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媛 《求是学刊》2006,33(2):132-137
16至18世纪中国社会下层女性宗教活动极为活跃。她们参与宗教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从中展现了比男性更为突出的实用取向。这与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地位特点,以及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综合性特征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女性宗教活动的活跃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下层女性社会活动空间极大拓展。这既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同一时期宋明理学对女性实行禁锢的冲击,也反映出女性的自我角色认同和社会定位处于调整之中。但女性宗教活动具有浓厚的迷信和蒙昧色彩。  相似文献   

2.
近一、二年来,随着刑事犯罪发案率的降低,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女性的性罪错有所发展。在女性的性罪错问题中,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性开始时总是受害者,后来才变成害人者的。她们在自身被害之后,为什么还会去害他人?在害他人的过程中,她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又总以牺牲自己的肉体为代价,其行为是自主的、自觉的、持续的,有的甚至劣性难改,她们为什么心甘情愿这样做?不少人常常对此不可思议。性罪错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同样是情境行为、自主行为和差异行为的统一,除社会环境影响的客体因素之外,必有某些自我意识和主体素质在她们身上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女性性罪错行为的心理归因和动机方式,我们以某开放大城市中犯有性罪错行为的125名女性为样本,作了抽样调查,经过初步研究,发现了病态的性观念是她们产生性罪错行为的主体动因。一、封建贞操观念的“负向效应”是引发她们产生性罪错行为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3.
邵春  张婕妤 《学术交流》2005,(8):177-181
在艾丽斯.沃克的女性小说中,她所描写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虽然她们受尽各种痛苦,遭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对待,但是不同的女性在遭受迫害时态度不同,因此她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在不断的抗争中,新女性的出现让黑人女性看到了曙光。她们顽强不屈,勇于向男权世界抗争。这种与命运抗争精神是黑人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沃克小说的社会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忘掉悲伤,忘掉他,开创新生活。"这是上海一栋楼盘的巨幅广告,吸引了大批的晚婚女性,让单身女人们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个晚婚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选择晚婚。她们早已走进了"大龄青年"的范畴,却从未有婚姻经历。她们选择晚婚,这是目前最想要的生活。她们是一群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理想主义者,在她们的生活里,一半是寂寞,一半是像鲜花般开放的鲜艳生活。  相似文献   

5.
身为女性,在多年社会学的研习生涯中,我一直很关注女性研究的领域。来到香港后,在逐渐熟悉与了解所身处的社会时,我亦始终很留意这个社会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状况问题。说起来,在香港这几年,我认识与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多半是女性。在这些朋友中,既有长于我辈的中老年职业妇女或家庭妇女,亦有年轻我许多,称我为老师的刚进大学的青春少女。当然更多的是与我年龄相差无几,在不同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女研究生。通过与她们的交往,使我直接、间接地了解不少香港妇女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亦知道了一些她们的苦恼、快乐与追求。生活…  相似文献   

6.
男性话语基础之上的女性生活的悲剧性色彩、女性特有的精神压抑与生活苦难,给艺术家们一种强烈的"暗示",促使他们在文本中有意无意去表现女性对父权制度强加给她们的不公正的肉体和精神桎梏的怀疑、拷问及反叛.美狄亚、娜拉、陈白露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范例.她们的"复仇"、"出走"、"堕落"均导源于少女时代对男性的盲目期待及梦醒后的尴尬,其中,娜拉最为真实可感,她既不会"堕落",也不会"归来"(如鲁迅所言),她的"出走"昭示了女性如何走出男权社会的羁绊,彻底解构男权社会对男女角色的要求与规范,建立比较真实自然,不受外界强力支配的女性特质,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7.
今天谁来做晚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少世纪以来,家庭厨房历来是女人的天地。在20世纪中,女人的这块天地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考察家庭厨房和厨房中的女人的变迁,能够发现20世纪中社会性别分工、性别角色行为模式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历程。本文通过对一个中国家庭中四代女性的访谈来考察研究她们与厨房的关系和变化,并以此折射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社会生活及其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这个社会中的女性不自由,这个社会也不会自由。"沙特女权活动者马纳尔·谢里夫说。20世纪80年代,沙特实行性别隔离制度,社会对妇女的生活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女性播音员从电视中消失了,女人只能在教育和卫生保健这两个领域工作。"马纳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1990年11月6日,47名女性开车驶进利雅得的大街小巷,公开挑战禁止女性开车的规定。但是,反抗没有成功,随后她们被扣留,并被炒了鱿鱼。这件事发生后,大人不停地告诉马纳尔,这些女  相似文献   

9.
物无不怀仁——论十里红妆器物中的设计伦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里红妆作为婚嫁习俗,其对伦理纲常的注重是自然的事情,而物无不怀仁是这种自然背后在十里红妆器物设计上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营造伦理秩序的正当性是物无不怀仁的首要任务,因此十里红妆器物的奢华营造目的是让女性对自身社会地位的顺命接受。物无不怀仁的另外一个任务则是通过物的使用教化女性伦理纲常思维、规范女性伦理纲常行为,因此十里红妆器物通过装饰设计传播伦理观念,通过功能设计规范礼教行为,进而从思维到行为达到教化女性的目的。十里红妆器物中的设计伦理现象无疑是封建礼教的产物,在此无意去宣扬,但其通过物对理念、行为进行宣扬和引导又无疑是很好的设计思路,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当今对优良文化传播与教化上将是设计之幸事。  相似文献   

10.
现代知识女性,面临着多重角色的选择,心理和人格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她们中的许多人生活在多重矛盾之中,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角色选择对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冲击主要来自于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主体角色需要与角色能力的差异,职业角色与家庭生活角色的不平衡等等.究其原因,既有历史与现实的社会价值导向问题,也有社会生产力水平影响以及知识女性自身心理问题的因素.因此探索通过女性角色视角关注知识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全方位构建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即通过社会构建对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的多方位保障,通过家庭构建对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的人文式关怀,通过团队构建对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的立体式引导,为她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外部空间,提高知识女性扮演各种"角色"的协调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婚女越来越多,婚姻这道"坎"似乎越来越难迈过去,为什么?北京理工大学的婚姻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学教授贾晓明认为,晚婚女大多是白领,她们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有能力独自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所以对另一半的要求比较高,包括差不多的学历背景、志同道合以及相似的生活情趣等都是她们重点考虑的因素。这也是这部分女性还没有进入婚姻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与张贤亮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都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落入生活困境的两位具有魅力、引人深思并富有诗性特质的女性形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苔丝形象仍然摇曳于世界文学画廊之中;尽管时空变换,黄香久独具风姿的形象仍然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熠熠生辉。她们在和谐、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内心充盈着女性的浪漫情怀与欲望表达;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的性格发生了扭曲与异化;在经历了生活的挫折与不幸后,她们仍然追求真挚爱情与灵魂的高贵。作者在作品中也将自己内心的苦闷进行了悲剧性的宣泄,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了解之同情",突出了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苦难命运的主题。作者在演绎女性悲剧人生的同时,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情感中的浪漫与感伤及女性生活的现实作了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阐述,从而印证了中西方作家共同的诗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群  龚元秀 《学术交流》2003,(8):132-134
<礼记@乐记>蕴涵了先秦儒家丰富的文艺思想.先秦儒家对音乐所持的实用功利态度,礼乐相辅相成以维护统治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观念以及音乐表现情感并通过情感熏染来发挥其教化作用等,都在<乐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乐记>反映的先秦儒家"为人生而艺术"的功利取向的文艺观和"将人生艺术化"的伦理、政治理想,对中国文化至今仍产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国女性教育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古代传统的韩国女性教育  根据有关女性问题的历史文献记载 ,传统的韩国女性教育主要是在父权制的统治下 ,将妇女排除在社会决策之外 ,将她们局限在家庭中 ,对她们进行为家庭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从古代到朝鲜时期 ,韩国女性教育的内容被局限在掌握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家务劳动技术和维持父权制家庭所必需的品德。这种教育机制 ,提高了韩国女性的不为社会看重的家务能力 ,却未能提高她们追求理论知识的能力。这种教育还使女性本身感到自己是低能的 ,心甘情愿地接受从属与依赖男性的地位 ,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个人所具有的发展机会。同时 ,在三…  相似文献   

15.
残疾女性是社会生活中亟需关注的弱势群体。残疾和女性的二重身份使得她们在社会生活中面临诸多困境。为此,需要我们积极进行对策思考,以便能帮助残疾女性尽快走出生存困境,求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女性是新时代乡村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研究女性群体在家庭事务以及乡村社会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使命,关系着整个基层社会的发展.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家女"在社会变迁进程中的身份建构与乡土社会治理问题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一名"农家女"的生命历程研究,以社会变迁视角解读女性主体在家庭与社会之间互...  相似文献   

17.
卢永凤 《社科纵横》2012,(9):101-104
荀子通过"性伪之分",使"人之道"与"人之性"分离,解决了"为什么要教化"的问题,为儒家的道德教化奠定了基石。但其目的还是要实现"人之道"与"人之性"的合一,使"性伪合",成就善的道德主体,所以,他主张"化性起伪",为儒家道德教化指明了路径。道德教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著诚去伪",使儒家之道内化于人们的坚定信仰,使人们自觉自愿践履儒家之道,这是儒家道德教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闫顺玲 《社科纵横》2006,(11):111-114
鲁迅是最关注妇女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典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呐喊》《彷徨》中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但命运无不凄苦悲惨的女性人物,分析妇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她们的愿望、要求,以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红楼梦》中士人形象看曹雪芹对儒家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教化在塑造传统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灵魂方面,作用至深至远.甄士隐、贾雨村和贾政是<红楼梦>中着墨较多的士人形象,伟大作家、思想家曹雪芹在这三个文学形象中寄寓了非常深刻的文化寓意.甄士隐是深受宋明理学浸染的士人,此人具有理学家所高倡的"内圣"人格,但同时又是个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毫无治事本领的废人;贾雨村是儒家思想文化与科举制度结合之下产生出来的士人代表,其特点是知行不一,虚伪无耻;贾政是儒家"礼"文化化育出来的士人,品格端正,但因循守旧,不周世用.曹雪芹通过这三个士人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马亚静 《社会》2002,(10):45-47
什么是E型压力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人们正逐步脱离传统文化且迁徙到现代文化中来。在这批文化移民中 ,女性的变化十分引人瞩目。她们在经历了社会转型的洗礼和新文化的移植后 ,在自身素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她们已不再安于传统的社会角色 ,而是逐步走出家庭 ,走向社会 ,形成独立人格 ,开创个人事业 ,扮演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人们将这些追求事业成功的女性称为“女强人”。但这些职业女性自身并不欣赏这种说法 ,她们更愿意选择“强女人”的称谓 ,因为这突出了“女人”二字。可见 ,现代女性既要在所谓男性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