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例如,“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消费资料分配中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平等权利,即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应该限制和批判,因而按劳分配原则和物质利益原则就应该限制和批判,”等等。由于这种误解,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划清这个问题的理论是非界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知道,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内,必须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这个原则的完全实现包括两个方面或经过两个过程:社会对每一个生产者实行按劳付酬,即在每个生产者向社会提供一定劳动量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文化大革命”十年中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时指出:“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和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例如: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消费资料分配中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平等权利,即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应该限制和批判,因而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就应该限制和批判。”现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论述的体现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市民权利”(bürgerliche Recht)被误译为“资产阶级权利”提出了质疑。纠正这一误译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实践带来不利影响的不仅在于对“市民权利”的误译,而且在于对它的误解。列宁曾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马克思的“市民权利”理解为“资产阶级权利”,并作了全面、详细的阐述。这对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具有“资产阶级权利性质”,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从资产阶级权利的本原、实质与特征以及消除三个方面构建了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通过批判按劳分配默认“天赋人权”,说明权利是历史、社会的产物;通过对异化劳动以及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权利的本质,突出其“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特征;通过对社会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劳动形态的考察,得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需要通过自由劳动来消除,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遵循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这一论断,曾被“四人帮”肆意歪曲,作为他们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四人帮”之所以这样搞,是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从理论上怎么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一论断呢?现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它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因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97页);第二种认为按劳分配是无产阶级权利;第三种还是从资产阶级的原意上去理解“资产阶级权利”的(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在西方,从二十年代始,在对恩格斯的非难中就指责他不重视人,只重视自然界.指责恩格斯把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界是“对辩证法的误解”.这种曲解成为以后资产阶级学者加以发挥的中心议题.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种观点进一步得到发展.近十几年来,达到了新的高潮.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竟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1972年,西德出版了一套比较百科全书,名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与西方社会》,其中写有恩格斯的专章,论述恩格斯同马克思的对立.1975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本得尔出版了《对马克思的背叛》一书,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的哲学观点称作是“对马克思的背叛”.  相似文献   

7.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分配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形成了其独特而深刻的分配正义理论。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权利”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权利”存在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劳分配中仍然存在“资产阶级权利”,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施按需分配,才能够真正超越“资产阶级权利”。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揭示了分配由生产决定的重要观点,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为大数据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在中国哲学界长时期地被误解着。徐崇温先生《“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对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一元论”者,是这种误解的一个表现。在最近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这种误解竟成了争鸣双方的共同见解:《光明日报》1989年7月17日刊出李惠斌先生《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一文,认为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关于“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论述存在一些误解,作者以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为依据,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及其适应范围,以及马克思对待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科学态度,从而澄清了学术界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6,(4)
刘建其在《江汉论坛》2006年第2期上撰文《对马克思经济学若干误解的评析》指出,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只研究阶级关系,不研究经济运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今中国,马克思经济学不具有实用性。马克思经济学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主要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为了给资产阶级政府提供政策依据,因此,它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加以分析的程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当今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当根据新的历史环境及其要求,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经济…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按劳分配体现的原则理解为“资产阶级权利”,从而给社会主义蒙上了一层阴影。《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发表沈越的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文版中的“资产阶级权利”一词应翻译和理解为“市民权利”,为驱散这层阴影提供了依据。本文则从《哥达纲领批判》本身的思想逻辑出发,进一步认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一、 “社会”概念的现有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什么叫社会?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写道:“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简言之,社会就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合体。不难发现,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社会”,实际上只相当于“社会经济形态”的意思,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概念。但是,罗森塔尔等人在编写《简明哲学辞典》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一座矗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雄伟大厦。马克思创作的《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实现了伟大的革命。列宁说过,“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没落,就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539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出发,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的运动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扫除了资产阶级学者在研究资本主义问题上所散布的重重迷  相似文献   

15.
作者来函     
编辑同志:拙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载《江汉学报》1963年第10期)第14页加了编者按的两个脚注,请代为补正如下。(一)拙文原为:“马克思所说的‘所有制的社会关系’就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根据是我弄错了,这个脚注应该改为:马克思说:“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见《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戴道传同志在《江汉论坛》1981年第3期发表的《论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一文(以下简称戴文),对马克思在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说的一段话作了不同于恩格斯和列宁的解释,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在“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是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解释的那样,指的是消费品,而应当指的是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生  相似文献   

17.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自马克思《资本论》问世之后,《资本论》的方法就为马克思主义者和一些诚实的学者所赞扬和研究,并且学习和运用这种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但是,围绕着《资本论》的方法问题,存在着尖锐的斗争。一些不了解马克思理论的人,对它有过误解;而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者总想通过曲解、否定马克思的科学方法,从而否定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得出的科学结论。资产阶级的这种攻击毫不奇怪,问题是有的自称要发展《资本论》的同志,竟然提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取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分析’,因而不免有局限性”的错误观念,对此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头子伯恩施坦,为了推行其社会改良主义的政治路线,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和修正。本文主要是根据他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以下简称《前提》)一书,剖析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所进行的攻击,揭露其反动的本质。①在《前提》这本书中,伯恩施坦怀着可耻的目的,放肆地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它说成是纯粹抽象的东西。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纯粹是思维的构成物”,“纯粹是想象上的事实”,是“思维的公式”或“科学的假设”,等等。因为这个“价值”“不能从某  相似文献   

20.
民族学是马克思曾经研究过的一个领域,虽然他生前没有来得及发表民族学的专著,但他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就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摩尔根和马克思是同代人,他的巨著《古代社会》于1877年出版后即在资产阶级学术界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冷遇,对该书进行排挤。但是,马克思“很喜欢这本书”,他在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间十分仔细地阅读了《古代社会》,并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即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摘要》一书。显然,马克思打算运用摩尔根的成果进行民族学和史学方面的著述,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完成这一工作就去世了。马克思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