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对首位或者本位价值的共识,其特征是统治阶级的主导性,体现了国家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有机结合中的科学性与超知识性,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方向;尊重差异下的包容性,具有持久开放的解释力;功能的统帅支配性,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两者之间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方向性与路径性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与标识,"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范畴与价值区域。  相似文献   

2.
刘华 《天府新论》2012,(5):17-21
内圣之学是儒家思想文化里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思想,也是儒家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作为理想性文化,内圣之学具有哲学般的功能,它不失时机地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因理想与现实悬殊而不能释怀的愿望。内圣之学的超越性与理想性的根本特质恰恰是其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所在,同时也是"应然层次"上的一种人文建构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先进典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价值观要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公民应当树立和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和基本价值追求。先进典型作为公民中脱颖而出的楷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的有力倡导者与模范践行者,先进典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从根本上稳定而又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它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构建社会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承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筑坚实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放晓 《理论界》2013,(11):39-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其中在个人层面,首先强调的就是爱国价值观.事实上,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永恒主题,在当代中国是有着长期稳定性和广泛凝聚力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爱国价值观为我国公民确立了基本的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具有凝聚、协调、激发等价值与功能.伴随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践行爱国价值观面临严峻考验及挑战,对爱国价值观的培育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伟 《阴山学刊》2020,(1):79-84
在新时代的司法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论证,既是对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又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论证的过程必须坚持法治原则、合理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价值引领原则、问题导向原则和人民主体原则。究其根本,"融入"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时代关怀,它旨在培育和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精神纽带,进而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以中国学术传统为根本,吸收西方现代社会科学观念,在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中,明确坚持理性精神和实证原则,开展了兼具价值理想或人文主义精神的实证研究.在<实理公法全书>和<大同书>中,康有为以去界求同、促进社会进化的理想追求为目标,通过大量经验事实的考察与分析,阐述了具有建构论特点的制度社会学思想理论,开启了承继民族传统、立足本土根基并吸收西方学术思想的中国社会学传统.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革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围绕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圆心"而展开的,使其与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相融合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质,它的现代转型必须围绕其"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而展开,坚持德与法、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以及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的可能性原则。只有实现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其建构生成的原生态土壤。  相似文献   

9.
吕绍明 《兰州学刊》2004,(6):335-337
在界定社会转型、价值观和建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四大特征一是价值目标正确、清晰,价值观趋于成熟;二是认同开放、公平和竞争等现代社会价值观;三是“务实”倾向明显,注重精神价值,但更注重物质价值;四是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特征,价值取向向自我价值倾斜。探讨教育大学生建构正确价值观的四条原则要辩证看待渐进的社会,客观分析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从价值观建构的需要出发,改变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注重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满足价值主体主动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进步历史活动的两大内在原则。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就是社会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纵观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价值观与真理观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思想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以单纯的价值观为特征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以其真理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社会主义阶段和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价值观与真理观辩证统一为特征的邓小平理论阶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牛思琦 《理论界》2020,(7):67-7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新产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具有深刻的中华文化思想渊源,更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建构的传统资源,它与儒道的"无为"思想之间具有契合性。首先,以个体性为前提,来源于对个体自身不自由状态的抗争,指个体本性的复归,表现为人生修养和社会治理中个体性的先在指向。其次,以限度性为保障,尊重人自身的内在必然性规律、自然界的内在必然性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内在必然性规律。最后,以社会性为目标,具有公共性的逻辑指向,用"德化"形成最具广泛性的社会治理模式,生成"社会——个人——社会"的衍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汪志斌 《天府新论》2013,(5):131-137
理想典型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设想,对于社会科学认识的规律多有揭示,至今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在梳理理想典型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就其在上古研究中的可能性应用展开讨论,通过梳理童恩正、张光直二位先生在上古巫觋研究上的得失,阐明上古巫觋研究中应用理想典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对上古巫觋理想典型建构的核心结构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个人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生成的基础,社会价值观具有自为性、历史继承性、包容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决定一个社会共同体区别于其他的根本标志就是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功能,可以归纳为:秩序功能、稳定功能、凝聚功能和规约功能。要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至少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一是建立,二是推广。其中理论体系的建构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和推广的基础,多渠道推广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向现实层面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后人的一个世纪性价值难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一个世界性价值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5.
郭根  刘田 《学术论坛》2012,35(9):44-47,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在文化层面的自我认同与确证。这一建基于社会历史运动规律和人类价值实践基础之上的自我建构过程,既具有文化自身发展的维度特征,又遵循价值生成、凝练、形成和实现的一般逻辑。经由观念文化载体生成了"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价值取向;经由制度文化载体凝练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认同;经由社会文化载体形成了"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价值共识;经由公共文化载体实现了"共同富裕、文化自觉"的共享价值。四大价值意蕴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性。从构成体系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构成,是对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合理吸收。从价值表述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12个"价值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结晶,其中许多价值词都具有与中国古代哲学相同或相似的独特意蕴。从社会功能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为本"、"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从实践养成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同时期古典帝国主义理论积极借鉴和辩证批判相结合的基础上,列宁帝国主义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逻辑和运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从批判逻辑、解释逻辑和建构逻辑层面,实现了理论与思想的升华,具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原创性。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历史走向的理论反思,是对帝国主义引起的世界结构性矛盾的实践回应,是努力探索和建构新文明社会价值诉求的时代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思想深化。列宁基于唯物史观对帝国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原则没有过时,以垄断研究为基石的帝国主义理论命题没有过时,在向旧世界价值观、制度和实践宣战的同时,为未来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认知方法、哲学态度和价值理想,成为跨越历史时空的人类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论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玉樑 《东岳论丛》2001,22(4):62-66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发展 ,在于使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更美好。理想信念信仰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对未来最美好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追求 ,集中体现了价值的本质特点。价值内含“应当” ,一般价值观念反映了应然对实然、“应当”对“是”的超越 ,而理想信念信仰则是更高的“应当”对“应当”的超越。所以理想信念信仰是比一般价值观念更高的价值观念。信念是信仰的基础 ,信仰是根本的居于支配地位的信念 ;信仰是理想的基础 ,理想体现信仰 ,深化信仰 ,强化信仰。理想、信念、信仰是最高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不少研究者往往满足于描述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特征.其实,揭示和阐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特性能更深刻地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且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特性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特征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五大根本特性,即始源性、导向性、基础性、恒久性和共享性.这是由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所深刻蕴含着的分别具有一元、主导、本位、终极和普世性质的核心价值观所决定的;或者说,只有具有这些性质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科学和深刻地阐释核心价值体系何以具有上述根本特性,且最终不至于被芜杂的似是而非的所谓核心价值体系的诸外在特征所模糊和掩盖.  相似文献   

20.
赵波  成敏 《学术论坛》2012,35(1):5-9
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列宁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帝国主义阶段和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下,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始终相信、依靠和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无产阶级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培育共产主义新人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