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本体──技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占而喻,审美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活动,即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给自身带来愉悦的精神实践活动。提到审美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传统的艺术活动,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创造美,直接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与之相关,美学史总是研究艺术哲学,对艺术美的规律研究得十分深细。其实,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为基础的。最初,它同对象一实践改造活动完全交织在一起,后来才逐渐成为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2.
张一兵 《求是学刊》2007,34(1):33-37
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指责马克思的自然观仍然是启蒙观念中的奴役性关系概念,因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础是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大写的规律和自然必然性都是这种支配性思维的产物。文章依据对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科学理解直接回应了鲍德里亚的上述批评,并指认了其误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在于将生态伦理中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畸变为一种本体论话语,他开始走上彻底否定人类对自然的一切改造和利用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李百玲 《社科纵横》2009,24(4):122-124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阐述了劳动实践,以及在劳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语言与人类产生、发展的因果性联系;从交往学视角来解读,可以看到在人类产生初期,交往与劳动实践一起共同促进人类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社会的形成,体现了交往理论中“主体-客体”、“主体-主体”模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与自然发行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会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活方式决定的。”而且,“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显示出历史”。马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理论中,最易被忽视的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保罗·海尔于1982年出版了一部重要的论著:《自然,人性与社会:马克思、达尔文。生物学与人文科学》,这部论著的分析很精辟,不仅论述了达尔文与马克思的联系,而且论述了社会科学与进化论的关系。在十九世纪末,正值现代生物学与社会科学发展成形的时期,出现了两位巨匠——达尔文和马克思,他们与其他伟人一起,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念,对人类的行为与社会性作了唯物主义与进化论的解释。除达尔文与马克思外,还有恩格斯、泰勒、摩  相似文献   

7.
生活生产论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为此,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生产的理论,并把它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生活,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生产和发展着的。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生活过程,就是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关于生活产的内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明确、精辟的论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就曾做过明确的阐述,可概括为第一,直接生活即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第二,物质生活的生产又分为物质的生产和人身的生产是两种生产的对立统一;第三,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思格斯的思想形成过程主要是从他和马克思的合作角度来考察的。正如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其原因尤其在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恩格斯对革命世界观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那种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4年8月起的密切的精神合作的观念,有意无意地使人们不去充分研究恩格斯的特定的成长过程和他的独立成就。近几十年来,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和苏联的研究者发现并评论性地发表了恩格斯写于  相似文献   

9.
几乎有一个世纪,马克思和达尔文的名字被难分难解地联在一起,这种联系几乎完全是虚构的.关于达尔文的两封信,一封真是给马克思的,一封是给马克思的女婿阿维林而被人误认为给马克思的,现已查清,不必再加叙述.马克思与达尔文之间关系的神话是从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始的.他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比之于达尔文发现了生物界发展的规律.一星期后,这篇讲话就在《社会民主党》上发表.五年以后,恩格斯又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作了  相似文献   

10.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变革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作了精辟的论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彼此间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本身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于良 《创新》2021,15(3):23-30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的线索来看,他们在共同的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为高扬真理旗帜、实现人类解放、推进革命事业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的伟大人格为全人类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犹如丽日升天般的精神风范与他们的理论著述一道,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进入新发展时期,我们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就是要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学习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执着精神,着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学习他们坚定的人民立场,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学习他们顽强的革命意志,着力增强善于斗争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阶级问题在美国有无现实意义?当代美国学者如何看待阶级问题?由于马克思最初有关阶级问题的论述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以及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内部种种矛盾和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找不出一个广为人们称道的现成模式。即使在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内部,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在以自由主义著称的资产阶级学者内部,有关阶级问题的争论更是旷日持久,众说纷纭。本文将着重论述当  相似文献   

1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语言并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与上层建筑没有必然的联系。语言不是某一个阶级所创造的,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千百万年来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交往中共同创造的。语言作为人们的交往工具,与其他的任何生产工具一样,一视同仁地为各类社会形态、各种社会制度、各种不同阶级以及不同社会群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J.德热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一书中分析生产过程,特别是从现代生产力和南斯拉夫自身的稳定经济任务的意义上分析生产过程时指出,一切生产,特别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皆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经常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与某些把人类活动的这两个领域归结为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心理现象是人们在交往、相互作用等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最先阐述了社会心理学最重要的原则——心理现象的社会基础原则.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特别重视个别社会集团和阶级的心理,他们揭示了许多社会心理现象的特征,阐述了这些心理现象对现代阶级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活动的影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社会集团的构成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和实物,肉体和灵魂,物质和意识,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头脑中都萦绕着这个问题。迄今哲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一直分裂为两个基本阵营。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并且创立了历史一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方式。人类的精神、意识和意识活动问题,甚至无意识的活动,也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革命导师马克思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他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中,也包括着他的关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光辉理论。这对我们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理解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从而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认为,对于文明的理解,必须把它同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系起来,把文明看作是一个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标示人类社会开化状态和进步状态的范畴。马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的前提规定为四重关系: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历史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人类主体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存在.他们认为在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前提;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体现出交往实践的发展.他们还提出生产与交往具有同构性;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社会化进程具有内在关联;任何实践都是社会中的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相关联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李钢 《探求》2001,(4):54-55
由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引发的信息革命在全球方兴未艾。21世纪是信息社会 ,这已成为人们描绘21世纪社会特征时达成的首要共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在当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网络化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可以说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使人类进入或即将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 ,同时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这给我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带来挑战。信息网络技术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20.
梁树发 《浙江学刊》2003,1(1):50-58
世界历史是一个以物质交往为主导和推动力量的自然历史过程。普遍交往是这一过程的直接实现形式。从交往主体看 ,世界历史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国家关系 ,但更是一种阶级关系。基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冲突和以此为基础的阶级冲突 ,马克思得出世界历史条件下共产主义革命的结论。世界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规律。就普遍交往的内容来说 ,世界历史又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活动全面交往的过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