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与超越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全面的反思与批判。从总体上来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超越,经历了哲学立场的“主谓颠倒”即倒转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市民社会思维方式的“改造”即拨正了黑格尔关于经济学范畴与现实的关系;现实社会结构的“翻转”即颠倒了黑格尔资本逻辑背后“颠倒”的世界结构等三个阶段。经过哲学立场、经济学方法与资本逻辑结构的“颠倒性”批判,马克思最终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彻底超越。这种不断超越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不断深入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内在价值与局限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不断走向科学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进行了哲学和政治的双重批判。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确立了“观念应当从现实的差别中产生”的原则,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解决近代哲学基本问题的新思路,初步实现了唯物主义转向;通过政治批判,马克思超越了卢梭的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初步发现市民社会异质于国家的经济规定性和用国家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无力,因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作结束后转向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最终实现了政治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自然和人的关系构成了哲学史难以解答的"历史之谜"。黑格尔哲学以抽象的观念作为前提,从而缔造了一个思辨哲学的神话。费尔巴哈等人虽对黑格尔哲学展开批判,但难以逾越其批判对象,这和其哲学前提的非现实批判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作为哲学前提,从而动摇了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及其体系。将历史和人民统一起来、将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原则。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揭示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真实关系,还批判了黑格尔的内部国家制度。后者深化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批判和解构了黑格尔的自由主义国家观及其制度设计,从而为马克思稍后的政治批判及其转向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唯物史观的诞生。重新考察马克思对黑格尔内部国家制度的批判可以为当前的社会政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与黑格尔法哲学有着最为切近的联系。就此而言,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具有重要的黑格尔哲学渊源。这样的渊源主要包括:(1)社会现实的概念;(2)国家机体的概念;(3)历史原则。马克思在积极占有这些成果的同时,尖锐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以及"无批判的实证主义"。正是通过由之而来的思想进程,马克思把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的本质性导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从而为其社会政治理论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深刻省思。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视域重建使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概念具备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出发,联系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副本”来批判现代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原本”;在宗教批判层面上,将宗教神学批判和政治现实批判同步推向纵深,揭露现代国家与宗教国家的共通属性;在制度批判层面上,剖析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结构性矛盾和危机;在实践批判层面上,揭示政治国家走向消亡的历史趋势,为超越现代国家、扬弃政治现代性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路径。马克思现代国家批判的四重维度共同构成一幅内在逻辑嵌合的理论图景,蕴含着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历史命运的洞察。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从怀疑转向批判,标志着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同黑格尔决裂,它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历程中的一块重要路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在赫尔纳茨时期研究、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伟大成果,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在此时期确定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呢?这是为了解决《莱茵报》时期现实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莅  谭涛 《山东社会科学》2022,(9):40-46+107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剥离与锻造历经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黑格尔法哲学为马克思创建新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法哲学中的历史性原则,并进一步对自然法传统的非历史性特征展开批判;另一方面,他通过重新思考现实历史的根本规定、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和市民社会的现代走向,将黑格尔的逻辑历史性推进到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现实历史性。法哲学背景的发掘为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提供了更丰富的思想内容,进而完善了马克思从“副本批判”上升到“原本批判”的诸多环节与过程。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终其一生都没有彻底撇清与黑格尔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联是一个重要问题。研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法哲学原理》,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政治哲学方面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马克思在这两方面既继承了黑格尔,又批判和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1.
高瑞华 《理论界》2006,1(6):166-16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站在人本学唯物主义立场上对先前信仰的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第一次系统清算,使他冲破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束缚,开始确立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同时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探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重新认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法哲学>除了我们熟悉的公开出版文本之外,还有多种未公开出版的秘传文本.借助于西方学者披露的<法哲学>秘传文本的内容,我们得以重新理解黑格尔政治哲学以及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在<法哲学>秘传文本中,黑格尔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西方主流政治信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有绝对的权利侵犯另一个人的所有权"的命题.黑格尔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激烈批判,显示了与马克思政治观点的高度一致性,也使近现代政治哲学中以财产权批判为标志的"异端"传统形成了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完整谱系.  相似文献   

13.
以黑格尔为主要完成者的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本质上是法哲学批判或法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同时划清了两条界限 ,即一方面划清了与近代法哲学之间的原则界限 ,另一方面也划清了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 ,从而对现代法权保持了一种否定与肯定、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辩证立场。正确把握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中的两条界限 ,认清现代法权的本质并对其采取辩证态度 ,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将对法的批判纳入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发展路径的起点,对法的批判是政治批判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马克思对法的批判需放入法学发展史的脉络中审视.历史法学与黑格尔法哲学关于如何编纂民法典的形式对立是二者对于法律本质分歧的实质对立的表现.马克思通过批判历史法学派得出应从历史回到现实;基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人权的核心即"私有财产"是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的关键纽带,最终升华至"普遍的人的解放",自由优先于法学领域的最高价值正义,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对法的批判的独特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5.
王庆英 《南方论刊》2013,(9):38-40,6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是追求现有与应有统一的理性批判主义。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后期意识到自己的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性,借助于费尔巴哈的主谓颠倒方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启了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第一次批判,接下来在《德法年鉴》时期作品中进一步明确了边界意识和现实意识、反对黑格尔哲学的总体性,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进一步批判黑格尔的主体意识初步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货币批判的三个"隐喻"始终与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息息相关。如果说马克思对"吸血鬼"的批判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对资本的物化理解以揭示资本存在的历史前提的话,那么对"酵母"的批判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的片面理解以阐明劳动二重性的重要性。但无论对"吸血鬼"的批判还是对"酵母"的批判都深深地植根于对作为"帽子"与"观念"的人自身的批判,这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对"现实的个人"的遮蔽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物"颠倒"的现实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关于货币批判的三个"隐喻"旨在通过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通常认为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桥梁,甚至说没有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应该说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批判基督教,以感性唯物论改造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是有启发。青年黑格尔学派许多成员都试图改造黑格尔哲学,惟有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倒立的关系纠正过来。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自白为哲学宣言,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外化世界提升为自然本质力量的实现——劳动创造世界;并以实践连接思维和存在,实现了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以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各种歪曲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展开批判,在论战中开辟实践哲学道路。问题在于达到形而上学巅峰的黑格尔哲学是否包含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所需的思想元素?马克思是否与黑格尔决裂转向费尔巴哈?没有费尔巴哈是否就没有马克思哲学?通过比较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文本,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凯尔森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区分,揭示了黑格尔的"国家至上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虚无主义"与前苏联的"布尔什维主义国家观"之间的源流关系,批判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中的黑格尔辩证法渊源,特别批评了前苏联布尔什维主义国家混淆"民主"与"专政"的谬误。但凯尔森错失了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非对称性立场"及其赋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夸大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关系,因而未能真切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劳动"为核心点,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国民经济学立场的揭示和批判。黑格尔哲学停留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抽象劳动(异化劳动)的辩护上,并与国民经济学有着内在的勾连和"共谋"关系。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意境,因此超越黑格尔哲学,仅在纯粹哲学领域进行所谓的"主谓颠倒"是无法达及的;而必然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相关联。总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20.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