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芳芳 《晋阳学刊》2013,(6):128-135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北京市为案例,描述其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状况,并基于6大主城区的数据,利用扩展的C-D函数及混合面板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北京市金融业已形成良好的金融集聚态势;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8,(1):34-43
从区域金融业及其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选取16项经济指标构建中国省际金融业竞争力测度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全国31省市的金融业竞争力排序表明金融资源向全国性金融中心集聚的"马太效应"愈加显著,一定程度印证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互为因果的结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处于金融业竞争力最弱的第五类地区。因此海南省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长远来看应该着力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并提高金融产业绩效,正确处理与房地产行业的关系,并从法律和地方制度层面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7):112-119
新世纪以来,在经济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业自身不断壮大成熟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产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新的特点。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就业统计数据,从县级尺度上对我国金融集聚的格局特征与关联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集聚呈现总体程度较低、但快速提高和局部集聚的整体态势,同时在区域间、建制类型及行政等级间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金融集聚表现出显著的、不断增强的空间关联特性,存在集中集聚型、集中极化型、集中边缘型、集中扩散型、一般边缘型、一般扩散型等六种典型的关联演化模式。相应地区应从地区关联的整体视角,在产业集聚方向、与实体经济互动、地区分工合作、制度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蓝色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及政策差异等原因,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呈现不均衡和非协调状态。随着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产生集聚现象。本文采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994-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序列平稳性,利用协整检验确定变量间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验证,最后得到实证结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金融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增长。针对实证结果,结合蓝色经济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系列针对性建议:调整区内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金融产业;完善区内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功能有效发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发展基础;推动"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提高区域金融集聚层次等。  相似文献   

5.
孙灵燕 《东岳论丛》2023,(3):141-148+192
当前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已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驱动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变化,数字化亦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传统金融业转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是一个潜在持续的过程,数字金融发展在为传统金融业创新与转型带来新机遇的同时,金融新业态的产生以及金融活动的复杂化,使得传统金融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应充分重视数字金融发展的深远影响,以惠民利企为原则,统筹谋划,积极布局,推进金融业态、金融模式和金融监管的变革升级,解决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数据使用与数据安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平衡问题,助力传统金融业通过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东北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健的金融运行态势,但依然比较突出的区域金融风险问题仍是制约金融机构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重要因素。目前,东北区域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巨额不良资产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和金融支持弱化风险,其中70%以上来自作为金融部门运行环境的非金融部门。在东北振兴进程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以区域金融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整治和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通过地区信用等级的有效提升,为金融业的健康运行创造条件,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集聚通过制度和市场两个层面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效应和逆向挤出效应。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设计不同权重组合的金融集聚测算方法,采用分位数回归、门槛模型和分组检验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于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存在区间差异,金融集聚以非线性方式影响技术创新;以金融业从业人员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金融集聚只在中高分位点上才能显著拉动技术创新,以金融业增加值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在各分位点都比较显著;金融集聚较低城市组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效应存在边际递减趋势。建议保持适度金融集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金融要素结构合理、相对均衡;疏通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溢出路径,提升金融集聚的辐射作用;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提高金融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振兴金融须先行,金融产业集聚是促进金融产业发展,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区域集聚度指标对福建省金融产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了现有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为福建省制定金融资源分配方案与金融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福建省内已经产生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其集聚水平在不断上升,且金融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整体促进省内经济发展,更可以通过使省内三次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集聚现象日趋显著,我国已经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地理集中空间。集聚效应成为吸引经济行为与金融活动的向心力。为了研究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强度关系,通过空间关联度Moran’s分析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定量衡量两者的影响机制、金融集聚空间差异程度以及区域金融、经济发展与溢出效应之间的协同关系;同时论证了金融的深化将随着产业规模达到最优后持续扩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资金缺口扩大速度超过募集资金速度;金融集聚引起溢出效应刺激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以扩散的趋势带动着邻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延军  金浩 《河北学刊》2007,27(2):243-24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城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本文从金融体系功能的角度探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托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理论,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并针对金融业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金融中心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对西南区域经济的中长期战略部署,客观上也要求西南五省市具备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成都凭借其在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在西南地区各省市中拔得头筹。在构建西南地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成都可借鉴“北京金融街模式”,实行“分步实施、分层推进”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信息成都”、“诚信成都”、“金融成都”的建设;在构建初期,选择政府主导为主的地方金融发展模式,加大政府对金融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加上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的启动,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全面发展的趋势。相对来看,中原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出现了趋缓的势头,特别是三农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升级困难、资源抽空现象严重,河南及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中部塌陷”的危机越来越紧迫。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争取国家财政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同时要结合我省实际,确定促进河南发展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深化程度的差异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来分析我国地区金融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由于外部约束与目标函数的差异使得地方政府在金融资源的控制方式、程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分税制的实施,使面临财政困境的欠发达地区政府加大了对金融部门的干预,从而制约了产业结构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河北省金融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了河北省金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充分利用河北省金融资源,必须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抑制金融资源外流和提高金融业自身水平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河北金融的竞争能力,促进河北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本文以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欠发达民族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运用1990—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对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相关回归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并且这种影响是最为明显的。同时,金融参与率和产业结构自身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16年安徽省金融业和产业结构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测度安徽省金融集聚水平,实证检验安徽省分行业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长期中,银行业集聚表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证券业集聚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作用力度不明显,保险业集聚则表现出抑制效应。短期中,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也存在着积极作用,但没有长期效果显著,而保险业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融高水平开放是中国特色开放型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是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全方位、多层次提高金融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导向,以金融资源要素的流动与合作搭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桥梁;遵从经济规律,以金融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加强风险意识,健全系统化、贯通性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高效运行与质量提升。只有明晰、落实新时代金融开放的重大原则,才能在保障本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以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进全球经济共荣共享。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是以拥有一个强大的、发达的区域金融体系为前提的。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金融发展呈现出弱势,多种迹象表明黑龙江省金融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不合理、金融资源严重不足、区域金融风险较大等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