在诗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六书”新论——论先秦六书与东汉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本文考定班志六书与郑、许六书性质不同。班志所载六书大约是产生于战国中后期由齐鲁间儒者提出的“字义一字性教学法”,是哲学与语文学研究的结晶体,其次第无关造字先后。四象主要是按思维逻辑方式划分的字(词)的功能类型,转注、假借属字义研究的内容,转注即互训,假借也包括引伸。郑、许等人从捍卫古文经学出发,将四象改造为形义学理论,仍保留转注、假借的原貌。形义学六书的提出和完成都在东汉,应当正名为“东汉六书”。 相似文献
3.
藏医药作为藏民族文化精髓之一,既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书写了医学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藏医药文化以"三因学说"、"五源学说"、"医算结合学说"等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为核心,该知识体系又与藏传佛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文化门类互相联系.因此,藏医药虽属于医学体系,但透过它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内涵来看,它更是藏族人民文化的结晶.目前,尽管对藏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传承人的培养、医古典籍的搜集、整理和标准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5.
李哲理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中国古典诗学至清代而登峰造极,出现了五彩纷呈的繁荣局面,其中王世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均高标独立,对当时及后来诗坛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傅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169-170
口传心授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传承方式,在当代并没有过时,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点还具有许多独特优势,不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要深入研究口传心授所蕴含的合理性、独特性,使这种方法在当代各种音乐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映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6)
为了使国外汉语学习者能够快速认识汉字字形,识记汉字的音义,在此从六书说中的四种造字说出发,结合汉字的几种基本类型,探索能够促进外国学生识记并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许慎的六书“转注”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桂宴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六书的“转注”,也是以形表意的汉字的一种表意方式。这种表意方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字分别表示同一事物,这就是《说文·叙》所说的“建类一首”。“类”,当解释为事物之首,“建类”即用不同字形表示相类的事物;“首”,当解释为事物之首,一首”即那些相类的事物原来是同一个事物。正因为用不同的字形所表示的相类事物原来是同一个事物,所以这些不同的字形的意义才完全相同,才可以展转相注,这就是《说文·叙》所说的“同意相受”。 相似文献
9.
戚桂宴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六书的“假借”,是以形表意的汉字的一种表意方式。这一表意方式,是用表示另一事物的字形,来表示与之语音相同而在意义上又有其相通之处的此一事物。六书的“假借”,必是形同音同而义近,而音同义同形不同的,都不是六书的“假借”,而是用别字的同音通假。六书的“假借”,是文字学研究的对象;而用别字的同音通假,则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孙菊芬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3)
语法研究历来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薄弱环节,其中词类研究尤其不发达.清代学者在前人基础上"后出转精",作出了突出贡献.择其一端,对清人形容词的整理与研究做一些梳理工作,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12.
朱力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1-23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当重要的理论,从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人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六书”理论进行研究,但往往仅拘泥于“造字之本”展开,莫衷一是。易国杰、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有关“六书”问题也沿用旧说,认为“六书”古文字的“造字之本”,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不妨将其解释为“识字之本”。 相似文献
13.
廖才高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90-92
汉字是根据什么法则拟造的?这个问题早在先秦就提出了造字法则的“六书”理论。对“六书”理论历代都有所研究。对历代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研究加以归纳总结,可知汉字造字法则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相似文献
14.
韩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5):128-133
以许慎《说文解字》为载体的"六书"理论自问世以来,研究已近两千年。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分为创立期、中兴期、鼎盛期和新时期4个时期。这种分期主要着眼于各个时期独特的学术成就、独特的学术风气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整个研究展示了"六书"理论深厚的学术蕴涵、深广的普适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汉字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从20世纪以来,这一传统受到冲击,汉字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低效率之中。汉字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化与教育的普及问题,汉字识字教学的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汉字学本体理论建设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字学理论研究有了进展,这对汉字教学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家族共同体组织民俗论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萧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6):22-30
明清时期是家族共同体组织成熟时期,丁口、家谱、祠堂、族产、家训族规等家族共同体的民俗要素与组织结构齐备,家族成员依照共同扶持的原则参与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7.
晚清海关缉私体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91-96
走私是一种国际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是逃避海关监管的非法、变态贸易行为。海关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执行缉私职责,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缉私是国家赋予海关的一项重要权能,国家主权是海关缉私的根本政治保障。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并决定了晚清海关缉私体制的建构以及缉私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周柳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04-107
在明清戏曲的涉商剧目中,商贸活动和商人形象大多处于陪衬地位,不像在明清小说中那样得到淋漓酣畅的表现,这与当时蓬勃发展的商贸经济形成较大反差。许多固守传统价值观的戏曲作者依然视读书而后仕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和最大满足,元杂剧正面刻画“商”使古典戏曲表现社会热点的能量提前释放,戏曲艺术审美趣味的文人化嬗变等,造成商贸活动和商人形象在戏曲作品中被漠视。 相似文献
19.
吴继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3):85-88
元明清时期,菏泽地区蝗灾爆发频繁而严重。蝗灾给本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和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区广大群众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积极与蝗灾作斗争,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应对蝗灾的宝贵经验,在预防、抵御蝗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20.
吴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11-15
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傣族法律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发生了变化,法律文化性质由早期的奴隶制性质向明代以后的封建领主制变化;法律形式从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法律文化多方面内容和特征也就随之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