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庄锡福 《江汉论坛》2001,(10):63-65
运行机制在制度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由此决定机制转轨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规范体制改革的方向模式。社会主义改革是制度调整、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三位一体、是量变和质变的结合,文章还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的制度调整、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的具体分析中对机制转轨的关键作用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平滑式体制转型是从所有制结构调整启动的,然而非公有制经济在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受排斥的,那么改革初期为什么会在所有制结构的发展方向上出现180°大转弯呢?详细考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制结构调整改革是在当时的就业压力下发生的,1978-1979年,由于知青集中返城使本来已经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更大。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提出“三结合”的就业方针,这一适应性的政策调整行为启动了所有制结构改革,从而使城镇民营经济得以应运而生,所有制结构这个传统计划体制的核心和最难触动领域的改革取得了突破。这一实例反映出平滑式体制转型启动的经济学原理:改革突破口选择的最大压力原则,沿阻力最小化路线推进的边际改革原则和让生产者即期获益的速效原则。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不仅使中俄两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且使两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俄罗斯不仅形成了混乱的市场体制和分裂的社会结构,而且形成了一种去工业化、去现代化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中国在转型进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可控的市场经济社会,并处于工业化的迅速爬升阶段。导致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国家制度能力。一个能力充分的国家能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经济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平衡发展的目标;反之,则可能导致经济结构退化,经济发展停滞,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丧失。后危机时代,中俄两国依然面临着深化经济转型和推进发展模式转变的重任,如何塑造适宜的国家制度能力,是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合作方式 ,可分为国家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国家与市场边界的调整过程 ,两者此消彼长 ,但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由国家主导向市场主导的制度转型要求 :国家、企业和个人由“包含—依附”关系转向“平等—合作”关系 ;由国家化封闭式管理转向专业化开放式管理 ;同时实现机会和权利的平等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分配结果的公正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实践的转型经济学理论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冰 《学术研究》2008,(3):53-60
转型经济学的理论构建要立足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转型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动力、方式和推进机制.体制转型是社会的理性构建和自发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发国家的体制落差是转型的动力基础.而"学习"的性质决定了转型的方向和目标;转型的实质是利益驱动下的权利结构调整;通过构建政府的目标函数和知识约束建立政府的决策模型,就可以解释政府的改革行为及其差异;中国平滑式转型的基本特征是一系列过渡性制度安排的相互替代,这是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结果,它不仅为自身提供了动力,而且在结构变化的同时保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一个具有人性动态演化特征的经济行为决定模型,说明社会经济转型目标是阶段性的.须根据追求福利过程中需要的演化路径,不断调整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环境改造目标和制度结构改革目标.通过选择与人性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制度结构,才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回顾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转型新问题认为,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方可完成当前三重转型的经济转型任务.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转型方式及其决定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从改革风险的角度研究转型方式的决定问题,以宪法性秩序是否崩溃为线索,将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概括为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提出了转型方式综合因素决定理论,具体指出了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改革策略各自在转型方式决定中的作用。制约着改革策略选择的初始条件包括原计划体制的结构、外部环境、改革时机三个因素,三者的交集决定着改革的策略空间。能够直接决定转型方式的改革策略,包括寻求改革“合法性”的处理方式、改革时序安排、掌握改革主导权、对社会利益分化的调控四个方面。中国在前三个方面都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并且已经取得成功,但是第四个方面的风险正在积聚和加大。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与制度变迁的进程大致相同,长期以来,制度变迁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经济转型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着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影响着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因此,在二元经济转折区间内要注重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彦斌  李兴 《江海学刊》2013,(1):109-115,238,239
中国体制转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原来在计划体制内的各种事业单位组织的市场化改革,这个过程至今已经历了20年,目前正进入实质性阶段。事业单位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特点,这实际上是一个与制度环境趋同的过程,目的在于扩大在社会整体转型过程中自身生存的合法性,其满足的是针对社会整体运行而言的制度效率。事业单位改革作为中国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寻求制度合法性的过程。在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结构转型中,资源的配置方式和行动者的规则都发生了变化,成为一种具有制度性特征的路径规则,体制内的组织改革在未来将可能进一步沿着制度趋同的进程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向穿越全球化横向空间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引发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转型。这一政府主导的转型过程 ,引发了中国社会基层管理权力的分化和社会化 ,引起一般社会关系及结构的重组与再造。这一必然的客观的趋势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主体之间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1.
论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变革 ,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 ,社会公正问题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正的状况、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自主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的两种路径.体制转型有其内在的动力和阻力.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从过去传承下来的知识和信念能对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制度变迁的轨迹作了比较.弱化血缘关系在制度变迁中的影响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不可或缺的一步;立法保护私有产权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最佳路径是使得自上而下的转型驱动与源自信念边际修正的内生性制度变迁方向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辽宁老工业基地十多年的改造实践表明 ,发展方式、结构和体制三者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结构转型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发展方式转型是实现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 ,体制转型是发展方式和结构转型的支撑。三者互联互动 ,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主导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组织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众多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出现发展困境,这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平滑转型备受世人关注.本文以政府主导转型为出发点,通过对U型和M型组织结构下转型实施、信息交流、路径抉择等差异的研究,探讨不同组织结构下的转型机理.  相似文献   

15.
宋协娜  戚攻 《社会科学》2002,23(4):62-66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引发的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转型 ,引发了中国社会基层管理权力的分化和社会化 ,及一般社会关系及结构的重组与再造。文章认为这一必然的客观的趋势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主体之间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6.
转型经济学研究是上个世纪80年代适应市场化改革的实践需要而在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领域.转型经济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对1949-1979年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的得与失进行评价;对1979-2009年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进行总结;提出经济转型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比较;对经济转型研究主要领域进行回顾.如向市场经济转型策略;市场微观基础中的产权配置和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宏观调控机制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安全网即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对转型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发展与深化,要强化对制度建设的研究;经济学各流派要更深入的融合;要多学科进一步协调,与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民族等学科合作攻关.  相似文献   

17.
积极稳妥地加快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使各方面的经济要素尽快走上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轨道,对于跨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全局意义: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进步;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文明进程。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以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巩固和增长。在跨世纪发展时期,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问题;搞好大的,放开小的,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素质问题;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沉重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始于20世纪末的大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体现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且还体现为政治、社会、文化、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转型是一般性和特殊性共存的历史演化过程.在转型的起点、动因、过程和任务等方面存在着共性特征;在转型的方式、策略、路径和绩效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目前,主要的转型国家已经历了转型的准备阶段、转型的启动与正式推进阶段,并且正在步入转型的深化阶段.转型国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通过更加全面、深入、细致的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所有转型国家的共同任务.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建立起由具备充足治理能力的强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市场及社会互惠共生的有效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性重大事件。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过渡性和制度阶段性情况,也说明了不确定性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转型的艰巨性。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当前改革攻坚由于受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尤显突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关系发展成为“城市偏向”的单边关系。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实践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基本共识。城乡关系从单边向互动的现代转型是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应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城乡互动关系的形成创造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