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胡适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胡适诗派步大唐新诗创作,始于“五四”文学革命。首先提倡并创作新诗的,是文学革命倡导者之一的胡适。他在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后,紧接着在次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较之用白话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为早,因此...  相似文献   

2.
(一)在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诗坛上,汪静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他是较早作新诗的诗人之一,从一九一八年开始汪静之就学作新诗,一九二一年开始,在《新青年》、《新湖》、《小说月报》等主要杂志上发表新诗,一九二二年,汪静之与应修人,潘莫华、冯雪峰一起组织了我国新文学中最早的诗歌团体——“湖畔诗社”。湖畔诗社的诗人们“以淳朴的爱情诗开始走上文坛,他们的作品流露了青年的坦率的感情,对自由婚  相似文献   

3.
论20世纪中国新诗的诗美流变吕汉东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迄今新诗已走过了她80年的不寻常的路程。笔者欲从诗的美感形态和审美内涵两个层面上对80年来诗美流变的轨迹作些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一诗美纷呈的“五四”新诗。““五...  相似文献   

4.
1918年1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刊载了胡适等人的《诗九首》,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正式诞生。与此同时,在我们的东邻日本,一批中国留学生也已经开始了新文学活动。他们积极筹办新文学组织,准备出版文学刊物。次年,“五四”运动“引爆”了他们长期以来“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这批文学青年中的郭沫若首当其冲,以“差不多是狂了”①的创作激情,写出了大量火山喷发式的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的诗篇,引出一支突起于当时诗坛的“异军”。1921年6月,创造社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成立;8月,中国新诗的奠基作———郭…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新文学史,个性主义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新文学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 1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表现为要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这种思想的产生与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有直接关系。胡适发表在《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上的著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诗的未来展望吕汉东笔者写过一点新诗,并且搞过一些关于中国新诗的科研与教学,所以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命运非常关注。如果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二卷六号上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迄今新诗已走过了她既坎坷磨难又流光溢彩的80年的生命历程。众所周知,新诗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新诗和新诗理论都是从胡适开始的。他的新诗理论集中体现在1919年写的《谈新诗》一文中,也散见在评论、序言、通信中。尽管其理论并不系统,也欠深刻,但却代表了新诗开创初期的理论水平。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胡适的诗歌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以及文学研究会诸作者,大体上也这般作他们的诗。《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8.
19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为中国新诗诞生的标志。《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中两代启蒙者纷纷参与新诗创作"尝试",北京大学因之成为新诗诞生的渊薮。与传统诗歌"外断内接"的深潜联系,异域诗精神与艺术的影响,是新诗发生发展另一动因。"为人生"与"为艺术"的兼容并存,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的自由实践,构成新诗多元生态的格局。以文学刊物或社团为中心的诗人群体,胡适、刘半农、郭沫若、冰心、朱自清、冯至、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等诗人,对于新诗书写现实及人生之关系、情感抒写传达方式、自由与格律等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为20世纪20年代新诗萌生与发展、艺术精品的创造作了境界独特风采殊异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七年二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八首白话诗,这是《新青年》杂志最早刊出的文学新形式——白话体诗歌。后来,他把这一时期创作的白话诗结集出版,题名为《尝试集》,取“自古成功在尝试”之意,并表明这是实践他的实验主义。胡适为什么能够在“五四”前夜开一代风气,首举“白话文”大旗而作新诗呢?其具体缘由是因“一连串发生的几件小小的事件”而萌动的。在《四十自述》时里,他说过一件事:作为美国“庚款留学生”的他,每月总要收到一张自华盛顿清华学生监督处寄来的支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1912年进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很长时间里他并未注意到诗歌界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胡适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新青年》开始刊登白话诗),而专心致志地研究古典文学,并以能写漂亮的旧体诗文而受到师友的赞赏。“五四”运动打开了他的政治、文学眼界,把他推入中国方兴未艾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潮流中。他于1920年兴致勃勃地开始试写新诗。1921年,旗帜鲜明地宣告:“若要去做诗,只有新诗这条路走”,“要做诗,定得做新诗”。他大步跨进最早的新诗建设者的行列。同许多新诗诗人一样,除了大量创制新诗,闻一多也热衷于新诗建设的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接触到新诗发展的若干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新文学运动 ,诗歌无疑是骁勇的急先锋。其中 ,胡适是首倡者 ,郭沫若是奠基者。在各类现代文学史中 ,均有记载 ,胡适的《蝴蝶》是我国第一首白话新诗。它写于 1 91 6年 8月 2 3日 ,发表于 1 91 7年 2月 1日出版的《新青年》。其实 ,第一首白话新诗应是发表于 1 90 9年 5月 1 3日的《民呼日报》 ,诗题《元宝歌》 ,署名“大风”。据查 ,“大风”即是于右任 (见《于右任辛亥文集》)。全诗如下 :一个锭 ,几个命 ,民为轻 ,官为重。要好同寅 ,压死百姓 ,气的绅士 ,打电胡弄。问是何人作俑 ,樊方伯发了旧病。请看这场官司 ,到底官胜民胜 ?《元…  相似文献   

12.
从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到胡适的《鸽子》、《一念》等白话诗九首至今,新诗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历程。新诗在西方诗歌影响下诞生,在中西诗艺融汇中发展。我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曾达到它的艺术高峰。但是,沉滞、漫长的封建社会,过于严谨的艺术规范,使旧社会诗歌发展到清代中渐趋哀落,只在形式技巧或风格流派上彼此模拟,始终找不到出路。19世纪末60年代到世纪末的清同治、光绪年间,更趋于僵化。19世纪末,夏曾佑、谭嗣同、黄遵宪和梁启超等人倡导诗界革命。但由于他们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熔铸新理想以入旧…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论者对1925年象征派异军突起之前,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体察鲜有论述。该文注重实证,通过对《新青年》、《小说月报》、《少年中国》、《诗》等的译介统计以及新诗批评和理论文章征引的统计,认为在1925年之前,中国报刊就有关于象征主义的大量译介和评论。中国新诗的象征主义期待视野催生了象征诗派,引发了胡适“白话自由诗”运动之后新的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五四前夕,人力车夫的形象就被一些作家和诗人所关注,并把他们带进自己的作品。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的白话新诗中,就有胡适和沈尹默同以《人力车夫》为题的两首描写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新诗。此后,以表现人力车夫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刘半农的新诗《车毯》(《新青年》四卷二号)、周恩来的新诗《死人的享福》(《觉悟》创刊号)、陈绵的短剧《人力车夫》(《新青年》七卷五号)、汪敬熙的小说《雪夜》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上,在中国新诗,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和永久性的意义。《新青年》用白话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产生及其被接受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创作文本的示范。胡适与陈独秀关于文学革命的对话也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呼声。自《新青年》杂志陆续刊出新诗作品开始,还产生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拥有的以审美、抒情、哲理三者相结合为抒情或叙事特性的艺术传统。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等用诸多优秀的作品,向新诗历史和新诗读者们预言,五四时代的诗人们如何用探索实践完成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新诗从萌芽逐渐走向诗性美与人性美结合并渐趋成熟这样一份沉重而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七年一月,《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二月,二卷六期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此后,接连又发表了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与胡适、陈独秀讨论文学革命问题的通信或文章。这样,以《新青年》为阵地,关于文学革命的倡导和讨论,就逐步展开了。  相似文献   

17.
1917年至1921年,中国新文学的倡导时期,中国新文学队伍最初的培育时期。对此期白话小说创作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个别重要作家及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成立(1921年)以后的创作。本文试评述此外的创作。一此期创作的白话小说一般发表在当时国内外各地报刊上。截至1920年底,发表过这类小说的主要报刊有近五十种,并出现了专刊《新的小说》(上海新潮社,主编张静庐)。这些报刊发表了几百篇白话创作小说,其中最先发表这类小说的是《新青年》。它登载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并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赏,成为中国新文学  相似文献   

18.
从1918年《新青年》杂志4卷1期刊出胡适的《蝴蝶》(原题名为《朋友》,写于1916年8月23日),这就是相对于旧体诗的新诗。"五四"时期,胡适出版《尝试集》,郭沫若出版《女神》,当时还有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陈衡哲、刘大白等加盟其队伍,形成初期的白话诗派。新诗诞生距今已经百年。  相似文献   

19.
如果可以把胡适发表于1919年10月的《谈新诗》说成新诗创作和批评的“金科玉律”的话,那么康白情的诗论也几乎可以奉为圭臬。只是它的价值因种种原因一直被湮没。本文拟对此作出初步探讨,以就正于方家。康白情,字洪章,四川安岳人。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评论家,1918年在北大求学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同年与傅斯年、罗家伦、俞平伯等组织新潮社,并开始创作新诗,在《少年中国》、《新潮》等进步刊物上发表,并以《草儿》、《送客黄浦》、《答五妹玉璋》、《日观峰看浴  相似文献   

20.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问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直接开启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走向,也开辟了中国新文学的伟大传统。今年是《新青年》杂志创刊90周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和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于2005年6月10-13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了以“《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为主题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在90年后的今天真诚地回望、由衷地纪念《新青年》创刊这一中国现代历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